陈卫华
【摘 要】角色游戏与“儿童观”中强调的学生主体性的理念十分吻合,因而备受教师的欢迎。角色游戏的展开,离不开幼师的指导,但实践中也有很多因为幼师指导不科学、不到位,造成游戏进度缓慢的情况。本文在分析角色游戏活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确定游戏主题、科学指导游戏、凸显幼儿主体地位以及挖掘游戏价值四方面,对创新角色游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育;儿童观;主体性
一、针对幼儿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身心的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游戏的兴趣程度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年龄较小的学生,喜欢模仿大人们的生活,他们更喜欢一些趣味性较强,以家庭生活为背景的游戏。随着年龄的成长,许多孩子渴望像大人一样走入到社会之中,他们更加希望体验社会生活,此时的角色游戏则更具“社会化”色彩。因而教师应当结合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变化,合理选择符合幼儿该阶段心理特征的游戏。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各阶段的孩子对游戏的偏好呈现以下特征:小班阶段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只喜欢“娃娃家”的游戏;中班学生在此基础上还喜欢“超市购物”“医院看病”“饭店点餐”等互动性较强的游戏;大班的学生则喜欢社会交往性较强的游戏,包括“点餐做饭”“美容美发”这种偏向于模拟经营的游戏。在分析完不同阶段幼儿喜好特点的基础上,笔者按照学生意愿选择对应游戏主题。比如,小班阶段的学生只喜欢“娃娃家”这一种游戏,那么我们就为他们设计“娃娃家”的游戏。小班孩子对角色游戏的喜爱和偏好源于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小班阶段的孩子与父母接触时间比较多,与社会接触程度比较浅,因而他们更偏向于家庭类的游戏,他们的喜好应得到教师的尊重。
其次,除了教学素材中常见的几十种角色游戏种类,笔者有时也会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设计角色游戏或提出新的游戏主题。这一方面是尊重学生意愿的重要体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提出来的游戏主题,来判断幼儿心理变化的过程,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另一方面,采用幼儿所提出的游戏主题,可以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加地投入。大班的孩子社会经验相对较多,也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因而在教学中经常会提出自己对游戏的设想,此时我们只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他们一起将游戏优化即可。而小班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他们还停留在模仿大人所有举动的阶段,对游戏也没有过多的想法。此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素材,为他们展现更多的游戏背景,激发他们的思维,辅助他们提出对游戏主题的想法。对待每个孩子,教师都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以平和交流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游戏主题。
比如,在大班“医院”主题游戏中,孩子们按照游戏前的讨论分配了医生、护士及病人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病人”向“医生”表达了自己身体上的不适,“医生”经过诊断确认病因,并给出诊治的办法。但是在“护士”找药物时,却发现现有的素材中没有这款药物。此时有孩子提出:“生活中很多医院对面就是药房,我们可以在对面再设置一个药房,来满足医院购买药物的需求。”在孩子提出这个意见之后,我认为可行,則在“医院”主题游戏的旁边又开设了“药房”主题游戏,将两个角色游戏一起进行,增强了游戏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二、引导学生多参与游戏,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
正确的儿童观强调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立成长,让他们能够主动、全面地了解社会。这种观点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为:学生应是游戏的主要领导者,他们应参与到游戏每个环节之中,借助游戏来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逐步走向社会。比如,在制造游戏材料阶段,孩子们完全可以亲身参与其中。
在每次的角色游戏材料准备阶段,笔者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确定了游戏主题后,笔者便和孩子们商量这次游戏需要哪些素材,这些素材在生活中是否可以找到,能否用废旧的材料制作出这些素材等。比如,在“火锅店”主题的角色游戏中,笔者将材料任务布置给幼儿,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餐具、锅、电磁炉、菜品等不同材料。有些孩子将自己家中的碗筷带到了学校,有些孩子将今天妈妈买的一些菜带到了学校,还有的孩子正在为没有找到电磁炉而发愁。此时笔者帮助这些孩子想了想生活中是如何涮火锅的,将火锅放在哪里的?有的孩子提出,火锅一般都圆圆的东西上面,我们如何找到这些圆圆的东西呢?这时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找身边废旧的泡沫或纸箱,在上面挖出一个圆圆的凹槽,符合火锅的大小就可以替代电磁炉了。“对!我们还可以在上面画上几个按键,调节火锅的火力大小。”孩子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互动探讨中,我们一起解决了素材的问题,为这次游戏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体验生活也是帮助角色游戏开展的关键,有时候可以选择与家长合作,共同完成体验生活的任务。比如下次课堂游戏是以“饭店”为主,笔者将游戏主题直接告知家长,请家长在周末时带孩子去附近饭店,看看饭店的工作人员是如何工作的,让孩子对餐饮行业有更多了解。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储潭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