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11-07 12:19陈智袁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陈智 袁琪

内容摘要:“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环境显现出开放性与普遍化、传递性与即时性和商业化与世俗化等新特征,由于这些新特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着虚拟与现实社会和教育者素养与网络技术之间的矛盾,为了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满足时代变化发展、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途径的需要,因此提出了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本文结合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环境的新特征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面临的现实挑战从而提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教师在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过程中,为实现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按照一定的方法、原则、理论指导而形成的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这样的话语体系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形成,但由于处在“互联网+”的时代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面临一些问题如虚拟与现实之间不同社会角色与话语规范、自身素养的局限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因而,需要正确认识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所面临的环境特征

(一)开放性与普遍化。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已经超过中国总人口的一半;互联网普及率为59.6%,,也已经超过一半;其中,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总上网人数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大26.8%,与此同时,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依然最高,为25.4%,。”高校的互联网的基础配置比较完善,互联网在高校大学生这个群体之内已经普及,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之物,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一定程度需要使用互联网。从技术层面上看互联网以及相应的虚拟社会生活的形成,虽然拓展和延伸了人们生存、活动和发展的空间,可以实现在虚拟与现实两个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频繁转换,使得虚拟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

(二)传递性与即时性。伴随这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通过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平台等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使得人与人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由此被彻底打破,在以即时性为重要特征的互联网中,大学生可以搜索、交换信息等,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扩大影响,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习惯被逐渐改变,由从前大多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现在每个人只要愿意都可以自主地获得信息并由此做出判断。大学生因其好奇心重、学习能力强,会对网络等新媒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使得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由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受到一定影响,受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三)商业化与世俗化。网络中各类买热门搜索以此来提高个人知名度的事件层出不穷,互联网中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重,通过网络等将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来面目彻底展现出来。因为每个人在网络中有获取和发布信息的自由,所以有些人为博大众眼球,当事人通过媚俗、低俗和庸俗的风气来吸引大众的关注,网络信息由此变得具有较强的商业化和世俗化,网络强大的传播信息的能力又助推其快速蔓延。网络世界因其发展历程较短,各种管理机制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原本在现实世界中追求公平正义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在虚拟世界中将网络对利益的追逐的面目展现后受到阻碍。在此大环境下,这无疑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所面临的现状

当前我国处于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特别是“互联网+”走向每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特点而发展,虽然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也影射出“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互联网带来虚拟与现实之间不同社会角色与话语规范之间的矛盾冲突。互联网建构的是一个与现实社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虚拟社会,人们同时生活在两个社会,就会有一个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转换问题,但由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对社会角色的要求各不相同甚至发生冲突,造成人们在虚拟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转换发生矛盾,很容易产生“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社会角色上的迷茫。“网络空间的匿名特点让人们穿上了隐身衣,可以脱离现实束缚,在虚拟的平等、自由下畅所欲言”,虚拟世界里违反道德和法律的的行为,包括对话语权的滥用、乱用以及对话语内容的不加负责的阐释,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则会造成虚拟世界里一些人责任意识淡化和行为话语失范的现象。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主体,话语的出发者或接受者,经常会面对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社会角色、话语规范相对立的情况,从而易造成大学生话语选择上的矛盾、使用上的困境,由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规范建立产生一定影响。

(二)教育者自身素养的局限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教育过程的引领者,其思想素質与教育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成效直接相关。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教师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创新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只需要传统课堂,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融入不重视甚至排斥,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与不断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之间的脱节,也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应用与大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另一方面,互联网中商业化和世俗化的气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带来挑战,使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呈现出泛娱乐化倾向,思政课缺乏学科意识和目标导向。

(三)互联网中存在的多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冲突。“网络作为一种价值中立的工具手段及平台,他可以为不同的价值主体所使用,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这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互联网未普及之前,由于信息传播手段不发达,人们往往接触到的信息载体主要是报纸等,政府、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核心价值观进行取舍选择从而起到引导作用。然而,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的超时空性和即时性打破了原先人们在活动中空间的限制。网络上的各种海量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许多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借助网络传播,给人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带来了严峻考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进行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路径

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性与平等性的平台,为大学生与教育者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共享的对话桥梁,有利于打破传统话语交流机制的局限性,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满足大学生对话语发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需要。同时,话语作为一种交流符号,互联网的融入为其注入时代特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形式的创新添砖加瓦。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过程的本质是“灌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依然以文本的纯理论单向灌输为主流方式,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其积极性难以发挥。“互联网+”时代以开放互动为主要特性,结合“互联网+”尊重人性的特点,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话语范式,努力避免“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采用多元的话语体系模式,构建“交互性”的话语体系新模式,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更好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学生中的公信力。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网络素质。教师的素质高低影响能否培育出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因而需要加强对教育者的网络素质的培养。首先,树立网络教学理念。忽视或排斥网络技术的教师须改变现有观念,积极将网络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中,尽可能运用网络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传统模式进行改进,唤醒受教育者参与政治生活的主体意识。其次,培养网络教学的兴趣。教育者要深刻认识到将网络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的优势,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丰富,传播方式多样,教育功能强大,由此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并使受教育者主动承担起向周围传递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核心内容的责任。最后,提升网络信息技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网络信息平台并对其进行管理。网络信息技能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教育者有效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基础,教育者的网络信息技能的提升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能力得到提高,生成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

(三)融合中国优秀文化于网络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结合“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开放性,创新话语教育内容,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素材,如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从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话语资源,构建“生活化”和“时代性”的话语新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吸引力。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自信的部分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第一要大力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創新的重要源泉,结合“互联网+”的连接一切的特征,将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世界眼光”,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仅要注意讲出“教育情怀”、“中国特色”,还要注意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让世界来理解,从而加强与世界相关话语体系的对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8年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10299072Y

(作者介绍:陈智、袁琪,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在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方向)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