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文学作品“导读单”设计

2019-11-07 12:46张丽霞朱贵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学素养文学作品

张丽霞 朱贵

【摘要】长篇文学作品,要“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鉴赏。“导读单”设计要求“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阅读长篇文学的向导,让学生乐读。“导读单”设计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问题,不断提升阅读效率;从文学角度出发,围绕背景设计,让学生走近文学大师;从赏析人物和景物描写入手,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导读单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活读。导之得法,才能读得有效,长篇文学作品《呼兰河传》导读单,让学生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让阅读真正发生。

【关键词】文学作品 导读单 设计阅读 文学素养

长篇文学作品的“导读单”,就是教师根据学情设计的引领、指导学生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单子。当前,教师设计长篇文学作品导读单的常见形式,一是摘抄好词好句,二是写读后感。笔者尝试之后,发现这两种形式很不受学生欢迎。有的学生几乎没有阅读,就把词语、句子摘抄下来。布置写读后感,学生们就愁眉苦脸,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他们的阅读兴趣。那么,长篇文学作品要不要设计导读单?笔者觉得非常有必要,因为目前很多学生的阅读只关注故事情节和故事梗概,是一种浅层次的阅读,这种读书方式是翻书、是浏览,并没有真正走进文学作品中。长篇文学作品的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弄清楚故事情节和故事梗概,而是要通过长篇文学作品阅读,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从这一高度来说,没有教师指导的课外阅读,往往停留在浅层次上。小学语文课程所占的时间不多,用于长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课时更加有限,学生更多的是利用课外时间来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那么,一部长篇文学作品,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怎样把他们的阅读引向深入?通过导读单,加强对学生读长篇文学作品的引领力度,“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鉴赏。学生经历语文实践、完成导读单的过程(读听说写的训练)就是完成语文实践的过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呼兰河传》为例,谈谈如何设计长篇文学作品“导读单”。

一、初读导读单设计,让学生乐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篇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有计划,有目的。设计导读单,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心中有目标,减少阅读的盲目性。有些教师误解为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布置学生阅读长篇文学作品时很随意,或者有布置没有检查,学生们的阅读可谓是“放羊式”。殊不知,“放羊式”阅读,必须把学生“牧养”在言语的沃野上,使其自由地“啃食”,尽情地享受阅读的愉悦。长篇文学作品的导读单,就好像是牧羊人一样,将学生带进广阔的“草场”。导读单的设计应“刚性”与“弹性”相结合,既要明确提出阅读的要求,又要让学生有选择性,能静心阅读,尝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笔者设计的《呼兰河传》初读导读单如下:

閱读要求:制订阅读计划,通读全书,感知内容,提出问题。

(1)计划是行为的先导。每天阅读《呼兰河传》不少于30分钟,你打算每天读(    )个章节,争取(   )天内读完整本书。

(2)请你查找资料,读作家简介、前序、名人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了解作家和这本名著。

(3)萧红,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家乡的风土画。《呼兰河传》是萧红在生命尽头留下的最美的绝唱,堪称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请打开《呼兰河传》,你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从第一章很冷的冬天读起,可以选择《我和祖父的园子》所在的第三章读起,也可以选择本书中命运最悲惨的小团圆媳妇读起……书中写了哪些内容?将你印象最深的,与同学一起分享。

(4)在阅读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请随手记录。

读书贵能有疑。我的问题是

学生们的阅读速度有快有慢,在设计《呼兰河传》初读导读单时,首先为他们“量体裁衣”,学生自己拟定一份简单的阅读计划,每天阅读《呼兰河传》不少于30分钟,大约两天读完一章,半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读全书,再用一个月细细赏读。

其次了解作家和作品。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创作此小说时,战火纷飞,远离家乡的萧红,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承受病魔和情感折磨的日子里,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书中描绘的人、事、景、物等与学生们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距离。面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有的学生提不起阅读兴趣,因此,笔者设计导读单时,让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读作家简介、读前序、读名人对作品的评价,了解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作家,读懂长篇文学作品的内容。

接着设计让学生选择阅读方式——“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把他们从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自主阅读,激发阅读的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对阅读是这样表述的:“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特级教师陈刚说:“要给学生充分初读的机会,让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言语图式与文本的意义在某一点相遇或碰撞,以饱和的阅读初感促成更深的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质量。”学生第一次接触《呼兰河传》这本书,不要急于导引,要给足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触及文本,亲近文本,一睹为快。反之,如果拿到一本新书,有这样那样的阅读要求,还有哪个学生愿意读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长篇小说,著名评论家茅盾称它是“一篇叙事诗”,导读单设计“书中写了哪些内容?将你印象最深的,与同学一起分享”,意在倡导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阅读活动中,感知作品的主要内容。

最后设计《呼兰河传》初读导读单“读书贵能有疑:我的问题”,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向文本质疑,提出问题。歌德说:“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在长篇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学生提出问题,比教师提出问题,牵着学生阅读更有价值。

二、再读导读单设计,让学生深读

(一)围绕阅读方法设计导读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为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能力还不强,需要适时指导,尤其是方法的渗透,只有这样他们的阅读才会变得有效,阅读之后才有所得。因此,“再读《呼兰河传》导读单”应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自由选择,灵活运用,学会阅读《呼兰河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拟定小标题

《呼兰河传》从结构上看,没有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用拟定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每一章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而且这需要他们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关键信息的提取,才能作出自己的回答。(学生们身边的《呼兰河传》有的是借阅的,有的是自己买的,出版社不一样,版本不同,有的目录有题目,有的没有题目)

2.猜读

阅读与学生认知、语言接近的文学作品部分内容,猜想后面的内容,再阅读作品相关内容,看看自己猜想得对不对,出乎预料的内容精彩吗?例如,阅读《呼兰河传》“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它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这一片段,让学生猜一猜孙女在自己的帽子上插花,祖父会怎么说?接着读作品中很经典的话“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继续猜:家里人看到祖父这个样子,会有什么反应?再接着往下读“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通过猜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融入萧红所描绘的情境中。

3.朗读

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不但要了解故事情节,更要通过多种感官触摸、品味语言。语言阅读心理研究表明,朗读可以将视域里的字符借助声音建立一个理解通道。好茶不品不知其味,好文不读不知其妙,好书自应朗声读。设计“朗读我欣赏的句子或段落”,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呼兰河传》这部作品里,把自己欣赏的句子、段落,先画下来或摘抄下来,再大声读给爸妈和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也可以用微信推送发至班级微信群,参加“班级好声音”评选。朗读,让学生把阅读的节奏慢下来,细细欣赏,感受萧红独特的语言魅力,从而在以后的阅读中关注语言,积累语言,为语言生长蓄能。

(二)变问题为话题设计导读单

在初读《呼兰河传》时,学生就提出了许多问题,但大多问题是从作品内容的识记和理解上提出,阅读也停留在浅层次上。当然,也有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教师的检查,提出“假”问题。教师应加以引导,根据高年级的要求和《呼兰河传》这部作品阅读的重点,启发他们从形象、情感、语言等角度学会思考。同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通过阅读,你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或“谁的问题能难倒其他人”,让学生学会提问。例如,读了《呼兰河传》第三章,学生们提出了五花八门、深浅不一的问题:除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写到的萧红和祖父在一起的趣事,你还发现哪些趣事?为什么书中只写祖父疼爱“我”,父亲爱“我”吗?茅盾说《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可为什么萧红却在第三章中写了自己和祖父的快乐时光?……

梳理后,选出学生需要“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并变问题为话题,设计话题探究导读单。第三章的话题导读單设计:“萧红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的语段举例说明。”引导学生阅读感受父亲的形象:“‘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许多人,为什么单单写‘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呢?”引导学生阅读时体验萧红和祖父之间浓浓的祖孙情,他们能被萧红深深怀念祖父的情感所打动,说明真正被作品所吸引,领略到文学的魅力。“萧红的童年到底是快乐的,还是寂寞的?请说说理由。”引导学生阅读时,将萧红的童年与小团圆媳妇的童年,或者与自己的童年做比较,进行辩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三)从赏析入手设计导读单

1.赏析人物,丰富形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节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又勾画了天真、活泼、顽皮的小姑娘形象。通过《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的学习,学生们对《呼兰河传》第三章中写“我”和祖父之间的趣事,完全能自己读懂,也能感受到祖父的幽默、慈爱、爽朗以及对萧红浓浓的爱;对于园子的自由、充满生机,学生也能体会出。王尚文指出:“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实践,能够养成‘达到精细入微之处的艺术趣味和艺术感觉。”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细读名著,深入挖掘文本,找准切入点,设计导读单,为学生们授“渔”之余“捕捉大鱼”。深度阅读,离不开鉴赏性阅读,引导学生多方面赏析人物,笔者设计赏读《呼兰河传》的导读单:

(1)方法介绍: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赏析评价人物。

(2)范例: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赏析:从(        )描写,品出祖父是个(         )的人。

(3)赏析演练:阅读第三章,祖母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的语段举例说明。

祖母:

赏析:

学生自主学习赏析的方法,先从范例中学会抓住神情“笑盈盈”,“笑得和孩子似的”品出祖父的慈祥、童心未泯,再进行赏析演练。请看阅读交流片段:

师:《呼兰河传》第三章节,除了写祖父,还写了谁?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人?对照导读单要求,先自己进行赏析批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在小组里分享阅读体验)

生:从“可不许用手摸,你的手脏”这句体会出祖母有洁癖。

生:第三章第3节前面有一句话,交代祖母有洁癖。

师:你真会读书,会前后联系起来。

生:我有补充,从祖母的话中读出祖母不喜欢“我”,对“我”很严厉。

生:(生读)我总想要细看一看,可是祖母不让我沾边,我还离得很远的,她就说:“可不许用手摸,你的手脏。”(读出祖母的严厉)

生:我有个问题不明白,萧红写祖母用针刺她的手指,又写给她猪腰吃,那祖母到底爱不爱她?

……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查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王尚文教授认为“艺术起于至微”,所以引导学生赏读文学作品,不能总是泛泛地引导,让学生笼统地体验,而要切到紧要处、细微处。本阅读交流片段,学生抓住祖母的语言,前后联系,从不同角度品评出祖母有洁癖,对“我很严厉”。更弥足珍贵的是,学生抓住祖母“用针刺”“给我猪腰吃”等看似矛盾的动作,提出“祖母到底爱不爱萧红”的问题,进一步把其他学生引向深度阅读,丰富了学生对祖母这一人物形象的感受。由此可见,抓细节、赏析人物形象是指点学生进入文本、深入文本的真正途径之一。

2.赏析景物描写

王尚文教授说:“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作家为了传达特定的效果,无不精心研究表达的技巧,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段,因此,有必要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关于文学表达和文学修辞的知识。”著名作家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这部作品里有多处描写景物的优美语段。设计赏析景物描写导读单,引领学生从词语妙用、修辞、情感、句式特点等方面,品味探索语言形式的秘密。截取一学生赏析两段景物描写的导读单中的记录: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这段话中“闹”用得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玫瑰花开得多而香,后园生机勃勃,表达了萧红对后园的喜爱之情。

“偏偏这后园每年都要封闭一次的,秋雨之后这花园就开始凋零了,黄的黄、败的败,好像很快似的一切花朵都灭了,好像有人把它们摧残了似的。 它们一齐都没有从前那么健康了,好像它们都很疲倦了,而要休息了似的,好像要收拾收拾回家去了似的。”萧红运用拟人的手法,对植物做了生动的描写,描绘了它们无精打采的样子,更写出内心的疲惫。

王尚文教授认为,文学是以美的方式作用于阅读主体实现自身的价值。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学生通过赏读,发现第二段话长短句交错,富有节奏感,有韵味之美。之后,他们带着导读单上预设的问题:“这两段景物描写的文字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边读边思考,再通过合作探究,分享阅读收获。学生们有的说:“这两段描写景物的文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前一段中,从“一到五月就开花的”看出写的是夏天,后一段写的是秋天,所以不能调换。”有的说:“不能换,写玫瑰的那段文字下面写的是‘我给祖父戴花。”有的说:“我也认为不能调换。作者开头描写秋天的园子凋零,没有好玩的,为下文写储藏室里寻宝作铺垫。”学生们通过比较,不光知道作者写什么,还知道为什么这么写,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审美情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拓展运用导读单设计,让学生活读

古人云,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所以,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阅读《呼兰河传》这部文学作品,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也要学会创作美,适当的练笔、拓展延伸是必不可少的,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意识和习惯。

(一)读写结合

《呼兰河传》这部文学作品,采用儿童的视角来写,对自然风光、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的描写,与学生的生活有共通之处。萧红的语言平和、朴实、充满童趣,学生易于接受,比较适合他们仿写、迁移运用。《呼兰河传》导读单设计“我跟萧红学写作”,引导学生将阅读与自己的生活或基于阅读而引起的思考写下来,将阅读的体验进一步深化。请看设计:

从《呼兰河传》这本书中,你学到了很多优美的语言,哪些你能直接运用?哪些你能仿写?如果自己能创写就更棒!

(1)片段仿写: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先摘抄,再仿写。你可以仿写形式,也可以仿写内容,还可以仿寫语言风格。如仿照第一章写冬天的寒冷,写一写夏天的炎热;仿照第二章的娘娘庙,写写逛庙会……

(2)手法借鉴: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的,发生过很多趣事。(第三章)你的童年有哪些趣事?写一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趣事,可以穿插环境描写。

(3)《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你认为命运最悲惨的是谁?最值得同情的是谁?不向命运屈服的是谁?以“你眼中的        ”为主题,从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任选一个人物,写一写。(第五、六、七章)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写一写。写完后,从运用语言的角度,把你最得意的地方读给同学、家长或老师听,听听他们的建议。

评价标准:直接运用一颗星,仿写两颗星,创写三颗星。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

家长评价(       )老师评价(     )

这样的设计,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同时为学生、家长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真正实施多元化评价。

(二)拓展延伸

全班分三组,合作研究:

1.人物专题研究

(1)聚焦悲惨的小团圆媳妇、性情古怪的有二伯、贫困的冯歪嘴子几个具体人物,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赏析,试着探究人物命运的原因。

(2)组员们整理、筛选、整合阅读汇报资料,制成幻灯片。

2.环境描写专题研究

继续赏析景物描写或其他物件描写,可以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

3.探究问题

(1)“传”一般是写人的,而“呼兰河”是一个地名,为什么书名叫《呼兰河传》?

(2)萧红是逃离自己的家乡,可为什么最后一部作品还是写自己的家乡?

两周后各组分主题汇报。

授之以渔后,教师设计长篇文学作品的导读单,就要放手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继续阅读《呼兰河传》,反复实践,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文化。

综上所述,长篇文学作品导读单的设计,既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又要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法;既要抓细节赏析人物,又要从多个角度赏析景物描写;既要巧妙地将读写有机结合,拓展延伸,又要为多元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使之落到实处。总之,导之得法,才能读得有效,《呼兰河传》导读单,让学生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让阅读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文学素养文学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针对文学作品赏析中的语言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步步谨慎,处处藏玄机
试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