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昊烨
摘要:传统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支柱,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通过开展美术课,让同学们了解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通过展示传统文化的韵味,让同学们主动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和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相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美术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0-0222-01
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虽不及语文,数学所占的授课时间,但其教学意义却十分重大,不容忽略。小学美术教育是对孩子们审美素质的启发,是奠定孩子们审美文化的基础,是树立正确审美观的起点。美术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小学教育的精彩程度。
1.1 小学美术授课时间短。从小学课表中不难发现,美术课其实只占据了所有授课时间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而众所周知,美术的创作和感受是需要大量时间的浸透。很多美术老师因考虑上课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的问题,一般只分配给同学们学习一些简单易懂的美术内容,例如学习简笔画,随便勾勒几笔就能画一个小动物或小植物,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还能减轻教学负担,实在是一举多得,可长此以往,小学美术教育,根本就不能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质,没有起到它该有的作用。
1.2 传统文化教学力度小。一直以来,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小学美术课上,老师一般是选几个具有教育意义的章节来详细讲解,例如《色彩的对比》,老师会花大量的时间来讲述色彩的产生和色彩的搭配的效果,给同学们产生强烈的色彩冲击感,以达到深刻教学的目的。至于其他的章节,例如《彩墨脸谱》,虽涉及我国脸谱的传统文化,但由于讲解麻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老师一般会直接跳过,或者让同学们粗略欣赏几副脸谱的图片即可。至于脸谱背后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则不会重点讲解。
2.1 在美术欣赏时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在平时的美术课讲解中,应该多注重向学生讲解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知识。对于在小学美术课本中出现的传统知识,老师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例如四年级上册《材质的美》这一章节中,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美感和质感,从器皿的外在多变的形状、富有各个朝代特有的纹饰以及斑斓的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老师还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你最爱的陶瓷。同学们可以通过分析陶瓷制作的相关背景和制作陶瓷的工艺手法等,来更加了解中国制陶这一传统文化。
2.2 在浓墨色彩中感受民族艺术的韵味。中国画,俗称国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传承瑰宝,齐白石的《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是极具鉴赏意义的一代名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蘊。让学生从小接触中国画,受中国画的艺术熏陶,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扬的重要途径。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一课中,针对学生接受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要求,运用中国画笔墨的方法表现自然界中花、鸟、鱼、虫一派祥和自然景象。老师在指导学生绘画中国画时,应教导学生以逐步掌握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为基础,以自己的贴身体会加上极具色彩的想象力,构出一副优美的自然景画。
2.3 在美术课外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元素。除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穿插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外,还要充分利用同学们课外活动的时间,结合美术教师的特长,开展国画、书法、剪纸、版画、中国结、年画、脸谱、泥塑等相关的美术娱乐活动。例如:中国民间特有的手工制品,中国结。它的独特的编织手法、材质、各式的图案形状等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手工技巧,其灵动优美的艺术造型以及鲜艳的色彩搭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中国结最大的特点是成本低、工具少、材料简单多样、好学易做,不受年龄限制。剪纸是一种镂空花纹艺术,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多变的形状和美好的寓意深受大家的喜爱,它可以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刻,做法简单,作品栩栩如生。我们把剪纸和中国画作为特色活动来开展,设立相关的比赛,不仅能让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还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一个国家,一个名族,如果没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文化,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因此,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并发挥美术课程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将国家的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王艳.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2] 王银.美术表达:小学美术教学的“焦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