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
摘要: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课堂出现诸多不良现象: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错误的学习习惯表现也愈加明显,学习成绩日益下滑,形成恶性循环。小学高年级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的黄金阶段,所以尊重学生身心特点,以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学习兴趣是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兴趣;探索意识;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8-0181-01
1.教学过程中配合恰当的肢体语言
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期的萌芽阶段,他们的心理较为敏感,对老师既有想要脱离掌控,又有很强的依赖的矛盾性。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上课期间,采用正确的肢体语言,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让他们随着老师热爱数学的情感而热爱数学。比如正确的使用眼睛用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向外界传达内心情感的途径。国外“AIDI”课堂教学公式对教师眼睛用语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研究过程分为如下七个阶段:(1)上课时教师的眼睛不同时间、不同程度的看所有学生;(2)上课期间大多注意力在教学内容上,但是偶尔看一看一个学生;(3)上课时经常地看向对某一位学生;(4)上课时对某一位同學的关注程度很大经常看他;(5)上课时对某一位同学不断地眨眼或皱眉;(6)上课时对某一位同学表现出瞪眼、皱眉等不满意的眼神;(7)上课时长时间对某一位同学表现出不满意的眼神。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前四项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调节上课的秩序,控制学生学习情感,可以经常合理运用;而后三项却副作用较大,一是学生容易丧失自信心、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分散学生注意力,所以不宜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教师的表情在学生的心中如同一个放大的晴雨表,教师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教师要用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态度来影响学生,走入学生内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并且以爱来回馈老师,进而引发学生对学科的喜欢。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融合
小学高年级阶段,好多知识比较抽象,简单用一把尺子一个粉笔很难向学生讲解地非常透彻。如今多媒体技术非常发达,所以让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结合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高年级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是一大难点,学生从题目的叙述中很难理清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此类知识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动态展示运动过程、用彩色线段展示经过的路程,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思路。另外几何图形知识点也是学生感觉很难学会的一块内容,尤其是组合图形求面积的问题,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很难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把组合图形进行分割、移动、补充,能够形象地帮助学生找到各部分的关联,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所以信息技术的功能十分强大,它能够把传统教学中难以描述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使得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效降低知识难度,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
3.充分利用体验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参与程度
传统教学方式之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要地位,这种单向知识地传递方式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开小差。在体验教学方式下,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学习的探究过程当中,师生交流大大增多,学生活动也大大增多。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进行知识的探讨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学习成本计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设置生活化场景——到商场购买衣服。我们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一个同学扮演老板,他负责把进货成本等级在册。一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对商品价格向顾客介绍。一个同学扮演顾客,与售货员讨价还价。最后让班里同学根据情节中提供的进价售价进行计算——这位老板最后赚了还是赔了。这种生活化场景的设置,让学生感到知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并且游戏过程中售货员和顾客讨价还价也非常有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一来,通过体验式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加强了与同学配合交流的能力,也有效改善了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4.利用实践操作方法使学生深入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好多知识可以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解“时分秒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这堂课和美工课结合起来,与美术老师合作上一堂精彩的课程。在数学老师和美术老师的共同引导下,学生制作出精美的钟表模型,学生一边操作模型,一边学习知识。教师讲解小时和分钟关系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按照比例来拨动时针和分针,让他们感受小时和分钟的关系。再比如学习长方形周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火柴棍摆放长方形,然后再把各个边拆开,分别计算每个边的长度,最终求和。采用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时也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只要遵守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最终目的这些原则,就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的距离,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版.
[2] 曾琪.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