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化学的教学也与时俱进,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化学课堂的教学精彩起来,轻松起来,高效起来。教师要有较为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要设计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0-007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0.06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化学的教学也与时俱进,由原来的讲理论,教师的演示实验,到学生的动手分组实验,到电子白板进入课堂,由支持教学的工具到今天的信息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本人有许多的感触。对于如何让化学课堂的教学精彩起来,轻松起来,本人有以下看法。
一、教师要有较为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开始懒惰下来了,对于学习电脑技术有了抵触情绪,认为可有可无,只想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教授不断更新的学生,一年两年可以,三年五年呢?十年八年呢?还能这样吗?以前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在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并应用熟练的电脑操作技术将这些知识反馈到课堂上,让学生在享受知识的盛宴时,也能享受教师娴熟的技术带来的快乐感观。
二、教师要设计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
合理的、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的融合下才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不是为了显示技术,一节课全部用PPT课件展示。繁多的图片和内容,会使学生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甚至有的教师连板书都省略了。教学中,幻灯片不需很多,几张重要的即可,视频实验最好不超过四个。教师也可以用动漫图片展示某些化学反应过程,或将一段实验视频或学生的一段小组实验录播,让大家观看并评价,效果会比看别人制作的课件更好。
三、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不管是课堂只讲4分钟,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还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说法都没错,那是别人经过实验验证过可行的。但对我们自己的学生也适合吗?答案是未必。在我们自己的班级上,当软硬不吃的学生达到三分之一左右时,讲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再让他们自己去研习行吗?当教师让学生看一段教材内容再回答问题时,他们连书都不愿意看一眼,你还能等下去吗?有些学生不需要教师督促,他们就会自动预习,上课认真听讲;有的学生需要鼓励才能完成一节课学习任务;还有的学生三番五次说教不听,一节课总要耽搁几分钟给他们讲道理,才能让课堂秩序不会混乱,更甚至于有学生嘴上答应好好听课,不干扰课堂,但当你专注讲课或面向黑板时,他还会做更大的动作惹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针对此种现象,只能全凭教师智慧处理。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生也一样,教师要充分发掘其突出的一面,以点带面,进行突破。有的学生听课认真,易于理解,可以让他们下课后为理解慢的学生讲解,增强其自豪感;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强,可以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别的学生,这也是对其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有的学生对化学实验感兴趣,教师可鼓励其多参与动手实验,自己在旁边加以指导,实验完成后可以让他与别人讨论实验的乐趣,并设计完善的实验方案,与教师,同学共同讨论,如此既增加其学习及动手能力,更能带动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四、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化学本来就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后,教师可在大课间或周末,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指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竞赛,如比赛记忆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或是简短的答辩赛,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或是精彩的趣味实验,来辅助课堂实验的不足,也增强了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对参与活动的优秀者给予与教材有关的奖励,这会对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意义。
化学课堂有精彩纷呈的时候,比如氧气化学性质实验时,学生会惊呼赞叹,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时,学生会感叹不已;也有枯燥乏味,睡意蒙胧的时候,比如元素的概念及对它的宏观理解,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合价的概念、意义及记忆、应用,都是让学生既痛苦又不得不强打精神应对的内容。教师要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教学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客观的教学评价,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将一节课变得精彩起来,轻松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从旁协助,这才是我们未来教学的美好前景。
总之,化学知识既然富有系统性,又较零碎,尤其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化学式多,方程式多,要记忆的物质性质和实验现象也多。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教学,通过讨论、分析,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形成网络,突出学习重点,从而便于学生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惠萍.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0(45).
[2]王立世.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成才之路,2011(23).
[3]王秀华.新课改下提高化學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18).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 张俊叶(1969.11— ),女,汉族,甘肃礼县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