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冬琴
(西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干部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00)
无痛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指的是患者伴有心肌缺血症状,但无心绞痛等症状,因此临床也将这类患者称作“隐匿性冠心病”[1]。这类患者往往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发展其很容易导致心肌可逆性损伤或永久性损伤,导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2]。因此,临床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为探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以及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排除伴有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患者。现将66例患者按照随机双色球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33例,实验组中男19例,女14例;患者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52.1±9.8)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5例;患者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52.5±9.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未发现显著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相关疾病知识,强调其危害和后果,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治疗及日常生活中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3]。
1.2.2 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容易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能够轻松、积极的配合治疗。
1.2.3 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每天三餐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调节营养比例。鼓励患者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富含高蛋白、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4],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
1.2.4 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可进行打太极、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运动不宜太强烈。运动过程中最好有家属陪同,运动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若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有不良反应,应第一时间通知护理人员暂停运动,防止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症状[5]。
1.2.5 病情观察。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应定时检测患者心率、心电图、血糖及血压等指标变化,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增加巡视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记录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及ST段变化情况。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ST段下移减少量、ST段压低减少次数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及ST段变化对比(±s)
表 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及ST段变化对比(±s)
组别例数心肌缺血发作时间(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次)ST段下移减少量(mV)ST段压低减少次数(次)实验组3313.6±1.13.6±1.30.09±0.02156.5±8.2对照组3320.1±3.17.4±1.60.03±0.0295.3±7.9 t 30.78832.65246.50187.801 P<0.05<0.05<0.05<0.05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不会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但一旦发作患者病情发展快速,为此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发作次数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ST段下移减少量、ST段压低减少次数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和潘君玲等[5]研究报道结果(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常规护理患者(P<0.05),ST段下移减少量明显多于常规护理患者(P<0.05))基本相符。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通过心理护理可安抚患者不良情绪,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可确保患者摄入充足营养,锻炼患者身体机能,促进患者心血管修复,改善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可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症状,便于临床及时抢救[6]。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满意,可有效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保护心功能,可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