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玉梅 蒋清梅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儿童生理耐受性较差,被视为特殊的医疗服务对象。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对儿童患者的关注度较高,父母及亲属在患儿生病期间往往因护子心切而对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的医疗护理服务产生质疑和不满,甚至可诱发语言,肢体冲突、医疗纠纷,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院在儿科病房护理过程中实施多样化人性护理,旨在通过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诉求,提高患儿依从性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现就相关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我院接收的144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72例。入选患儿男童77例、女童67例,年龄为3-12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均衡性较强(P>0.05),有可比性。
1.2.1 常规组 以儿科常规护理流程进行基础护理、病情巡视和记录、药物发放和指导等护理工作。
1.2.2 研究组 在护理过程中秉承人文护理理念开展多样化人性护理,措施包括:①环境优化。利用卡通形象展示科普知识张贴于儿科病区走廊,并灵活运用色彩、图形等制作指引标识等,为儿童的就诊提供便利;打造色彩斑斓、环境温馨的病房,墙壁、桌面、顶灯等尽量选用暖色调,以富有童趣的卡通人物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添置儿童活动区书籍、积木、乐拼等物品,为儿童创建玩乐一角;维持病房和诊区的干净卫生,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②人员设置。培养并设置护理宣教和指导专员,以游戏互动、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手术或治疗过程,增加患儿对治护的熟悉感,避免其突然接受手术、有创操作或其他治疗而过分排斥;为患儿家属讲解相应病种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其预后,对家属提出的问题视其理解能力构思合适的语言进行解释;告知患儿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要点,争取家属的支持,同时与其保持密切沟通避免引发误会。③服务理念的改进。在护理过程中注重患儿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与家属保持沟通,由患儿及家属进行护理决策,在病情的沟通方面予以选择性告知,赋予患儿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主动亲近患儿,了解其内心感受和想法,对其护理诉求尽量予以满足。④有创操作。在静脉采血或穿刺输液前,需告知患儿并视情况以利多卡因表皮涂抹作镇痛处理,提供故事视频、玩具等便于家属转移患儿注意力的物品;护理完毕后通过摸头、拍肩、竖大拇指等动作给予其精神鼓舞[1]。⑤饮食指导。在尊重患儿饮食爱好和文化的同时为其推荐菜谱,为不同食材的烹饪、搭配予以科学指导。
以自制遵医行为评价表评价两组依从性,并统计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儿对饮食指导、基础护理、护理有创操作、治疗限制等方面的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遵医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遵医行为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饮食指导治疗限制有创护理基础护理研究组722.82±0.392.75±0.452.77±0.422.70±0.50常规组722.11±0.482.20±0.472.21±0.452.28±0.51 P<0.05<0.05<0.05<0.05
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满意度比较(n)
多样化人性护理是秉承人性化服务理念,通过多措并举的形式开展护理工作,以求满足患儿身心需求的护理模式[3]。笔者认为,儿童患者相较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对安全性、舒适性的需求更为迫切,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优化病房和诊区环境,规范护理操作,并通过提升家属疾病认知和照护能力而促使其在患儿疾病治疗和护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给予患儿安全感。另一方面,虽然患儿心智尚未成熟,但儿童患者对人格尊严、个人隐私、生命价值认可等仍存在护理需求,他们渴望被尊重、认可,故我们颠覆传统的以家属为主的护理服务理念,注重患儿权益的满足和意见的争取,积极改进服务理念。同时,尊重患儿的饮食文化和爱好,为其机体的营养需求提供科学建议,效果满意。本研究数据提示,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P<0.05),充分肯定了多样化人性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多样化人性护理符合人文关怀理念,有利于患儿遵医行为的改善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的提升,具备在儿科病房示范及大规模普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