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之有方写之有法评之有度

2019-11-06 00:47王再芳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策略

王再芳

【摘 要】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情,运用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教师作文前要导之有方,学生就会写之有法,再加上习作后评之有度,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有效提升。

【关键词】导之有方;写之有法;评之有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172-02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专题是“中华民族民风民俗”,而本单元习作的内容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考虑到学生对习作材料了解有限,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指导学生习作,引导学生领悟文本表达方法,积累写作材料,有效链接制定篇章结构、自主目标,学生就会有章可循,为文后进行有效地修改和评价奠定基础。这样习作指导,化难为易,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习作。

一、导之有方,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一)借助文本领悟表达方法

善于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人类的学习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则更强,故小学生习作方法起始于文本的表达方法。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体会作者怎样写出民俗特点。教师就要把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方法贯穿到阅读教学当中。如教学《北京的春节》,要引导学生明白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还要让学生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是让读者对北京春节的习俗有深刻的了解,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温馨和美好。同时让学生明白写作时不宜面面俱到,要把与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写具体生动即可。《藏戏》要让学生明白以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并将概括与具体叙述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语言传神生动。《各具特色的民居》要让学生明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能生动、准确进行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每篇課文的写作方法是需要教师点拨引导的。这样的文本教学,学生不会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而是进一步领悟表达方法,为写作打下基础。学生是在真正地学语文,用语文。教师不只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

(二)开展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让学生把家乡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特点写下来,积累材料必不可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教师可以开展调查活动,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特点。

1.通过阅读课外书知晓地域文化

教完本单元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翻阅《可爱的仙居》这一套仙居地域文化读本,学生兴味盎然。汇报时,学生积累的材料很丰富。如饮食方面,有些学生对仙居传统美食八大碗感兴趣,能把八大碗由来的故事叙述出来。八大碗是八仙做的八道菜,学生对八大碗蕴含的文化也了解得很透彻,先上“莲子”和“海参”两道菜寓意“连子连孙”,家中人丁兴旺。有些学生对仙居风味独特的小吃,如馒头干、烧饼、青饺感兴趣,对其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也了然于胸。也有学生对仙居艺术品感兴趣,对被称为“中华第一灯”的针刺无骨花灯的特点、历史地位、种类以及由来有全面的了解。还有学生走进了家乡的文物古迹,了解了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塔南峰塔,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照明路灯石柱灯,结构独特的皤滩龙形古街,具有江南建筑风格的高街古宅。通过阅读,孩子们对家乡饮食、艺术、古迹都有了了解,他们深深感受到仙居灿烂夺目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学生的心灵被震撼,热爱家乡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1]。

2.向长辈调查访问了解民风民俗

中国传统佳节习俗,各个地方各有不同。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所知晓也又不全知,故布置询问长辈,让学生对传统佳节的习俗作深入了解。汇报时,学生对每个佳节的习俗了解更深入了:如元宵节习俗有赏月,猜灯谜,吃元宵;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讲故事的习俗;端午节要包粽子,饮雄黄酒,戴香囊,挂艾草;清明节要吃青饺,扫墓,踏青……并且学生还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每个节日相关的传说故事,补充了节日文化的资料。学生通过实践,积累了写作素材。

(三)链接文本制定习作结构目标

人教版教材在编排上主题性非常突出,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在同一主题下的语言实践活动,各类材料的主题、题材、表达方式、布局谋篇总有其可以整合的地方。教师有意识把习作教学重难点逐步分解到阅读和口语交际中去,明确每个材料要解决的任务。教学时引导编写提纲,制定自主目标,从而容易写作。

1.链接文本谋篇章结构

学生写小练笔容易,而写一篇作文难,因此,教师要把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材料进行有效地链接,教会学生布局谋篇的本领。如学生要写节日习俗,教师要指导学生言之有序,有详有略地写。开头可以点明自己喜爱的节日,结尾可以抒发自己热爱节日、节日文化的感情。如写针刺无骨花灯或石柱灯等艺术品,不妨仿《藏戏》写法,可以先用几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句的句式来写物品的特点,接着可写物品的由来,再对物品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最后抒发对艺术品、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写美食,可以按事物几方面来介绍,先写它的名气,再写它的制作过程,然后写品尝的味道。教师有了以上详细的链接教学,学生对篇章就有了整体的把握。

2.链接材料定自主目标

学生每次写作既有共性目标又要有自主目标,共性目标即主题明确,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等写作要求。而自主目标则是个性化目标,这是衡量习作优差的尺子。教师在习作前,可以指导学生制定自主目标,结合收集的材料,联系课文的写作特点来制定。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出自主目标。指导后,大部分学生最后的自主目标还应合理。如:有三处以上细节描写,有三句以上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开头点题定位,结尾扣题,有引用诗句或格言的地方……当学生制定了自主目标后,写作时,就会自觉尝试目标达成,写的文章就会精彩纷呈,有浓浓的语文味。

二、写之有法,是创编成文的关键

经历一周左右的时间,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了材料,掌握了写作方法,制定了习作目标,学生此时的写作会得心应手,基本上能做到“用我手写我心”的要求,因此,便有以下美文片段的诞生:“青饺是我们仙居的特色食品,味道极佳,做法也简单。首先去采一些棉菜的幼芽,筛选之后将品质较好的幼芽捣成渣,再与面粉混合起来成糊状,接着将它们做成饺子皮状,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馅儿包进去捻起来,包成月牙状或者包子状,最后将它们放入蒸笼蒸,此时可以在青饺下面垫些树叶等,从而增味。”“月亮出来了,皎洁的月光映照在阳台上,一切景物都像披上了朦胧的银纱,静谧而美好。这时爷爷来了雅兴,讲起了吴刚砍桂花树的传说……”“蒸好的粽子香味四溢,让人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剥掉粽子的外衣,晶莹剔透的糯米裸露在眼前,总是让人忍不住马上就要吃。粽子一咬入口中,香味便充满整个口腔。粘粘的糯米香,配上美味的肉馅,让我体会到了口齒留香的真正含义。”如此描写浓浓习俗的文章片段,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本单元的作文训练目标,家乡的地域文化也得到了良好的传承。

三、评之有度,是提升能力的妙方

作文后的修改和评价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妙方。它是习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指引学生回顾整个过习作程,收获习作方法,写作的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发展。

(一)多渠道立体化修改

习作的修改一般以学生自改为主,也要让同伴、家长、教师参与修改。改的方法也不同,形成多渠道多角度立体化修改,效果会很好。先让学生大声朗读,他会针对之前设定的目标去参照,容易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当学生发现精彩之处寥寥无几时,他会主动投入修改。之后,让同学参与改错别字,标点等习惯性错误。最后教师把关修改。此时学生自然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真正含义。

(二)多层面多角度评价

修改是为了指出习作的不当之处,而评价则是发现习作中的亮点,多层面多角度鼓励学生,从而激发作文兴趣和热情。“听”的评价最常用。教师可以表扬学生收集材料的用心,态度的严谨,书写的工整;可以欣赏佳作的词句段。“看”的评价最实用。当学生看到本子上圈圈画画,尾注旁批,会产生愉悦和兴奋的心情,从而鞭策自己努力写作。“展示”的评价最有效。在班级展示台展示整篇文章,展示好句好段。拍照片传到微信群上,展示给家长欣赏。鼓励学生去投稿,通过报纸杂志展示给更多人群阅览。种种途径,目的就是给学生作文的信心。这样的评价带给学生的收获是无穷无尽的。

四、结语

作文是语文的灵魂。写好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习作时做到导之有方,写之有序,评之有度,学生才能掌握写作技巧,才会提高学生的作文本领,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侯瑞娟.个性化:六年级习作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语文,2015(5).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