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玉 单晓丽 白雪莲
【摘 要】目的:临床检验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对影响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采用手工计数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明显高于立刻检测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1、2、4小时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P<0.05)。应用手工法测定血小板,血小板数在立刻检测和放置 10分钟、1、2、4小时时血小板数差异不明显(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低于其它时间的血小板数(P<0.05)。MCV大于70fl时,两种检测方法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小于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同标本放置时间、红细胞体积相关,必要需要重新采血,或者是采取手工计数。 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考虑小红细胞和血小板数的绝对增加。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10-0168-01
前言
血小板计数对血栓、出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今各医疗单位均采用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其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比较可靠,但对于血小板减少和/或红细胞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甚大,这里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血小板来自骨髓的巨核细胞,体积较小,直径2~4微米,寿命约~11天。正常人血小板約有2/3在外周血循环,1/3滞留在脾脏;衰老的血小板主要在脾脏清除,也有少量在肝脏清除。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如血小板磷脂参与多种凝血因子的活化等。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1]。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反应迅速,首先粘附于损伤之处,继而聚集,形成凝块并释放多种促凝或血管活性物质使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另外,血小板还具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血小板的量和质发生改变时,可以导致出血,如血小板<50X109/L时即容易有出血倾向,<20X109/L则易发生严重出血。血小板检查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也和操作技术熟练有关。
1 检测前因素
1.1 抗凝剂影响 近年来许多国家的仪器血液检查都已改用EDTA抗凝静脉血,它是一种钙螯合剂,常用的有二钠盐、二钾盐,钾盐溶解度大,与血混合后,抗凝效果较好,结果较可靠。但如有红细胞碎片则易与血小板混淆,有时也可引起非特异性血小板凝集,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另外,抗凝剂(稀释液)一定要经常保持新鲜,随时配置,防止酸、碱及脏物污染,以致使血小板破坏,影响计数。关于EDTA抗凝剂的使用,刘健等研究认为静脉血4ml分别加入EDTA-K2。
和EDTA-K3抗凝试管中各2ml,其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还有研究表明若将丁胺卡那霉素在抽血前或抽血后15min内以浓度为5mg/ml血加入,其血小板数在室温4h内可保持相对稳定,既可保持血细胞形态稳定又利于血小板准确计数。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50.5±2.5岁。
2.2 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采用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应用血小板稀释液配制,清洗液,EDTA-K2抗凝剂,瑞氏染液。抽静脉血2ml加入抗凝剂抗凝管中混匀,严格按仪器说明进行检测,检测在1小时内完进行。手工法:采静脉血2ml,手工计数3次取平均值[2]。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时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对血小板计数结果于不同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仪器法检测,立即检测血小板计数(123.15±45.98)X109/L,10分钟(166.32±45.35)X109/L,1h时(168.45±46.72)X109/L,2小时(168.22±46.92)X109/L,4小时(167.13±47.23)X109/L,8小时(134.55±51.36)X109/L;手工法检测,立即检测血小板计数(164.20±44.30)X109/L,10分钟(165.26±45.08)X109/L,1h时(164.49±45.68)X109/L,2小时(164.96±46.65)X109/L,4小时(162.84±46.95)X109/L,8小时(148.80±45.92)X109/L。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明显高于立刻检测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1、2、4小时血小板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放置10分钟血小板数(P<0.05)。应用手工法测定血小板,血小板数在立刻检测和放置 10分钟、1、2、4小时时血小板数差异不明显(P>0.05),放置8小时后血小板数明显降低,低于其它时间的血小板数(P<0.05)。
3.2 对平均红细胞体积与计数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大于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88.92±90.42)X109/L,手工法(83.22±48.93)X109/L;MCV小于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92.33±108.86)X109/L,手工法(102.44±86.98)X109/L;MCV大于70fl时,两种检测方法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小于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
4 讨论
由于血小板计数的误差较大,计数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尽量减少误差。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法,由于其影响因素多,要密切注意观察直方图的变化。如果直方图出现异常,提示此结果不可信,必须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重新计数后报告结果。
稀释液必须符合要求稀释液必须新鲜、洁净,无杂物和细菌污染。定期检查稀释液的质量,检测前应先做稀释液空白计数,如果计数值为零时方可使用。优质的血小板稀释液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能有效抑制凝血。迅速固定血小板,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形态变化。溶血性稀释液要能完全破坏红细胞。组成简单并易于保存,不利于细菌生长[3]。
所用器材必须校准、洁净、干燥。采血、计数均应规范,避免血小板激活或破坏。血小板悬液充入计数室后必须静置15min再计数,并在采血后1h内完成计数。时间过短或过长则可导致血小板未完全下沉或失去光泽,使计数结果偏低。显微镜下观察时的光线要适中,并注意与细胞碎片、灰尘、微生物等鉴别[4]。计数前必须轻轻摇动血小板悬液2min或200次以上,但用力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血小板破坏或产生气泡,引起计数误差。
及时核准血小板计数结果,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及时核准血小板计数结果。用同1份血标本制备良好的血涂片,观察血小板数量、形态和分布情况,进行核准。用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核准计数结果。每份标本最好做2次计数,若2次计数误差小于10%,取其均值报告;若计数误差大于10%,应做第3次计数,取2次相近结果的均值报告。
参考文献
[1]钟红梅.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09(5):637-638.
[2] 杨健.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7):14-15.
作者简介:单玉(出生年月-):1982.4.17 ,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菏泽,学历:大学本科,职称: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