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探析——以龙岩学院为例

2019-11-06 07:28郑凌燕饶进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龙岩大赛意识

郑凌燕,饶进

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探析——以龙岩学院为例

郑凌燕,饶进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文章针对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以教学、学工、社团、校外班导师为抓手,构建“四位一体”的培育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达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

地方院校;“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意见》从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等各层面,提出了鲜明的要求,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管理规定、体系健全、量化指标等也做出了重要部署。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国家面对新形势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1]。占高等学校数量半壁江山的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如何落实《意见》精神,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笔者调研了部分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了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求抛砖引玉。

一、地方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现状

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大多数高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等齐抓共管,建立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管理体系,制定了从经费保障到激励约束的制度体系,完善了从基础教育到竞赛活动的课程体系。地方院校基于服务地方发展要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改革,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2]。

在教师层面,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改革,高校对教师的工作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变革。要求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情况下,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把培养综合素质高、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身心能力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使命担当。高校教师意识到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与学生现实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对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紧迫感;也意识到传统教育内容、传授方式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专业课内容、教学方法亟待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3]。

以龙岩学院为例,自2015年始,学校自行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无论当时如何宣传动员,大部分教师、学生对“创新创业大赛”的认知度、参与度极低,全校12 000个在校生,只有41个人参加,人数占比为0.34%。但在2017年的绩效增量改革中,学校落实嘉奖2016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老师、学生,广大师生开始意识到参加各项“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性。此后,学校加大职称评聘、绩效考核指标改革力度,对全校师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进行不同等级的奖励,并纳入教师的职称评聘条件。至2018年,全校12 000个在校生,有5 475个学生参与到校级创新创业大赛中来,人数占比为45.62%。学生参赛项目数由2015年的13项,增加到2018年的1 800项,教师、学生由被动参赛转为主动参赛。不仅如此,全校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质量大幅提升(见表1)。

表1 龙岩学院历届“创新创业大赛”情况统计表

在学生层面,由于对学生参赛获奖的改革力度加大,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数明显增多,但是在校生中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数不多,两极分化现象凸显。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趣度极高,甚至宁可放弃专业课的学习,选择休学也要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另外一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017年9月,笔者对龙岩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一至三年级的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全院被调查的1 062名学生中,有创业意愿的仅占6.68%。其中大一的262名被调查学生中有22位,占比为8.39%,大二的279名被调查学生中有18位,占比为6.45%,大三的521名被调查学生中有31位,占比为5.95 %(见表2)。这意味着在地方院校中,有近93%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比较模糊。

表2 创新创业学院学生创业意愿调查

二、原因分析

国家政策鼓励引导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根据国家政策,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重点工作,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然而在校大学生中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人数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受家庭的影响,学生缺乏自信和创业意愿。当前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中,部分来自城镇独生子女家庭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父母希望他们工作稳定,有较高社会地位,工资福利待遇不错,生活比较安逸就行,期待他们本科毕业后去考研升学、报考公务员,或者去做村官、选调生以便走上仕途;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父母希望他们尽快就业,养家糊口,哪里有资金支持他们创业,他们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通过访谈这些学生了解到: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方面个人缺乏创业资金、社会历练和创业经验,另一方面父母极力反对,自身也缺乏自信。

二是社会系统支持不足,创业成功率低。虽然目前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但是创业资金筹措、人才资源规划、财务管理、市场开拓等各方面对毕业生都提出了很多挑战,即使学生创业初期资金问题解决了,在市场经济洪流中,创业学生如何合理规划手中资金,如何选择志同道合的合伙人,等等,都需要他们自身逐一解决。从对创业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合伙人选择、财务管理等内控制度建设,其中任何一个差错,都有可能让他们创业失败而负债累累。

三是创业失败人群的负面新闻带来“恐惧”反应。社会上某些前期遭遇创新创业失败的人在创业失败后,没有从自身寻找失败的原因,总结个人失败的教训,往往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外界,如责怪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等,甚至散布创业失败后的“恐怖”后果。这种负面案例,让后来者不敢轻言轻信个人可以在创新创业上获得成功。

四是导师队伍建设不到位,教师难以胜任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由于地方院校教师大多缺乏创新创业课程培训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足,且学校对教师考核评聘等与创新创业教育需求脱节,教师缺乏自学动力和提升能力的积极性,以至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导师的成长[2]。

三、解决的对策

家庭因素、社会环境、个体原因以及师资水平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构建教学、学工、社团、校外班导师“四位一体”齐抓共育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1)学工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上要不要去创新创业的意识问题。陈宝生部长曾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提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行动才能到位”[4]。地方院校的大学生课堂之余接触最多的,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或班导师。辅导员或班导师利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契机,结合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灌输,结合地方院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宣传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教学抓:专业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专业教学的时间和传授专业课内容的机会,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到教学过程,启发和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结合教师的授课内容尝试创新。高校课堂还是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实践和授课过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可以得到启发和培育。要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去实施创新创业,首先要改革“创新创业大赛”同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的关联度,将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情况,纳入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同时,对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提出新的素质要求。

(3)社团抓:大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较多,团委主抓的学生社团数量庞大。

社团里的学生,基于某些共同的兴趣爱好,组织在一起,彼此之间沟通顺畅,融合度较好。以社团组织为抓手,结合各社团每年繁多的活动,将学生的时间、精力引导到创新创业系列赛事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如表3,中国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带一路”国际专项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大赛等各项竞赛活动,都是由龙岩学院校团委牵头组织的。社团积极发动全校各院系、各年级、各专业学生自由搭配组队,校团委请校内外创新创业专家、风险投资人等进行客观评估,通过各项创新创业选拔赛,选出有创新点、适合培育的创业项目。通过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生接受度比较高,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增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表3 国家、省、市、校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以龙岩学院为例)

(4)校外班导师抓:充分发掘校友资源,发挥校外班导师参与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作用。校外班导师主要针对大学生恐惧创业失败的心理,结合自身或熟人的创业成败案例,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知识触及不到的社会经验,引导学生规避创业风险。另外,校外班导师的社会资源、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源,拓宽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路。

[1] 王永友,张学亮.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34-36.

[2] 葛涛,陆怡.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契合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5):8-11.

[3] 崔鹏.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及其启示——基于美、英、德三国比较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6):70-73.

[4] 宋美琪,闫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 (2018-07-09)[2019-03-11]. http://theory.people.com.cn/n1/ 2018/0709/c49150-30135277.html.

2019-03-06;

2019-04-10

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研究”( JAS160528)

郑凌燕(1978—),女,福建龙岩人,龙岩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15960882305@139.com

G641

A

1674-893X(2019)02−0091−03

[编辑:何彩章]

猜你喜欢
龙岩大赛意识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GPON技术在漳州天宝至龙岩蛟洋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龙岩:“三色”发力 崛起提速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