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路瑶,熊涛,徐密,邹韵
大学生对创业政策满意度评价及对策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调查
杨路瑶,熊涛,徐密,邹韵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政策来扶持大学生创业,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大学生对各项创业政策的满意程度成为评价政策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武汉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政府服务、创业环境、资金获取、税收优惠等方面进行创业政策满意度调查分析,发现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与培训的满意度不高,创业资金获取不足,存在科研成果向创业企业转移困难等问题。鉴于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创业教育前置,丰富创业资金获取途径,分层引导创业项目,科研成果向创业企业转移等具体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创业政策;满意度;对策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引擎之一”。创新创业不仅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高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务。“十三五”规划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创新”被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发展理念之中。作为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正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
随着政府部门对创业工作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掌握创业扶持政策的真正效果,有必要对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武汉作为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共拥有大学生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此外武汉高校拥有雄厚的创业教育资源、优秀的师资、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因此该地区大学生创业者对创新政策的意见具有很强的借鉴性。所以从武汉大学生的角度深入了解大学创业者对政策的满意度,从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角度对政府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提出建议,一方面可以丰富政府创业政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大多从政策主题或从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效果出发研究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武汉7所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大学生对创业政策内容和实施情况的满意度出发,研究各项政策的出台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不断增强政策的适用性提供依据。
大学生创业政策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而制定。我国大学生创业是在1998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首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才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1999年由教育部制定、国务院转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之后国务院及各部委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见表1。同时各省市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见表2。大学生创业政策经历了发端重视、试点推进、逐步完善、全面推进和实施的演进过程,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创业政策体系。
表1 国务院及各部委颁布的部分大学生创业政策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政策整理而来
表2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部分配套政策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政策整理而来
从上表的内容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集中于政府服务、规制环境、创业项目、开发与转移、教育培训、创业环境、资金获取、税收优惠等方面。无论是资金方面的补贴与扶持,还是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以至具体到创业方面的培训与具体的创业项目,都可以看出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程度。但政策实施效果好不好,要由政策的体验者—创业大学生来评价。本研究将调查大学生对创业政策满意度评价,其调查结果可以对未来创业政策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学校、性别、年级、是否参加过创业项目);第二部分为学生满意度量表,采用李克特5维量表法,即非常满意计5分,满意计4分,一般(无所谓满意不满意)计3分,不满意计2分,很不满意计1分,正向计分;第三部分为开放式调查问题。在第二部分中,高校创新创业政策的类型依据现已出台的大学生政策现状可归纳为政府服务、规制环境、创业项目、开发与转移、教育与培训、创业环境、资金获取、创业共识、税收优惠等九个维度。
以武汉七所具有代表性的211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政府服务、规制环境、创业项目开发与转移、教育培训、创业环境、资金获取、税收优惠等政策方面,对大学生的政策满意度进行评价,为了提升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式发放问卷前,我们在华中农业大学以及线上进行问卷预发放,对回收的97份试发放问卷综合分析,增减和调整了问卷中容易产生误解或者交叉重叠的题项,在研究周期内,研究团队分别在武汉7所211大学的创业孵化器及一些社会创业园发放问卷170多份,也通过问卷星设置了网上问卷,在7所211大学发放。最后总共回收有效问卷138份。
在第二部分中,高校创新创业政策实施整体满意度分值,由九个维度满意度分值的算术平均得出,平均值越大表示满意度越高,标准差越小表示离散程度越低,结果见表3。对各分维度进行信度、效度检验,见表4。
表3 高校创新创业政策实施满意度的各分维度情况
表4 各分维度信度效度检验
调查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对创业政策各维度满意度得分值可作为分析评价的依据。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整体满意度的平均值为3.39,按照质量管理标准满意程度的界定描述,应是介于一般和满意之间,但偏向一般,即大学生对创业政策总体主观感受是无所谓满意不满意。在影响因素中得分最高的是创业环境,接近满意;得分倒数四位的是科研成果开发与转移、资金获取、创业项目、教育与培训,均低于平均水平,即大学生对创业政策这四个方面的主观感受是无所谓满意不满意。本研究团队针对满意度得分最高的创业环境和满意度得分低于平均值的教育与培训、资金获取、创业项目、科研成果开发与转移这五个方面,结合开放式问题的调查及实地走访的武汉3所高校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对研究结果讨论分析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环境的反映较好,满意度最高。这得益于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武汉市委市政府、团市委等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整合高校科教和企业优势资源,为企业与创业大学生牵线搭桥,并推动相关的学术研究。在学校文化的塑造上,武汉部分高校的学工团委也大力宣传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他们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社团建设、举办创业论坛、打造大学生创业校园网、开展校园创业实践活动等形式,营造一种崇尚自主创业、扶持创业的文化氛围。现阶段,武汉地区各高校都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创业团队,各高校积极组织创业设计大赛和项目评选,如武汉大学的“挑战杯”“创投杯”创业计划大赛、华中农业大学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srf创新创业项目”等。这些创业团队的创业比赛活动及项目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创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武汉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与培训的满意度一般。造成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少、课时少、针对性不强,主要局限在操作层面、技能层面,而且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也严重缺乏等。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动机弱,创业技能也难有质的提高。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应该是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准确。高校没能将创业教育纳入长远的教学目标,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培训。
创业教育与培训是整个创业政策体系的基本动力。大学生要增强创业意愿,提高创业技能,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只能作为辅助。近几年,武汉一些高校已经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如武汉大学率先在国内创办了“创业教育试验班”,并实行和完善了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中途休学创业。这仅是试点,还没形成体系。调查显示,在武汉地区的高校中,大多数学校或专业还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部分211大学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相当于上培训课。因为开设主体不明确,不同专业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课程只在大三或大四才开设,没形成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如何获取他们所需的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学生对此比较满意。我国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体系比较单一,就湖北省而言,融资渠道主要靠政府,同时对申报创业扶持资金的限制多,很多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因为申请过程繁琐、申请资金额数小等困难而放弃自主创业。尽管这些都能切实减轻大学生的创业负担,但创业所需资金缺口较大;同时资金到位缓慢,致使这些项目错失机会。另外,当今国家相关的融资政策规定,资助对象均要求为大学毕业生,对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助却是空白。政府担保贷款额度小,创业基金制度还不健全,民间及社会资金还不能进校园,这些不足都扼杀了许多可行的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般由政府主导推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巡检计划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共同支持,中央财政按照平均一个项目1万元的数额予以资助。虽然大学生对政府推行的创业项目没表现出不满意,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政府资助项目局限于产业链的下端,产品和服务项目雷同。考察武汉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其创业项目主要集中于餐饮、创意咖啡、互联网平台建设、APP和3D打印等。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创业的准入和退出门槛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偏高,现有的保障制度和创业者弱势情况不衔接。大学生对创业项目满意度不高的原因是创业项目与大学生专业的结合度还不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无法提高。另一方面,现有政策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引导不够,与企业的对接平台不多,无法将创业项目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供应链、连锁、扩张等全过程中,不能帮助大学生开发创业项目,提供相关服务。
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产业转移率低,低于国际水平。虽然每年在科研成果转化上,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但实施效果不是很显著。以武汉市高校为例,这些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时,社会各界特别是产业界的参与度较低。而对于资金不足、管理经验缺乏的创新创业企业,想要获得研究成果或专利的应用就难上加难。
创业教育前置,是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经验,在中、小学阶段就实施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办法。在大学阶段,创业教育应纳入大学生四年、研究生三年的教学计划中,前期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后期培养创新创业技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除设置全校性的创业基础课程,同时针对不同专业设置创业技能课程。在实践环节上,要大力提升社会实践、实验以及单位实习等方面的教学比重,建立健全的创新创业绩效评级机制。在师资力量上,学校可以采取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方法,加强创业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鼓励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借鉴国外或者国内其他学校的先进教育经验。对于社会上具备先进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专门人才,高校应积极引进,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在资金获取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政府与高校共同建立与完善资金募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可设立由地方政府、高校及社会联合捐资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在经过一系列评估的基础上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团队以资金支持。第二,放宽小额担保贷款的对象和条件,特别是把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团队也考虑在内,为更多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提供条件。第三,债券融资,即大学生在申请资助时不提供任何的担保和财产抵押,而是通过政府购买创业团队债券的方式来资助初创团队的发展。第四,引导和利用社会力量扶持创业团队,“众筹”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对如何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与利用政府提供的创业项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构建以政府为基本支持,高校牵头,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组织协同的联动政策保障机制。只有通过多方参与、相互配合才能为想创业而没有合适项目的大学生选到适合其参与的项目。第二,加强项目与专业的联系度。只有将项目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使知识得到实践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针对大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需求分类管理。因为一部分大学生是要通过创新创业项目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找工作的优势;一部分是为了提高研究能力,为考研增加砝码;另一部分是为了培养创业能力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基础。因此,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引导需针对不同的需求。
在我国,要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顶层设计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围绕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另外,以创办小微企业为切入点,找准提高创业成功率的“新方法”。对小微企业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层次研讨和发掘,建立大学生小微企业孵化园区实战平台,让大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微型企业创业的实战感觉,加快科研成果向创业企业转移,促进产学融合。
对于各界特别是产业界的参与不足的问题,也可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契合,培养真正适应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业型人才,不断完善科研成果转移机制。在此,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己经形成了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产学合作机制,美国创业资金扶持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完备性,在促进中小型企业结构调整、降低企业市场风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刘军.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演进逻辑及其趋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6-53.
[2] 张丽青.郑州市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与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2):94-96.
[3] 罗贤甲.基于宣传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政策环境优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8):130-135.
[4] 潘一,宋力,杨双春,等.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几点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12(6): 30-32.
[5] 田贤鹏.高校创新创业政策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基于在校学生的立场[J].高教探索,2016(12):111-117.
[6] 康燕.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及期望值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41(12):161-166.
[7] 王东明,刘姬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4): 24-27.
2018-06-05;
2019-01-05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
杨路瑶(1998—),女,湖南长沙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联系邮箱:376769180@qq.com;熊涛(1985—),男,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产品价格理论;徐密(1996—),女,湖北咸宁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邹韵(1997—),女,湖北宜昌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G647
A
1674-893X(2019)02−0076−05
[编辑:游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