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实证分析——基于对全国11所高校的调查研究

2019-11-06 07:28田菂曹清燕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信仰维度问卷

田菂,曹清燕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实证分析——基于对全国11所高校的调查研究

田菂,曹清燕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基于全国11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积极向上,契合社会期待;他们看重人生价值目标,但重自我;他们对人生价值持积极态度,但伴有困惑;他们的人生价值标准多元化;在人生价值实现方面,他们追求务实但时有矛盾;他们对人生价值信仰有强烈渴求但存在缺失。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拓展其人生价值宽度;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引领多样,优化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破除“潜规则”,激励大学生自我奋斗;加强信仰教育,为当代大学生提供精神支撑。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人们的价值观也处在变化中。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对塑造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的新动向、新特点,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高校德育的重点。人生价值观在价值观中居于重要地位,它较为直观地反映着人的精神世界和风貌。所谓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价值观在人生问题方面的具体体现。每个人都是在各自人生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在人生旅途中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美国心理学家Crace和Brown概括了14项基本的人生价值:成就、归属感、关注环境、关心他人、创造性、经济富足、健康活力、谦逊、独立性、相互依赖、理性分析、隐私、责任、精神信仰。[1]国内学者徐华春等人在使用自编问卷对当代青年进行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时,将人生价值观划分为7个维度,包括物质享受取向、名誉地位取向、自我实现取向、轻松安逸取向、人际和谐取向、社会公益取向、信仰依从取向。[2]苏颂兴认为,人生价值观包含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念:①信念,指价值认识,主要来源于感性认识;②信仰,包括评价标准,提高到了理性认识,是人生价值的定向机制;③理想,包括价值取向,是对信念高层次的综合和升华。[3]吴红艳将人生价值观划分为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手段和人生价值评价三个方面。[4]

当前学者对人生价值观的划分虽有重要价值,但在实际研究中描述过于细致或过于抽象。在借鉴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从五个维度对人生价值观进行构建,即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态度、人生价值标准、人生价值实践、人生价值信仰。人生价值目标是指人们行为活动的主要追求与最终目的,它回答的是人为什么而存在的问题,它在人生价值观中处于核心地位。人生价值态度是人们对于人生价值所采取的态度,积极的人生态度会使人在追求人生价值目标的过程中斗志昂扬,能正确对待挫折与苦难,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标准是人们对人生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做出判断的标准,它反映了人们主观的价值取向。人生价值实现侧重人们为实现人生价值目标而采取的方式。人生价值信仰是基于人生价值认识之上的意义归宿,是人的精神支撑。

二、研究过程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基于前期的文献梳理和研究分析,我们的研究团队自编问卷。问卷第一部分是关于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级、政治面貌、家庭居住地、信仰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部分,编有36个涉及人生价值观的问题,包括人生价值目标(维度一)、人生价值态度(维度二)、人生价值标准(维度三)、人生价值实现(维度四)、人生价值信仰(维度五)五个维度。问卷采用Likert五点自评式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五个等级计分,等级越高表示越认同每个问题的观点(反向问题采用反向计分)。第三部分则是问卷调查对象对自我人生价值观的评价,从他们的自我评价中反映出他们的人生价值观。

(二)调查实施

1. 试调查

在正式发放调查问卷之前,笔者采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在中南大学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283份,除个人资料未填写完的问卷11份及未完成所有题目的问卷24份外,有效问卷共计24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2.67%。此外,笔者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以期优化调查问卷的内容并选用合适的数据模型,从而更好地呈现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图景。

根据试调查样本数据对问卷进行了一致性信度检测,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即克隆巴赫系数为0.848,说明该问卷信度较好。为了验证问卷的有效性,主要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作为依据。问卷题目经过文献整理修改以及专家修订而成,保证了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同时,我们通过计算各维度分与总量表分的相关系数作为问卷的效度指标。数据结果显示,各维度与总量表间呈中高度相关(0.405<<0.812),各个维度之间呈中低度相关(0.184<<0.552),说明各维度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与总量表保持较好的相关性,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2. 正式调查的实施

正式问卷的发放对象包括复旦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海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年龄均在18~23岁之间。正式问卷共计发放了1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0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5%。被试信息见表1。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符合社会期待

在收集的1 098份样本中,总体平均值为3.630,标准差为0.392,偏度系数为0.137,其绝对值小于1.96,峰度系数为0.242,其绝对值小于1.96。由此可见,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相关数据基本成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条件下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相等或基本相近,选用三者中任一统计量均能反映集中水平,故选用平均值,见表2)。与每个维度的平均值相比,维度一(目标)、维度二(态度)、维度四(实现)的均值均高于总平均值,维度三(标准)、维度五(信仰)的均值略低于总平均值,但都在3分以上。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整体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良好,他们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能将正确的人生信条具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表1 参与者信息表

表2 描述统计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男女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专业的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值为3.940,值为0.004(<0.05),其中工学类显著优于社会科学类,理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接近,文史哲类与工学类接近;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值为6.565,值为0.000(<0.05),其中是共产党员(含预备)的学生均显著优于其他非共产党员(含预备)的学生。

(二)当代大学生看重人生价值目标,目标设定上有担当但重自我

维度一(人生价值目标)平均值为3.695 (=0.484),结果较为乐观。大学生普遍肯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性,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生活需要有目标和规划(=4.424,=0.803)。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专业、年级、政治面貌、家庭居住地的学生在此题项上的选择均无显著差异。当被问及人生价值目标设定中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考量(=3.312,=0.560)时,96.9%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4.325,=0.773),认为个人理想应融入社会理想中的大学生占66.7%(=3.753,=0.964),还有74.8%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和个人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虽然当代大学生普遍能认识到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也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表现出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但在人生价值目标层面更看重自我价值,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化、功利化倾向。例如,当被问及“最大程度地贡献社会是我的人生目标”时(=3.157,=1.018),仅有36.2%的大学生表示赞同,25.2%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超过30%的大学生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在“比较关心熟悉的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的苦难不太关心”一题中(=3.358,=1.029),也有接近50%的大学生表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的苦难不太关心,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在为他人服务时还停留在熟人层面,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而在回答“帮助别人的前提是不损害自身利益”时,83.7%的大学生同意题项观点,该题得分(=2.397,=1.021)是该维度最低的,表明多数大学生对自身利益给予了优先考量。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进行人生价值目标设定时其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考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此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专业、家庭居住地和政治面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在专业方面,值为2.851,值为0.023(<0.05),工科类表现最为优秀,理科类分值最低,工科类显著优于理科类,社会科学类、文史哲类则与理科类组接近。在家庭居住地方面,值为3.373,值为0.018(<0.05),其中农村组分值最高,中小城市组与农村组接近,两者均显著优于大城市组。在不同政治面貌方面,值为7.266,值为0.000(<0.05),是共产党员(含预备)和共青团员的学生显著优于其他学生。这些数据表明,工科类大学生、来自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大学生、身为共产党员的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其“自我”程度相对较低。

(三)当代大学生对人生价值持积极态度,也有困惑

维度二(人生价值态度)主要考察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方面采取的态度,该维度平均值为3.763(=0.494),得分颇高。其中90.7%的大学生认为“人生应该认真积极、乐观进取”(=4.464,=0.783),81.6%的大学生表示“曾克服了生活的困难坚强地走下去”(=4.047,=0.790),81.8%的大学生自认为“总能看到生活中的正能量”(=4.063,=0.818),还有85.7%的大学生赞同“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创造和超越”(=4.219,=0.776)。以上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遇到困难也不轻易退缩,并能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尤为值得肯定的是大学生们并不满足于当下取得的成绩或者安逸自由的状态,而是努力不断创造人生的价值,不断超越自己。

然而,在回答题项“对未来生活充满迷茫和困惑”(=2.906,=1.049)时,有29.2%的大学生选择同意(含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有58.9%的大学生表示有过“生活没意思或很痛苦”的想法(=3.151,=1.224),还有接近50%的大学生认为生活终究会让人趋于平庸(=3.398,=1.085)。这些数据说明,尽管当前大学生整体上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也存在困惑,并对此产生消极态度,影响其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

对人生价值态度维度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差异显著,值为3.303,值为0.011(<0.05),其中工学类显著优于文史哲类,理学类与工学类接近,社会科学类与文史哲类接近。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在人生价值态度上差异也很显著,值为2.974,P值为0.031(<0.05),其中是党员(含预备)的大学生群体显著优于其他群体。这些数据表明,工学类和党员(含预备)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更加积极向上,其困惑感相对较低。

(四)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标准多元且现实

维度三(人生价值标准)主要是调查当代大学生们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其平均值为3.423,(=0.531),与总量表及其他维度相比得分相对偏低。分析大学生在此维度的选择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多元,既有对奉献、精神、道德的崇尚,也有对财富、权力的渴求。66.7%的当代大学生同意“人生价值在于奉献”(=3.779,=0.913),78.2%的当代大学生同意“比起物质的富足,精神的丰富更珍贵”(=4.039,=0.885)。70.9%的大学生表示“会完全出于善念做公益,尽管可能造成我的一些损失”(=3.864,=0.969)。

然而,在人生道德标准的坚守上,当被问及“不管是否有旁证,看到老人摔倒都会主动上前搀扶”(=3.403,=0.936)时,44.2%的选择“不确定”,明确表示不同意的比率也有12.5%。此外,有33.1%的大学生表示“选择工作最看重的因素是工资待遇”(=2.948,=0.997),表示不同意的仅占29.3%,35.3%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努力是为了以后能享受荣华富贵”(=3.054,=1.130),在“人生的幸福和金钱的多少成正比关系”(=3.404,=1.073)的作答上,20.6%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同意,另有约30%的同学表示不确定。除了金钱因素,还有超过33.7%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官位在身让人有优越感”(=3.052,=1.172),该题选择不同意的学生占比仅为31.7%。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在人生价值标准的选择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现实性与功利性。

对人生价值标准维度进行方差分析时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值为3.352,值为0.010(<0.05),其中文史哲类均值最高,并显著优于社会科学类,另外工科类也显著优于社会科学类。在这个维度上,人文科学类的表现反映出其人生价值标准更加契合社会主导价值标准,其功利性稍弱。同时,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存在显著差异,值为2.907,值为0.034(<0.05),其中大一均值最高,大四与大一接近,大三最低,大一显著优于大三,某种程度上显示出大学生人生价值标准螺旋上升的特点(大一踌躇满志,大二大三矛盾徘徊、冲突动摇,大四回归主流价值标准)。

(五)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实现方面自立务实,但存在矛盾

维度四(人生价值实现)是考量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是否为了实现人生价值而付诸实践。此维度平均值为3.783(=0.470),其均值在所有维度中最高。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实现方面积极主动,自立务实,通过个人奋斗和服务社会致力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数据显示,99.6%的大学生认为“美好的未来得靠自己打拼”(=4.387,=0.751),81.6%的大学生表示“在探寻和追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4.082,=0.868),46.2%的大学生赞同“人生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3.257,=1.118),80%以上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类活动,还献过血或捐过款。

然而,面对“有钱有权有背景的人更容易成功”(=2.407,=1.093)这一选项,有81.5%的大学生持肯定态度,而且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性别不同的学生还是专业、年级、政治面貌、家庭居住地不同的学生,在此选项上的选择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对此观点的认同在整个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是普遍的。在回答“干得好不如嫁(娶)得好”时,仅有16%的学生明确表示同意。由此可见,一方面,大学生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集体和社会,并积极参加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也强烈认同要靠个人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有权、有钱、有背景的人更容易成功”,并对这类人的成功表现出某种羡慕,甚至有的学生将自身的成功和幸福寄托在找一个好夫婿或者好妻子。这些则反映出大学生在人生价值实现上存在明显的矛盾。

(六)当代大学生对人生价值信仰强烈渴求,但存在缺失

维度五(人生价值信仰)主要考察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信仰。数据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信仰是“人生之钙”,认同信仰给人生提供的精神力量,并渴望拥有信仰。如87.9%的大学生认为“人生需理想和信仰来引领和支撑”(=4.256,=0.820)。虽然大学生强烈渴求信仰,但仅有35%的大学生表示大学期间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3.086,=1.051)。虽有51.9%的大学生表示大学期间有过对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向往(=3.402,=1.039),但仅有28.2%的学生赞同“共产主义必然会实现”(=3.035,=1.044),有45.7%的大学生选择“不确定”。经过分析发现,政治面貌为党员和团员的大学生有73%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而表示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有25.98%的人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参加问卷调查的1 098名大学生中,基本信息“信仰”一栏选择无信仰的大学生有762人,占比69.4%。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状况不乐观,特别是接近70%无信仰比例表明了信仰层面的缺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1 098个样本中,仍有7.8%的当代大学生表示信仰宗教。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值为2.110,值为0.035(<0.05),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差异显著,其中男生均分优于女生;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差异显著,值为3.080,值为0.016(<0.05),其中工学类学生表现最为优秀,理学类学生表现最差,工学类显著优于文史哲类和理学类;不同年级的学生差异显著,值为4.423,值为0.004(<0.05),其中大一组均分最低,大四组均分最高,大四、大三、大二组均显著优于大一组;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差异非常显著,值为27.037,值为0.000(<0.05),是共产党员(含预备)的学生显著优于其他群组;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学生差异显著,值为5.855,值为0.001(<0.05),其中农村组均分最高,大城市组均分最低,农村组、县城乡镇组及中小城市组均显著优于大城市组。由数据可知,男生组、工学类、大四组、共产党员(含预备)及农村组在信仰方面表现较好,而女生组、理学类、大一组、大城市组等在信仰方面的问题稍突出。

四、建议

(一)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拓展其人生价值宽度

当代大学生虽有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但受张扬个性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一些片面彰显自我的社会思潮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人生价值目标上存在自我化问题。因此,在人生价值观引导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应引导学生以人民为先、以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把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重任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相结合,养成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负责的高贵品格,拓宽人生价值的宽度。同时要鼓励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把责任担当外化于行,如立足国家和社会需要增长才干,尤其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发现新问题、接受新思想、寻求新方法的开放心态,争做创新创业的践行者,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优化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

面对价值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价值标准多样化给社会核心价值观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人生的评判标准不再只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也不只是通过自身劳动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金钱、名誉等功利性的价值标准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占了一席之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应成为引导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原则。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和判断,尤其要针对诸如后现代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等思潮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优化其人生价值标准。要开拓多样化的渠道、机制和方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网络等载体,利用学校教育、学术论坛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优化大学生的人生价值选择。

(三)破除潜规则,激励大学生自我奋斗

大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导致部分大学生斗志低迷甚至同流合污。正如数据所显示的,大学生虽认同人生价值的实现要靠自我奋斗,但同时又高度认同“有权有钱有背景的人更容易成功”。因此,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需要优化社会环境,破除潜规则,营造自我奋斗的社会生态环境,而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①要强化国家政策的调控力度,充分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并将政策落实,破除潜规则的生存土壤。②大众媒体要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实事求是地对主流价值观进行宣传报道,不能因为搏出位而掩盖、夸张、篡改事实真相。③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培养良好的校风,营造讲公平、守纪律的校园氛围,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挥导向功能。④大学生自身要自立自强、自觉自律,并通过同龄人的相互影响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他们共同成长。

(四)加强信仰教育,提供精神动力

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数据显示,缺乏科学信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较为普遍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是人生价值观引导的重要内容和迫切任务,尤其是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植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璨的传统文化中,置于与时俱进、蓬勃开展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更要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发展历程中。阐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通过课堂教学、社科论坛、课外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和情怀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为大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不断丰富其精神世界,不断提升其人生境界。

[1] Crace R K, Brown D. Life Values Inventory. Chapel Hill[M]. NC: Life Values Resources, 1992.

[2] 徐春华,郑涌,黄希庭.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初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5-39.

[3] 苏颂兴.从传统向自我向他人价值导向的转变——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演变[J].当代青年研究,1998(4): 1-5.

[4] 吴红艳.西南高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97-101.

2018-12-23;

2019-03-27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价值多元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11CKS031)

田菂(1993—),女,湖南常德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联系邮箱:501306523@qq.com;曹清燕(1981—),女,河南南阳人,博士,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D432

A

1674-893X(2019)02−0026−06

[编辑:胡兴华]

猜你喜欢
信仰维度问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论信仰
铁的信仰
问卷网
光的维度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