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9-11-06 12:34邓立治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纽带创业项目竞赛

邓立治

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邓立治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创业计划竞赛既是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与社会资源联系的纽带。在分析创业计划竞赛的宗旨和定位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由多个主体参与、多种资源整合、多技能培养和多种培养方式等方面构成,拥有四大纽带功能。该研究能为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提供崭新思路和科学借鉴。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创业计划竞赛

近几年来,每年都有200万以上大学生参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竞赛就是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通过风险投资运作模式,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取风险资本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被认为是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高校和社会资源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和纽带,通过创业计划竞赛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而且可以增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业计划竞赛自从1998年进入中国高校以来,被认为是科技和风险投资浪潮兴起的产物,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是创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木志荣[1],丁三青[2])。在进一步系统研究后发现,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而中国的创业教育大多是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平台展开的(孟芊等[3])。随后,有更多的研究者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施冠群[4]和黄亚生[5]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高校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麻省理工学院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中,10万美元创业大赛被认为是创业生态系统四大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商应美[6]等人从大学生培养的角度研究,认为创业计划竞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典型载体。更有学者认为创业计划竞赛可以成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中心,它几乎可以和创业教育的各个要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关系(周勇等[7],邓立治、武婧[8])。但是,目前的研究并未厘清一些关键问题,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功能和定位是什么?参与创业计划竞赛的主体都有哪些?基于创业计划竞赛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等等。为此,本文对创业计划竞赛展开深入且系统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本研究能为丰富和发展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提供科学借鉴。

一、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宗旨和定位

自从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次商业计划竞赛以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逐渐被高校和社会接受。但是,在竞赛发展的初期,国内学者和社会大众对创业计划竞赛存在着众多异议和争论,部分研究者认为创业计划竞赛仅是创业引导的平台,大学生参与创业计划竞赛存在着太多的功利性,多是当作布置的任务来完成,并且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适合创业等(李清泉[9])。究其原因,主要是研究者没有理解创业计划竞赛的宗旨和定位。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宗旨明确指出,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宗旨充分体现了创业计划竞赛的教育功能与实践功能的双重定位。关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有类似的阐述,它的竞赛目标和宗旨是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虽然研究者认为创业计划竞赛的目标各有不同,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教育性”和“创业性”两个方面。从高校角度来看,当前创业计划竞赛的定位应该以“教育性”为主、“创业性”为辅(邓立治、武婧[8]),也就是说通过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来培养参赛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成与功能

创业计划竞赛既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载体,也是资源整合的纽带。从载体角度来看,创业计划竞赛可以同时承载校内外多种创业资源,例如创业课程、创业辅导机构、技术专利、创业导师、风险投资、孵化器等,形成互相补充和互相支持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从纽带角度来看,创业计划竞赛既可以链接校内各专业创业教育资源和技术专利,也可以成为校外创业资本、孵化器、创业导师进入高校的纽带和桥梁。由于创业计划竞赛存在着自由开放、资源对接、学科交叉、专业指导等特点,基于创业计划竞赛所构建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以创业计划竞赛为平台,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由多个主体参与、多种资源整合、多种技能培养和多种培养方式相融合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其中,多个参与主体包括高校的教务处、团委、创新创业中心、各院系的创新创业教师,校外包括政府、风险投资者、企业家和校友等。多种资源包括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创业投资和创业孵化等相关资源。

(一) 培养模式的构成

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成主要包括校内的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中心、技术与创意,校外的创业投资机构、企业孵化平台、校友和社会资源等六个模块(如图1所示)。该模式通过多种培养模式,不断整合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多个主体的各种创业资源,模拟训练和真实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最终达到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

图1 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成图

1. 创业课程体系

参与创业计划竞赛是大学生获取创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但是每个阶段所需要获取的知识技能各有异同,对不同特质的大学生其培养的方式也不同。这就需要研究者从知识技能传授、创业精神培养、团队组织模式、资源整合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大学生创业的规律和创业教学方法研究越深入,创业计划竞赛培养的效果才会越好。创业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参与创业计划竞赛的理论和知识基础,可以基于竞赛三阶段来建设创业教育课程群。在竞赛之前的准备期称为创业启蒙阶段,竞赛过程中的模拟期称为企业创建阶段,竞赛后的实践期称为企业运营阶段,教学机构可以根据这三个阶段来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群。在创业启蒙阶段以“理解创业”为主题,主要开设“创新创业管理”“创新思维训练”“经济与管理”“创业基础”等创业基础课程。在企业创建阶段以“创业计划”为主题,主要开设“创业管理”“商业计划书制作与演示”“创业法律”“创业营销”“创业融资与财务”等创业核心课程。在企业运营阶段以“融合与发展”为主题,主要开设“管理沟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领导力”“管理创新”等创业专业课程。以上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教务处统筹规划,既可以通过“通识课”形式开设,也可以通过各类慕课形式开设。

2. 技术和创意

一个好的项目大多具备技术含量高、创意独特、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容量大等特点,在高校中,创业计划竞赛平台能将由教师和同学们发明创造出来的好项目凝练出来,并在诸如教师、学生、学科、院系等多个维度交融升华后,与风险投资和孵化器等校外资源对接。

3. 创新创业中心

创新创业中心一般都是高校中的非实体机构,主要职责是推进第二课堂活动,孕育和扶持创新创业项目,通过打造各类创新创业服务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和实践服务。因此,创新创业中心是创业计划竞赛中的一个重要支持点,参赛大学生在获取技术和创意后,可以在此进行模拟和实践。

4. 创业孵化平台

通过创业计划竞赛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可以与各类高校项目进行对接,为他们提供创业办公场地和设备,甚至进行创业指导和融资推荐等,创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高校创业项目与创业孵化平台的纽带。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来说,孵化平台更像一个社会大学,不断承接高校创业项目进入实践环节,让他们能够见到创业导师、风险投资人和各个领域的专家,降低他们创业的风险。目前著名的孵化器包括中关村创业大街、36氪、腾讯众创空间、微软加速器、创业邦等。

5. 创业投资机构

创业计划竞赛是创业投资机构最关注的创业项目平台,在这里他们能够一次见到大量的高校创业项目,而创业项目也能被众多风险投资者关注。因此,目前创业计划竞赛主办方都愿意聘请各创业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者作为评审专家,为高校创业项目和风险投资机构建立沟通的平台。

6. 校友和社会资源

校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优质校外资源,高校既可以聘任毕业校友作为创业计划竞赛的项目导师,也可以通过给予校友智力股权分享机制,吸引更多有创业和投资经验的校友关注大学生创业实践。此外,政府和社会也能为创业计划竞赛项目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实践环境,这其中就包括创业项目促进政策、创业项目融资政策和创业环境政策等,共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竞赛项目社会化和产业化。

(二) 培养模式的功能

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主要功能是作为链接校内外资源的纽带,包括知识、资金、人才和模拟到实践四大纽带功能。

1. 知识的纽带

创业计划竞赛参与者在准备期需要学习创业基础知识,在参与竞赛时需要学习创业计划制作和演示知识,在竞赛后期进入社会需要学习企业运营等实践知识。创业计划竞赛平台可以将所需的这三部分知识通过课堂讲授、专业培训和创业导师指导串联起来。

2. 资金的纽带

大学生创业公司的发展需要经历多轮融资和资金支持。在竞赛准备初期,创业团队可能仅拥有创意或专利技术,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自筹资金或高校创业扶持资金,让这些技术和创意向商业化发展。之后,可以通过创业计划竞赛这个平台继续对接校外风险投资机构和孵化器,获取大量融资,将前期的初级产品投入市场进行检验,最终达到创业项目的市场化目标。

3. 人才的纽带

大学生创业团队由于各种局限,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现象。通过竞赛平台,不但能接触到大量志同道合的创业者,还能通过孵化器和风险投资机构寻觅到团队紧缺的人才,这为创业团队发展并获取社会各类人才建立了纽带。

4. 模拟到实践的纽带

在高校中,创业教育多以创业模拟训练和创业计划书制作为主,很少能有机会和资金具体实施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竞赛这个纽带,能为具有真实创业意愿的团队提供各类资源和实践辅导,从校内的创业模拟训练走向校外的真实创业实践。

三、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启示

(一) 本模式构建是高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延伸和发展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多种多样,有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也有以实践为基础,侧重商业化运作的培养模式。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对以上现有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它通过创业计划竞赛这个载体和纽带,承载和链接创业技能学习、创业模型训练和创业实践孵化三个阶段,既体现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根本目标,也为具有真实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发展渠道。

(二) 本模式构建能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

创业教育非常重视实践环节。在创业计划竞赛中渗透着大量领导力培养、创造力形成、思想力激发、执行力磨练等实践内容,特别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反思和提升,能让大学生自己动手改变现状,不断提升主观能动性,变得自觉自愿、亲力亲为、激励内生。以上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今后从事各种岗位的工作。因此,创业计划竞赛应该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载体,而不应该仅仅成为一次性的竞赛活动。

(三) 本模式构建能为高校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提供科学指导

目前,我国高校都组织大学生参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竞赛已经成为高校创业教育整合资源的有效平台。本模式提出的知识、资金、人才和模拟到实践的四大纽带功能能为高校整合资源提供科学指导,形成促进创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1] 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2] 丁三清.中国需要真正的创业教育——基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3):87-94.

[3] 孟芊,刘震,申跃.从创业竞赛到创业教育:对于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8(11):17-20.

[4] 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6):79-83.

[5] 黄亚生,张世伟.充满创意的“工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模式揭秘[J].中国科技奖励,2015(7): 65-67.

[6] 商应美,周冰,刘馨璐,等.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典型载体研究——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05):34-38.

[7] 周勇.从创业计划竞赛管窥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81-84.

[8] 邓立治,武婧.创业计划竞赛对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2):6-12.

[9] 李清泉,郑吉峰.创业计划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32(12):137-139.

2018-12-11;

2019-06-11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创业计划竞赛的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5JYB0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FRF-BR-18-001B);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商业计划书制作与案例分析》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JG2016Z01);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学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9)

邓立治(1977—),男,江西奉新人,博士,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创业管理与创业教育,联系邮箱:denglz@ustb.edu.cn

G647.38

A

1674-893X(2019)03−0124−04

[编辑:何彩章]

猜你喜欢
纽带创业项目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洁白的哈达是万物的纽带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小学班主任如何发挥纽带作用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巧用字母当“纽带”
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我看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