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路径选择——基于广东省6所高职院校的抽样分析

2019-11-06 12:33王真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创外语高职

王真

高职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路径选择——基于广东省6所高职院校的抽样分析

王真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运用问卷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广东省6所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实施现状以及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需求三个维度进行。根据调查结论,提出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行“5+3”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立多元化、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体系、优化外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等策略,以培养具有开创精神和实践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外语复合型人才。

高职;外语;创新创业;现状;策略

一、研究缘由

创新驱动的实质在于人才驱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背景下,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 36号),明确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培养技术人才、实践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深化其创新创业教育既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也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的转型迫使人才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企业需要的是具备一定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又熟悉行业知识,兼具创新创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创新性外语复合型人才。传统高职院校培养的外语人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为此,各大高职院校都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潮,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考核模式到支撑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进行改革探究,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已有的研究多侧重于整体宏观面,具体专业及实践研究甚少,且微观研究多涉及经济管理专业和工科类专业,对外语专业较少涉及[1]。相对于工科和商科而言,外语专业由于本身传统的教学模式、师资知识结构的缺陷以及外语类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在外语专业较难推行,甚至受到排斥。为解决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问题,让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打造智育大平台,本文选取广东省6所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学生作为典型样本,设计问卷调查高职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和问卷设计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职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鉴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学科定位、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师资情况,以及学校的重视度和国家的政策环境等,都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次问卷根据高职外语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参考刘伟[2]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现状以及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需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共给出14个题项。在初步完成问卷设计后,对问卷进行预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在专家的建议下进行多次修改,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同时通过网络平台“问卷网”,对问卷进行 派发。

(二) 研究的实施情况

为确保调查样本结构的合理性、全面性,为更好了解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我们选取3个类别6所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学生(二、三年级)作为调查对象,一类是国家示范性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二类是普通公办院校: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和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三类是民办院校: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考虑到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未真正体验创新创业教育,所以未将其列入本次调查的对象中。同时,为保证样本分布的均衡性,每所学校发放70份问卷,总计420份,回收383份,有效问卷率达91.2%。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选部分学生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以便更全面了解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真实想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知度低,尚未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风气

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与认知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主观因素,只有学生对创新创业具有较高认同度,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2]。但从调查结果看,66.32%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创新创业,10.7%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说明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间短、积淀浅,虽逐步加大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但由于观念、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对外语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力不够[3],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和实施该教育的目的,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知度低,进而影响其认同度。同时,对于国家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所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的了解上,66.49%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20.89%的学生则选择“完全不了解”,这说明外语专业学生不关心国家“双创”的宏观政策,对创业相关激励政策的关注度低,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政府和学校对“双创”的宣传力度不够,多流于表面,扶持政策的落地效果差;在对“双创”的兴趣问题上,53.53%的学生选择“一般,无所谓”或“不感兴趣”,这反映出高职外语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不强,学生的创业兴趣有待进一步激发。其原因主要是外语专业女生的比率较高,受传统教育模式和就业观念束缚,学生大多将求职作为就业的主要方式,且把就业方向局限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或外企等[4],而创业反而是学生未能找到满意工作才做的无奈选择。

总体上,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较低,创业的主观意愿不强,创新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尚未形成尊重、支持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 教育体系不完善, 实践体系薄弱,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低

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看,系统的教育体系建设应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软硬件环境建设、学分政策配套、经费保障制度建设、内外部交流平台建设等[5]。创新创业是经验性很强的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和实质是培养学生具有创业实践能力,包括行动能力、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等[6]。因而实践教学应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但从调查结果看,外语专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成效评价负面居多。63.44%的学生表示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期间,他们的“双创”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就各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所采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看(如图1),“开展各类创业大赛”所占比例最高,达51.96%,其次是“开设专业课程”和“开展双创教育讲座”,各占49.87%,“开设选修课”占44.39%,而“建立双创实践基地”仅占38.64%,还有9.14%的学生选择“所在学校未采用任何形式的双创教育”。这说明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多以创业大赛为主要实践形式,存在同质化、形式单一、受众面小、持久性差等现象。从师生的深度访谈中可了解到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外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随意性大、比重低、理论部分多于实践部分,且处于零散状态,尚未形成一套具备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一是课程未呈现阶梯式设计,课程间的衔接性和系统性不够,未能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二是尚未开发设计外语专业“双创”教育配套教材,不利于“双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方面,“校内原专业课任课教师”占63.19%,“辅导员”占20.89%,“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占42.04%,“校外企业家或专家”占21.93%。可见,目前高职外语专业“双创”教育的师资主要以校内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主,这部分教师大多未有创业的实践经验,也未接受系统的创业理论培训。虽然“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引入部分企业专家和“双创”专职教师,但总体师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依然未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性质的要求,学生满意度不高。高水平创业师资匮乏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创新创业教育与外语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54.05% 的学生反映外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很少融入”“双创”教育的内容,甚至“从未融入,只是讲解专业课知识”。

图1 各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所采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综上,高职院校外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实践环节薄弱、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师资匮乏、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等是调查中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

(三) 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呈多样化,创业实践及案例分析最为急需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需求是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方案的基础,只有满足学生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达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2]。调查中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影响因素都有较为理性的认识。60.23%学生认为目前创新创业的形势严峻。在影响自身创新创业因素的调查中,排在最前的是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和“资金”,其次是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财务金融知识”“市场营销能力”和“法律知识”等。学生根据大环境和自身创业影响因素的剖析,希望学校给予相关支持,其中“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和“提供资金支持”是学生最为迫切的需求,分别占75.98%和72.06%;其次是“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提供创业政策支持”,分别占68.67%和64.49%。在获取创新创业知识途径上,学生最希望的是“到企业亲身实践”(68.67%)和“校内创业实践”(58.49%);其次是“通过课程学习”(55.87%)、“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50.65%);而选择“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的学生比例并不高,仅占41.78%。对于创新创业的课程学习内容,学生也提出相应要求,最希望学习的是“创业案例分析”(70.76%)和“创新创业灵感培养”(66.58%),其次是“创业者亲身示范”(62.66%)、“个性化的双创指导”(52.22%)以及“创业模块分析”(51.96%),对于“双创理论”的学习仅占41.51%。

可见,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无论从获取知识的途径、课程学习内容的设置还是学校对学生“双创”的支持等方面都呈现多样化需求,但创业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分析是学生最为急需的。因此,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重中之重。

四、高职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

(一)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体系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从学分制度上鼓励学生创业,允许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休学创业后再返学校学习,或设置创业学分;对创业资金保障制度进行完善,就申请条件、申请程序、申请金额等方面进行调整,汇聚政府、学校、企业等资源,共同拓展经费渠道,保障财政制度的实施落地,让更多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这些政策;构建创业帮扶工程,在创业咨询、公司注册、项目策划管理、孵化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最终形成多元政策支持的保障体系。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学生“双创”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如创业主题讲座、世界知名企业创业历史探索、参观创业园、创业公益服务活动等,或利用学校公众号等新媒体资源进行创业宣传;同时注重文化互融,积极引入知名企业文化,充分利用企业优秀的文化资源和管理理念对学生进行熏陶[7],逐步开阔外语专业学生眼界,树立创新、创意、创业等新理念,提高对“双创”教育的认知,并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

(二) 推行“5+3”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为将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学习,可推行“5+3”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将学习的内容以真实项目运作来体现。学习过程分为认识阶段(第1学期)、启动阶段(第2~3学期)、实践阶段(第4~6学期)和成长阶段(毕业后1~5年),如图2。

(1) 认识阶段。通过创业通识课及专业教育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组建“5+3”团队(5位学生和3位指导教师,包括1位专业教师,1位辅导员,1位企业指导人士)。导师与团队一起制定项目计划,深入调研,并形成可行性方案。

(2) 启动阶段。导师需指导团队进行真实项目运作,成员进行项目管理和角色体验。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亦可参加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对于优秀项目学校可推选其进行科研立项。

(3) 实践阶段。所有真实项目将会形成成果,每个团队都需对项目进行阶段总结。优秀项目优先推荐参加校外竞赛、成果推广、服务社会等。同时,学校提供优选孵化、公司注册以及专利申报等 服务。

(4) 成长阶段。学生毕业后5年内,学校将会继续扶持项目成长,安排教师跟进辅导、向团队进行融资推荐等,并将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添加到教学资源库。

图2“5+3”项目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三) 建立多元化、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决定其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一定的创业经验[8]。教师素质越高,越能促进学生理性地思考和对待创业,同时减少毕业后盲目创业的冲动[4]。但目前高职外语教师大多毕业于语言类专业,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未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要求。因而,针对高职外语专业“双创”教育的师资情况,首先,学校应采用相关激励政策,对创新创业教师在考核、职称评聘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教师从“双师型”教师向“三师型”教师转变;其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逐步培养的模式以完善其师资结构。“走出去”是指在成立外语教师创新创业培训基金的基础,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培训并考取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资格证书,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升教师的“双创”素养;“引进来”是指学校在加强与外语相关产业和社会团体合作搭建校企平台的基础上,引入政府人士、企业精英在校内进行讲座、短期培训或成为课程主讲教师及学生创业项目导师。再者,成立创业教师学习共同体,资源共享,逐步构建理论与实践互补,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相结合,多元化、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体系。

(四) 优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融合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首先要考虑如何将创新创业理念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体系之中,使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专业教学的导向之一[2]。对于外语专业而言,首先,构建梯级性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将“双创”教育课程按年级划分为创业通识课程、技能课程和实操课程三大模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课程难度梯形递增,适应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其次,优化课程学习内容,开发体现外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材。外语专业作为语言类专业,可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将国外一些优秀的创业教学资源引入专业教学中[9]。例如,Coursera和edX等MOOC主要网站都提供大量由世界顶尖学府推出的创业课程,还有部分课程是由成功创业人士主讲,更具权威性、真实性和系统性, 并提供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教师可通过对这些原汁原味的外文资料进行精心挑选、梳理加工和设计,将其合理划分、整合优化,最终制作成一系列知识连贯、适合学生学习的创业微课教学资料,供学生进行系统学习,这样学生既能锻炼语言技能又能感悟创新创业理念,做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完美融合。

(五) 构建外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外语专业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实践。因而,突出实践性是外语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要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设施条件,整合多方社会资源,为学生打造校内外多元实践平台[10]。以“双创”核心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五位一体”的高职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基础实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及综合训练等)、实训基地(校内外实训基地、产学研协同育人基地等)、竞赛活动引领(金点子大赛、各级创业大赛、“双创”文化活动等)、项目实施(5+3真实项目运作、社团创业活动等)和创业实践(项目孵化、众创空间等)。通过“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学校、社会多方资源汇聚、共享、推动成果转化的良性生态体系,将“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到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这五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协同一致,逐层递进,共建多元育人平台,从实质上培养高职外语学生成为具有开创精神和实践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 龚素励. 浙江省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2(2):146-150.

[2] 刘伟.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 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2014, 30(6):79-84.

[3] 韩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7(Z1):121-123.

[4] 张秀峰,陈士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思 考——基于北京市31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6(3):94-100.

[5] 方伟.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7):36-39.

[6] 刘丽霞,吴国峰.双创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多维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176-178.

[7] 李漪.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6):101-105.

[8] 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 教育科学,2011,27(5):64-67.

[9] 商芳.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1):27-31.

[10] 刘地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J]. 教育评论,2017(11):88-91.

2018-12-10;

2019-05-13

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2018年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外语‘双创’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18YB03);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期全国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2018GD0048B);广东省高职教育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重点项目“提升双创核心能力导向的高职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201808);2018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一般课题“高职外语课堂危机及其教学干预策略研究”(GDGZ18Y052)

王真(1980—),女,广东潮州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外语教育技术,联系邮箱:zwhotdog@sina.com

G712

A

1674-893X(2019)03−0101−05

[编辑:何彩章]

猜你喜欢
双创外语高职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