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遭受电信诈骗原因及解决方法探析
——以高职院校为例

2019-11-06 08:32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一题宣传教育诈骗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近年来,媒体上关于电信诈骗的报道层出不穷,受骗方多以社会人员为主;但2016年8月份发生的“徐玉玉事件”,将大学生遭受电信诈骗现象推到了风口浪尖,更引发了高校对校园内发生电信诈骗事件的重新审视和再思考。笔者分别采取问卷调查和对受骗者访谈形式对电信诈骗现象进行调研,现结合调研情况,从学生管理的角度粗浅地分析一下电信诈骗及防范电信诈骗面临的现状、学生遭受电信诈骗的原因及积极应对的措施。

一、 电信诈骗及防范电信诈骗面临的现状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此次电信诈骗问卷调查,从被调查人基本情况、是否遭受疑似电信诈骗、如遭受电信诈骗,则受骗形式、原因是什么、对电信诈骗的认知及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等五方面设计了17道选择题(单选、多选);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440份,有效问卷422份。此外,还对曾遭受电信诈骗的17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遭受电信诈骗的形式、询问了受骗的原因和经过。

(二)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及分析

1.调研结果

(1)关于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如表1、表2。

表1 调查问卷被调查人基本情况

表2 被访谈人基本情况

(2)关于是否遭受电信诈骗。问卷调查中设计的“你是否接到过疑似诈骗信息、电话或其他的疑似诈骗形式”一题中,273名同学选择了“是”,149名同学选择了“否”;设计的“近半年内,你遇到过几次疑似的电信诈骗”一题中,181名同学选择了“0次”、130名同学选择了“1-3次”、64名同学选择了“4-6次”、47名同学选择了“6次以上”。

(3)关于如遭受电信诈骗,则受骗形式、原因是什么?设计的“你是否因遭受电信诈骗经受损失”一题中,68名同学选择了“是”,354名同学选择了“否”;调查中,受骗的形式及原因见表3、表4:

表3 受骗形式统计

表4 受骗原因统计

(4)关于对电信诈骗的认知及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

其一,问卷调查情况:

设计的“你了解电信诈骗吗”一题中,160名同学选择了“非常了解”、220名同学选择了“比较了解”、42名同学选择了“不了解”。

在设计的“你遇到疑似电信诈骗行为时的处理方式是什么?”一题中,243名同学选择了“忽视,不予理睬”、53名同学选择了“因好奇心与对方交谈”、67名同学选择了“提醒他人”、59名同学选择了“举报”。

设计的“假设你遭受电信诈骗,你最先会采取的处理方式是什么”一题中,77名同学选择“告知学校”、171名同学选择“报警”、90名同学选择“告知父母”、84名同学选择“不采取任何行动”。

设计的“你是否接受过防范电信诈骗的相关宣传”一题中,161名同学选择了“经常”、155名同学选择了“一般”、64名同学选择了“偶尔”、42名同学选择了“从未”。

设计的“你认为自己的防范意识程度强弱”一题中,89名同学选择了“非常强”、188名同学选择了“很强”、123名同学选择了“一般”、22名同学选择了“较弱”。

设计的“你认为哪种方式的宣传更能提高你的防范意识,且更容易接受(可多选)”一题中,51名同学选择了“传单”、180名同学选择了“讲座”、130名同学选择了“班会”、85名同学选择了“短信提醒”、79名同学选择了“海报、宣传栏”、28名同学选择了“其他”。

其二,访谈情况。在受访的17名同学中间,全部同学在受骗后采取了即刻报警的形式,并于事后告知了班主任和父母;都认可在受骗前通过班会及学校发放的宣传教育材料接受过关于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

2.现状分析

(1)电信诈骗现象普遍,网络诈骗突出。此次问卷调查涉及到了三个年级的在校生,从调查结果来看,占被调查人数68 %的学生收到过短信、电话、网络等诈骗信息,且均匀地分布在三个年级学生中;近57 %的学生在半年内遇到了疑似电信诈骗;在收到诈骗信息的同学中13%的学生因电信诈骗遭受经济损失,89% 的学生遭受到了网络诈骗。

从访谈情况来看,受访谈的17名学生中三个年级分布相当;除了接到冒充公职人员的诈骗电话和中奖的诈骗短信各1名同学外,其余15名同学无一例外地均遭到了网络电信诈骗。

(2)受骗形式、受骗群体具有相对集中性。关于受骗形式:学生曾遭遇诈骗电话、中奖、充值短信、网络购物(买游戏币、账号及装备等)、刷信誉、冒充他人等6种诈骗形式,但多发于买游戏装备、兼职刷信誉,共占到了被骗学生总数的65%;

关于受骗群体:受骗学生凸现了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在报警的17名学生中受骗的学生中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占到总受骗人数的88.2%;从受骗学生性别分布及受骗原因上看, 38.5 %的男生因购买QQ币或游戏装备受骗;38.5 %的学生因兼职受骗,其中80%的学生是毕业生。

(3)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68%的学生经常性地接受防范诈骗的宣传教育;69%的学生认为具有非常强或很强的防范意识;94%的学生非常或比较了解电信诈骗;57%的学生对疑似电信诈骗采取了忽视、不理睬、提醒他人、举报等方式规避电信诈骗发生;79%学生选择通过班主任、报警、告知家长进行求助。

从访谈情况来看,除1名同学连续两次遭受电信诈骗外,其他16名同学第一时间意识到自己受骗并果断报警求助。

(4)防范电信诈骗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有待提高。从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开学、返校及重大节假日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均反复通过班会、微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学校还定时向学生发布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素材;在新生入学前、后均以寄送教育材料和入学教育的方式开展教育;公寓管理中心张贴了教育的宣传材料,但从调查结果来看,10 %的同学仍选择了“不了解电信诈骗”,25%的同学选择了“偶尔”或“从未”接受电信诈骗的相关宣传,34.4 %的同学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程度选择了“一般”或“较弱”。

二、遭受电信诈骗的原因

(一)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较高,但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

大学生对网络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几乎无人不网,他们借助网络便捷地服务学习和生活,如,网上学习、网上兼职、网购等,但是他们忽视了虚拟世界可能存在的诈骗陷阱;学生对自己的“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工具安全防护技术使用意识及个人信息的保密意识不强。

(二)学生存在侥幸和贪图小利的心理,放松了应有的警惕心理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但自身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所以面对所谓中奖、低价购物、刷单轻松兼职的诱惑,他们无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常理;或者意识到可能是骗局,但面对金钱的诱惑,侥幸心理占了上风,最终陷入骗局。

(三)学生面对花样频出的电信诈骗,缺乏足够的识骗防骗能力

大学生涉世未深,思想较为单纯,对人性的丑恶估计不足;电信诈骗的形式层出不穷,变化多样,尤其是通过网络实施的电信诈骗,由于其借助了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学生不具备核实对方信息的能力和途径。

(四) 防范电信诈骗教育的实时性、实效性欠佳

电信诈骗特别是网络电信诈骗形式不断变化,就在此次问卷调查刚刚结束时,警方披露了借助“二维码”实施诈骗的形式,可以说诈骗形式层出不穷、花样频出,这就为实时开展防范诈骗的教育带来了操作上的难度;此外,尽管学生管理部门尽量及时更新防范诈骗的预警信息但存在宣传方式不足以吸引学生、个别辅导员、班主任在落实具体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滞后或教育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面对电信诈骗,应采取的措施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在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做出重要指示。

针对现阶段学生中出现的因贪图小利、沉迷于网络的现象,高校一方面应利用好思想政治课程这个教育的主阵地,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社团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意义深刻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他们自觉把个人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教育他们脚踏实地,珍惜韶华、将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勤奋学习、增长本领。

(二)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共同营造防范电信诈骗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在教室、公寓、餐厅、顶岗实习企业等学生集中场所联动进行宣传教育,形成教育空间无缝对接;在新生录取、新生报到、毕业生实习等关键时间节点,有针对性进行防骗教育,形成系统而连贯的防范体系;利用电子屏、条幅、网络、海报等资源广泛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信息,形成方式多样、互相补充的宣传局面;要求班主任、辅导员、公寓管理中心人员、任课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职责,形成多方联动的工作局面;将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将典型案例以微电影、小品、对抗性练习等形式展现出来,寓教于乐,共同营造防范电信诈骗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职责、提升能力,培养宣传教育骨干队伍

鉴于高职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教育能力较差的特点,高校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特别强化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依靠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教育。高校组织开展学生管理人员师德培训和业务培训,提升学管人员敬业爱生的职业情感;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意识;聘请学生管理人员、民警、保卫处人员等专业人士对学管人员进行教育技巧和防骗专项培训,提高他们开展教育的能力、强化对电信诈骗危害的认识、熟悉电信诈骗的形式和特点、掌握识骗防骗技能,切实帮助和指导班主任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四)与时俱进、突出重点,创新形式,提升宣传教育效果

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和保卫部门应主动把握电信诈骗变化形式和特点,及时向学生发布电信诈骗预警信息;充分利用警方发布的案情通报,开展案例分析和研讨,对不同阶段电信诈骗形势进行研判,把握阶段性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在进行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时,一方面应继续巩固和发扬班会、讲座等传统教育方式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教育内容详细、情感交流深入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大学生对网络接受普遍、运用新媒体能力强、信息更新快、学生自我意识强的现实情况,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宣传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五)重点监控、事后跟进,强化学管工作的人文情怀

高校对于来自西部省份、经济困难、沉迷网络等学生群体进行重点监控,采取“点对点”的关注、教育和帮扶;对于遭遇电信诈骗的学生,既要加强对其的安全教育,又要体谅其作为受害者的心理,注意疏导情绪和适度的经济帮扶,指导学生尽快摆脱负面情绪和影响,避免“次生事件”发生;班主任、辅导员做到以德施教,在开展教育工作中,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在有“温度”的教育中心悦诚服。

猜你喜欢
一题宣传教育诈骗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特别提醒:收到这条诈骗短信,千万不要点!!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诈骗
远程诈骗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