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洪峰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这实际上就体现了一种教学生活化的趋向。而且新时期的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都明确要求教学活动要实现生活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更要注意到学习一门语言,本身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够通过语言表達来实现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即,英语必须要源于生活,也必须要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发展趋向是不可逆转的,而且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1. 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趋向分析
在初中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其教学生活化趋向就是指英语课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一种教学趋向。实际上,可以将教学生活化趋向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教学生活化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展现形象又生动的生活场景,为学生呈现比较熟悉的、接近真实的生活环境,可以让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投入到相对比较轻松又愉快的教学氛围之中,积极自主地学习英语。另一种则是将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到其他领域的生活环境中,比如校园、家庭和社会等等。在这些环境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体验感。这既可以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体验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又能够为学生提供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环境。因此,要切实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初中英语教师可遵循这一教学生活化趋向,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2. 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教学价值
具体而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生活化的教学价值如下:
2.1 教学生活化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
以往的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实际上不够丰富,并不能满足新时期新课堂的授课要求,也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新需求。因此,合理地优化英语教学内容,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个教学改革内容。而要做到英语教学内容的优化,还需要英语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深度挖掘其中的有效教学资源。而将教学生活化的这一理念融合进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则是优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本身就具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若是可以调动这些生活经验,则可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整理与改进。比如,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将其教学内容生活化。
这一课的主题就是探讨每个学生去学校的途径,其教学内容会涉及到许多交通方式,比如“walk”、“ride bicycle”、“take the bus”、“take the subway”等等。这些交通方式都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可见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对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学内容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表达自己平时出行的方式,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谈一谈这一种交通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可以与同伴组成小组,根据这些生活化的内容创编对话,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交通方式进一步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参与到生活化课堂中。
2.2 教学生活化能够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的落后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滞后,因此,为了保障英语教学的效果,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师要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而教学生活化这一理念为其优化教学方法带来了很好的思路,比如,生活化情境创设法就是当前比较受青睐的高效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营造生活化的良好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站在某一角色的角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某一生活过程,进而获取其中的知识与技能,最终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法,就是要围绕着生活来创设语言情境。比如,在“Where is the post office?”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某街道的实际布局,在课堂上布置相应的环境。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语言活动情境,即教师扮演外国人向扮演路人的学生问路,引导学生走进到这一生活化情境之中。通过生活化情境教学,学生能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之中掌握新的语言技巧,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2.3 教学生活化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往学生英语的学习方式比较机械化和固定化,很难调动积极性,因此学习效率并不高。但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却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可以享受既精彩有趣,又理解难度较低的英语学习。比如在“My names Gina.”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采取各自的方式,结合学习的新知识,设计自我介绍的方式。有的学生设计了一张学生证,也有的学生自主创编一段自我介绍的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某一生活中的事物,以类似自我介绍的方式来向其他人介绍这一事物,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3. 结束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课堂生活化。对于英语学科而言,语言本身就源自于生活,它是丰富的、活的生活的一种重要体现。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就是要将语言回归生活,遵循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活化教学,切实提高英语课的教学实效性。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