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
现在真阅读已经成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它的指向就是能够保证学生阅读的真正发生,促进学生形成阅读的自觉性,提高学生深度阅读。可是现实告诉我们:现在的高中阅读缺少生活的本真,缺乏对教学的理性思考,从而导致英语教学出现困惑。新课程的改革,使得英语的阅读教学变得多样化,形式多元,教学的内容也渐渐地多了起来,掩盖了英语阅读的本体,课堂出现了一些“泡沫化”现象。课堂的英语味少了,关于英语的内容却丰满起来,非英语的活动霸占了课堂,提高学生英语的阅读本意就渐渐地被冲淡了。因此,改变课堂,让英语阅读回归“本真”,是我们教学的正确追求。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理性的建构
我们现在的课堂可以用英国大作家狄更斯的话来形容:“这是好的时代,这是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首先教育的改革是全社会的共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涌现,特别是一些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教育模式也呈现在课堂上。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也在尝试着多元的阅读方法,可是效果都是不尽人意。虽然表面上看教育改革呈现勃勃生机。其实,就是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特色,总是离不开应试教育。
1.1 散点走向整体
散点简单地说就是分散的点。阅读中散点就是把文本分成若干个部分,用陈旧的教学模式一点一点地进行讲授。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复述课文,可是机械的重复,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整合记忆。学生仅基于自己储备的信息来说,不能激活对学生阅读文本的整体把握。这样,就不能有效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就要摒弃旧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来唤醒学生记忆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
例如笔者在教学“Module 2 Unit 1 Reading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这部分的内容时,笔者采用了从语义帮助学生建构一个整体的脉络。“Justin Foster(At 8 p.m. At 10.45 p.m. At 11 p.m.
After 11 p.m. he was head . The next morning, he was found ). Strange object UFO(Its appearance (Shape Color Size ). Its inside ”
1.2原始表达走向生活
表达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思维的信息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对于教学中一些热点的话题,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用多样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扣住阅读的文本,挖掘文本中的表达因素,为学生走进生活搭建平台。
例如,笔者在教学“Module 5 Unit 5 Reading the Perfect Copy”这部分内容时,课前让学生搜集了一些关于政府禁止克隆人类的原因,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政府允许克隆人类的原因。这样的设计,似乎相悖,可是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归纳性和延展性,增加学生走进生活的意识。
2. 营造融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给予传授知识的话,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是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营造生生、师生相互融合的最佳狀态,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2.1 品读
快餐阅读形成了盲目跟风。这就像吃饭一样,偶尔吃一次,特别的有风味,但是现在的人误把快餐当做了正餐。但是快餐远没有正餐营养丰富。快速阅读也不能让学生读懂作者的意图,更谈不上和文本的对话。快速阅读只会让学生囫囵吞枣,造成“营养不良”的后果。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笔者采取了以下的教学形式:首先品味语言,学习表达技巧,体会语言和意境的美。其次,品读语言现象,激发感悟;最后,引导学生迁移到生活实践中,能够仿写。
2.2 蜕变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的解读活动,是一场多向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激活学生的社会知识,跟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对话,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最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可是,在实际的课堂中,学生很少能获得这份愉悦感。这是因为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的经历,把阅读教学拘泥于课堂和知识点的处理上。其实,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储备,生活的体验作为资源,尽可能迎合学生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是首先找一篇文本内容优美且具备知识贮备的文章,其次,就是让学生品味语言,学习情感的表达,最后,能够引导学生迁移应用,仿写一篇文章
3. 重建高塔
“真阅读”不仅能让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是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英语的阅读并不是仅仅对文字的表面意思进行理解,而是让学生能够用英语与作者进行交际。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就要透过文字理解作者意图和作者情感,实现文本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把文本的内容带到交流对话中来。将文本和生活互相渗透,进行有效的表达。
例如在教学“Module 6 Unit 1 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th”这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就采用文本的内容与作者交流,阅读虽然结束了,但是交流仍在继续,能够达到“意未尽”的效果。
让我们的阅读进入“本真”,这不仅是理性的回归,更是理性的觉醒。因此,我们要真真切切地把阅读落实在“真”上,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言锦上添花,让我们的情感凸显推波助澜。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周小娟. 真阅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指向[J]. 2017年江苏“教海探航”征文优秀论文集:236-238.
(作者单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