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1-05 09:06许素荣许曙青季家丝徐瑞环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教育对策

许素荣 许曙青 季家丝 徐瑞环

摘要: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是精准帮扶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立足于江苏实施的职业学校东西部和苏南、苏北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政策与突出成果,基于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发展成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江苏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C/08C-0042-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扶贫开发放在国家治理的突出位置,升级到了新的高度。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由此,精准扶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大任务和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经过多年努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国西部和西南山区等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得到很大改善,这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脱贫减贫工作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如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等贫困重区,底子差,基础条件恶劣,开发成本高,脱贫难度极大,可以说,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困中的贫困,采用常规的思维办法、按部就班地推进,将难以完成任务。必须创新教育扶贫的模式,根据贫苦区实际情况,做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

一、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的政策角度来看,一些研究发现:(1)国家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的政策仍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特征,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方案由中央及地方政府为主导,以行政手段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除中央企业外,各企业间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缺乏活跃性和参与度。(2)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效果的评判,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有研究者认为,我国现行的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政策表现为一种应急的机制,在制度上缺乏规范性和制约性, 所以在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政策设计上还存在着许多盲区, 例如在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监督内容方面还不够,缺乏绩效监督的内容。[1]

从受援贫困地区来看,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在职业教育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专业设置体现不出民族特色,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方面不能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产业布局以及人口结构等状况相适应;(2)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方面办学体制机制未能形成稳固的模式;(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缺乏顶层设计;(4)特色专业品牌意识不浓,学校发展缺乏内涵建设;(5)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旷课率高,辍学比例高,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2]

丁莉东等对克州职业教育进行调查发现,克州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现象严重;学校存在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不准确,在专业设置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脱节,师资队伍建设力量薄弱,有些地区不够重视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稳定人才队伍的良性机制。[3]

二、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在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机制

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各方面优势。做好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要有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扶持, 还要注意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实施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政策时, 一方面要通过地方政府支持,鼓励各地区增强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搭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合作平台,形成制度化的区域性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鼓励企业加强与学校合作,积极推进“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理念,坚持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为重点,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强化教学与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机制有助于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防止一些“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从而为政府部门修正政策提供参考,使政策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实施的主要对策

(一)做好对口支援片区内职业教育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明确职业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使用科学手段做好调研工作,就是对客观现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全貌,通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准确把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才能指导实践,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诸如访谈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深入分析贫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针对薄弱环节采用针对性措施,通过科学的分析调研才能明确支援片区的真正问题所在,才可以知道项目成败的原因及经验等情况,以供其他同类项目借鉴及主管机构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对援助项目进行科学管理, 从而逐步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质量。

(二)做好支援片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我国东西部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的明显差异,凸显了新时代深化与创新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价值。针对贫困区职业教育存在专业设置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帮助支援片区,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当地民族特色设置专业,加强学校专业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在加强学校硬件投入的同时,也加强学校软件投入以及内涵建设,不断迭代优化专业设置。

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参與的支援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评估与激励制度,创新对口支援的理念、模式与机制,保障和提升对口支援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针对对口援助学校,按照“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统筹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五个基本原则的要求,双方通力合作科学设置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三)做好支援片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对口援助工作,应积极采用援助教师“引进来”,贫困区教师“走出去”的策略,使学校师资队伍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方面,借力对口教育援助政策,协调调动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参与援助计划,实行“定点送教”策略,直接委派教师赴指定的职业学校支教,直接援助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求改善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另一方面,盘活存量“送出去”,对贫困区教师积极实施“送出去”前往高水平学校跟班学习,提升贫困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胜任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还要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机制,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注重激发教师内在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赛自我提升、学问思辨主动吸收、终身学习超越自我,有意识地促进自身的发展,通过讲座、现场教学等给老师创造学习机会,提升专业建设理念;加大实训设备及耗材投入,以确保实训的正常开展,提升贫困区学校教学质量。

(四)做好受援片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支援区与贫困区交流,促进贫困区在借鉴高水平职业院校办学经验基础上,根据贫困区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更新办学理念,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本着适用、实用、够用的原则,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树立和推进以人为本、产教融合、特色化的办学方向,并共建师资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骨干教师互派交流机制。引入学分管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以及企业实践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中降低理论知识难度,强化技能训练。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学习过程性和职业感知能力提升为评价主要依据。适时开展混合教学安排,比如,针对西藏等贫困区学生寒暑假不回家的情况,将一学年分为两个长学期和两个短学期,长学期为校内教学,短学期赴企业开展社会实践,逐渐培养学生勤劳致富的职业观念;将如西藏等少数民族贫困区学生与内地学生混合在一个班级内教学。

配备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业务水平高、热爱民族教育事业、积极主动探索适合贫困区班级的教学方法,根据当地发展需求,编制符合当地文化、社会特色的教材,定期召开教研活动等。建设先进的实验实训基地,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专业教学与实训需求。对于不同学习进度、文化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学生,可以独立分班到全插班教学,分层分段辅导、分情况进行随班学习和单独编制辅导班教学。学校要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重视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实现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得、并有所发展的目标。

(五)推动支援片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

首先,解决贫困区学生语言问题。加大培训力度,让贫困区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首先攻克语言关。例如援疆行动中,借助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职业技能。

其次,坚持德育为先,从价值观、人生理想角度入手,把握好“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方针。学校定期设置主题班会课,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为主题,给贫困区学生上德育课,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在课堂教育中,讲授思想品德的丰富知识与内涵,建立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给予贫困区孩子更多积极关注培养其自信心。主要通过班主任、生活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师、地方司法机构的关工委成员、师兄师姐、社会帮扶爱心人士等组成的多纬度爱心梯队,给予贫困区孩子关爱,促使学生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激发和进步。优化校园文化,培育道德修养成长的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宣传环境,通过校园刊物、主题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平台,进行各种思想品德教育知识宣传。

另外,针对学生未来发展,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贫困区学生对学习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缺乏认知;学生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社会适应性和习惯养成需要不断加强,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方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大的现状,以实用为原则,制定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日常管理,实施混吃混住混学的“三混”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促进融入和发展。

针对贫困区学生就业发展。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逐渐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劳动,施行“师徒结对传帮带”的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职前引导教育与安全教育,并围绕不同专业岗位技能对学生进行专项培养。二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帮助贫困区学生走出去,优秀毕业生可以进入高新企业实习就业,同时争取更多的贫困区学子赴高新企业顶岗培训,为学生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供机会,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开辟新路。三是加强对贫困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典型优秀毕业生专题报告,职业指导课程学习与就业应聘技巧培训等形式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六)做好支援片区职业教育实训平台建设

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实训教学水平,加强贫困区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如现代医疗康复中心、综合实验实训平台、语音呼叫中心,还可以通过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职业体验平台,建设一批融合仿真式、体感式等一体化新技术的职业教育体验中心,切实提高贫困区实训条件。

职业教育要开发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信息化课程,建设精品录播教室、智慧课堂,构建电子阅览室,购买电子书、电子期刊、精品课程资源、电子书自动借阅设备等,积极充实贫困區学校教学信息化手段。通过线上教学、同步操作直播等方式,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开发应急救护桌面推演软件可以训练学生对常见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在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理和处置能力以及现场急救援救护能力。将此软件实训平台通过对口支援方式引进到中西部地区高职学校,可有效解决由于技术人员及资金缺乏难以开发实训软件的难题。

本研究基于江苏和新疆、西藏等地区东西部职业学校对口支援以及苏南和苏北地区职业学校对口支援在办学政策、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平台建设、教学改革、学生发展等方面进行现状调研,针对调研中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的制度,组建团队,加强专业建设、信息化教学、智慧实训平台建设、人才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机制创新、理念思路创新、内容创新、管理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提升江苏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的内涵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促进东西部、苏南苏北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公平,推动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机制创新,为江苏职业教育对口支援、精准扶贫提供政策建议与决策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明刚. 中国特色对口支援模式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 2011(2).

[2]张少云,巴拉提·吐逊巴克.和田地区教育援疆受援成效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6(5).

[3]丁莉东,阿孜古丽,余文华,等. 江苏对口支援克州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1) .

责任编辑:冯志军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职业教育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