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鸿霞
摘 要 朗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是小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重要基本功。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朗读的重要作用,正確引导学生坚持朗读训练,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125-01
在小学时期加强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英语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教师应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为今后熟练、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奠定基础。
一、小学英语朗读的现状
小学英语课中,教师往往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来引入新词汇、新句型,然后进行大量地操练。但所呈现的图片只有画面没有单词,有时只是一闪而过,整个课堂教学在说唱、表演、游戏等活动中热热闹闹地进行并结束。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认读单词以及相应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热闹、操练充分,但却把认字与读音完全隔离开来,没做到音形义结合,对学生课后的复习也造成了难度。大部分学生将英语学习看成是课堂上完成的事情,再加上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教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听磁带、读课文),大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完成,有的甚至不把“读”当作业,在家长问起时就以“我们英语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来搪塞家长。而小学阶段一星期只开设三节英语课,因此学过的课文没有及时复习巩固,很快就忘记了,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正确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练习,以自身优美、纯正的语音、语调感染、熏陶学生,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在教师示范的时候要让学生静听并注意观察口形。当然还可让学生多听英美人士的朗读录音或观看有关影碟,然后模仿练习,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让学生真正用心听录音就显得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小处、细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例如,在学生听单词录音时,教师可以运用辨音活动训练学生,也可以在播放录音的同时,教师随着录音出示不同的单词,如果单词和录音播放内容相同,学生就大声跟读,如果单词与录音播放内容不符,则不跟读。在听对话录音时,教师可以在播放录音前,先不让学生看书,只让学生看图听音,并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听后再回答问题。
(二)形式多样的朗读,带给学生朗读的乐趣
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针对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爱表演等特点,根据朗读材料的特点,积极运用情景、游戏、多媒体、奖励等手段。尽力让小学生保持对英语朗读的持续注意,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乐于朗读。①小老师领读。这个小老师的角色必须是英语发音比较好的学生,要求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能给其他学生起表率作用,完成小老师的任务后,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既能表扬优生也能激励其他学生。②分角色读。这种形式可以多样,在安排过程中,根据角色的需要,可以师生分角色,同桌分角色,学习小组分角色,大组分角色和男女生分角色,让学生通过各种角色练习,充分掌握英语语言的性能。③情景演读。这是对语言使用的最佳体现,通过创设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展开生活会话,这样既掌握了句型,又为孩子们提供了情景对话操练模式。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在丰富多彩的训练中增强对英语朗读的兴趣和信心。
(三)朗读训练要求发音准确,声音响亮
小学阶段作为英语学习的起点,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发音习惯的培养,鼓励他们正确朗读出每一个音节、每一个轻重音;关注句子的升降调、重音,努力把握朗读节奏和速度。例如,books和box;hair等都是学生平时在朗读中极易混淆的单词与词组。因此,教师在学生初学阶段必须严格要求、突出重点,强调发音要点。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听课文磁带跟读,坚持大声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自我发现朗读中的错误、困难之处。
(四)培养学生用“心”读
用“心”读首先要做到用“心”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一听到教师或录音的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训练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要求口、眼、耳与大脑并用,最初可能达不道这个要求,可以先要求做到“眼到——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
总之,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提高认识,明确朗读的重要作用,在与家长取得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朗读训练,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章红云.小学英语朗读教学浅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12).
[2]张艳.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