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金融学专硕“嵌入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9-11-04 09:06王满仓刘希章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嵌入式

王满仓 刘希章

[摘  要]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金融学高级人才是西北大学金融教学团队长期研究和创新实践的一项重大课题。长期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前沿相结合的多层次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将“社会需求、前沿技能、校外实践”嵌入校内教学的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金融学人才培养的“嵌入式”教学模式,包括将高级别职业证书嵌入人才培养体系、将量化金融嵌入校内课程与活动及将校外金融机构资源嵌入实践教学等。本文总结归纳了金融学专硕“嵌入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特色创新,以供其他兄弟高校参考借鉴。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硕士  嵌入式   培养模式

金融学专硕教育背景

当前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是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金融资产的证券化及金融体系的国际化。金融正在由以融资为主向融资与投资并重转变,并且发展方向倾向于基于微观个体的财富管理。可以预期,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将对金融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对高学历、复合型及富有创新力的金融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我国于2011年进行了金融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改革。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首次正式招生。金融学专业硕士区别于以往的金融学术型硕士,它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而特意设置的。金融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国家推出金融学专业硕士后,更是强调金融专业学习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造性。因此,金融学专业硕士教育仅仅依靠高校单方面的理论教育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于中高端金融人才需求的,这就需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联合培养金融学专业硕士,而“嵌入式”教学模式由此应运而生,本文从当前金融学专硕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出发,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深入探讨金融学专硕“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与特色创新,以期对国家制定相关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的政策有所裨益。

当前金融学专硕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有偏差。传统培养方案以理论教学为主,且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较陈旧,专业实践管理较粗放,无法满足社会对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导致应用型金融学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存在人才的尖端技术薄弱、应用实践能力较低,知识结构单一,急需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

2.学生前沿专业技能知识不突出。由于大数据金融、智能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前沿发展对学生计算机建模能力、数理统计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且传统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证书对应不够,导致理论分析技能与实践应用技能难以融合,传统金融技能与量化金融技能存在显著差距。同时,高校师资在金融学学术研究领域虽具备优势,但不一定能够及时有效向学生传递市场动态信息,与培养应用型金融学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不完全匹配,有必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引进应用型师资。

3.实践教学资源校内外难协同。以校内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培养方式缺乏用人单位的参与,加之校外实践资源稀缺、岗位层次单一、难以实现研究型、复合型实践教学需要,且校内外多方面利益主体难以协同,教学、实践、科研相分离,不但无法体现人才需求方在培养过程中的导向性作用,而且不容易调动和激发人才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培养目的和实施过程不对接,急需将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嵌入校内教学过程。

金融学专硕“嵌入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与特色创新

1.金融学专硕“嵌入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方法

(1)社会需求嵌入:将高级别职业证书嵌入人才培养体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及报考国际证书。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国内职业证书为基础,以专业竞赛证书为提升,以国际职业证书为目标,全方位精准专注于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培养。其中,国际证书包括金融风险管理专业证书(FRM)、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专业竞赛则包括中金所举办的量化大赛。

积极探索以职业证书为导向的金融学专硕培养模式。对接培养目标转变,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细化培养内容,以知识模块确定教学计划,将FRM、CFA证书考试知识模块嵌入培养方案中。

深度改革传统培养方式。坚持以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证书为导向深度改革培养方式,增加专业选修课、专题讲座课、实验课,强化案例教学,专门设立金融学专业硕士案例库。同时,增加对学术实践的考核,细化对专业实践环节的管理。

(2)行业前沿嵌入:将量化金融嵌入校内课程与活动。量化金融是以现代统计学、数学方法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金融活动进行模拟,并由计算机进行决策和实施的新型金融业务。近年来,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量化金融的现实意义越来越强,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中的高层次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参加国内高水平专业竞赛,强化人才培养。一是学院教师与西部期货、聚宽量化等金融机构合作,辅导学生积极参与国信证券全国量化策略大赛、陕西省量化金融大赛等各类模拟投资大赛。二是就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互惠合作,在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合作开设量化金融投研社团、举办竞赛活动、创客训练营活动等,活动包括赛前宣传、赛中指导、赛后人才孵化。三是不定期举办量化金融专题讲座,吸引、发现、储备量化金融人才。

开设量化交易相关实践课程,完善校内的量化金融相关应用型课程。学院一方面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金融时间序列分析、数据挖掘、财富管理等量化金融的基础理论课程。另一方面开设国际通用的量化金融应用编程语言Python,实现对量化金融工具编程语言的直接掌握。

与国内一流金融数据供应商共建量化金融实验室。学院与国内一流的金融数据服务商万得金融资讯、国泰安CSMAR等合作,于2017年组建了量化金融实验室,对应的教学课程软件包括“模拟交易所”“项目评估”“套利交易系统”“财富管理”等。同时,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上与数据供应商共同打造量化金融实验室。这些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量化金融应用能力。

组建省级量化金融实践教学基地。2018年学院建设的“西北大学-量化金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获批并入选“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名单”,为量化金融人才培养进一步提供了高层次的平台保障。

(3)校外实践嵌入:将校外金融机构资源嵌入实践教学。金融机构嵌入式教学,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将金融机构的专业培训与校内教师的授课相结合,以实现学生所学内容与金融实践应用的无缝对接。

以选修课程形式直接开设金融机构授课课程。2018年学院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和西部期货共同开设了“期货理论与实务”选修课程。该课程打破了本科生与研究生分开授课的限制,在师资层面引入了大商所和西部期货的10余名高管共同授课,为选课学生提供了全额奖学金。

金融机构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金融机构的直接人才需求,学院已与招商银行西安分行合作推广了人才订单式培养方案,将现实应用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具体合作项目包括:银行资助学生参与挑战杯等竞赛,并由银行提供参赛题目;银行委托高年级学生与校内教师进行应用型研究,例如,客户画像、精准营销、信贷风控等;组织学生俱乐部,定期安排实践活动,并根据学生特征安排不同高层次岗位的实习就业。

金融机构参与教学实践活动。2016—2018年,学院在每学期都邀请不同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者、业务骨干来校开讲座,为学生讲解金融实践应用中的专业技能。2019年,学院与高顿财经合作,由高顿财经统一组织本科教学实践活动,并将金融领域的国际高端证书CFA、FRM等作为人才培养的补充选择。

实施专业硕士金融机构校外导师制度。自2013年起,学院对于每位金融学专硕学生,除配备校内导师外,还配备一名来自政府、银行、企业等机构的高管作为校外导师。这些来自校外机构的导师,除不定期来校举办专题、讲座之外,还为专硕学生的研究选题、工作实习、就业方向等提供与金融实践对接的直接指导。

2.金融学专硕“嵌入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特色创新

(1)对标国际职业证书,各层次职业能力提升。与金融机构共同引导学生参与高水平金融专业竞赛和高端金融职业证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传统金融学教学偏重于理论讲授,在实际操作方面较为缺乏,使学生较难将所学理论与现实金融应用相结合,不利于其自身学习动力的形成。经济管理学院通过与金融机构共同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金融专业竞赛,参加FRM、CFA等高端金融职业证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将金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人才培养效果。

(2)打造量化金融特色,量化金融闭环嵌入式培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国内高水平专业量化竞赛,量化策略孵化,致力于量化研发,组建省级量化金融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完善校内的量化金融相关应用型课程;与国内一流金融数据供应商共建量化金融實验室及量化交流平台。

(3)打破实践教学资源分割,校内教学各环节嵌入。经济管理学院通过在教学环节中引入校外金融机构,形成了校内教师与高水平市场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互补,能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协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引入金融机构校外导师。经济管理学院通过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聘请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业人员担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用人单位全过程参与学生培养,校内外优质金融教学资源共享,将金融理论与丰富的市场实践结合起来。

结  语

金融学专硕“嵌入式”教学模式培养金融学专业硕士是我国顺应国际金融发展趋势、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的有益尝试与必然选择。通过“嵌入式”教学模式培养金融专业硕士,不仅可以提高高校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金融实验室的建设,而且可以为政企研等单位提供智力支持、课题项目,加快金融技术转化为市场价值的速度,是各方互利共赢的一种新型金融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家华、王瑞《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硕士模式创新与策略研究——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第80-85页。

[2]吴晓求:《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第1期,第48-51页。

[3]彭建刚、周鸿卫、周行健:《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2期,第26-28页。

[4]刘若泳:《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2。

[5]周艳荣:《农业机械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第4期,第85-87页。

[6]康若袆、夏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第12期,第93页。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嵌入式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通信技术的应用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