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什么才是“合格”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弄明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首先要培养拥有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人,要培养拥有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人,其次才是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担负起建设祖国、造福人民的重任。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小学教育应从以下方面推进学校的德育建设工作。
一、加强教师队伍德育建设,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德育教师
1.保障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古之师,把传道授业解惑放在首要位置;而今之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言和行兼可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学习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基础,可以使我们明事非、懂道理、有操守。所以,教师培训要本着“师德师能并重,师德为先”的原则,让积极健康的思想成为主旋律、让老师们的师德在不自觉中提高,自动摒弃那些不正确、不正当的行为。
2.结合岗位特点,制定师德标准。
在制定岗位职责标准时,我认为既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则、又要立足学校现状,本着服务好学生、家长、解决好社会热点矛盾的原则,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最大限度去取得广大教师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使岗位职责落到实处。例如:实际中,家长反映强烈的乱补课、乱订教辅、体罚学生等突出的问题,应严格划定师德的底线和红线,确保教师的行为不越界、不过格。
3.把师德标准纳入教师考核体系。
没有监管、考评、落实的制度,愿望再美好,终是一纸空文。所以在教师真正理解本职岗位育人责任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选机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把全员育人的落实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岗位晋升、绩效考核工作挂钩,全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建设放在制度的笼子里,让所有人不能也不敢去触碰师德底线。
二、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构建新时代育人体系
1.始终坚持方向正确。
方向比方法重要。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开展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逐步养成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格。当前德育建设应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为载体,排课时、进课堂,推动思政课建设,并做到有考核、有评价,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常态化开展。
学生思想品行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时间、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这就要求要不断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建设,丰富教育的实施途径和载体,使各种教育途径和载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衔接、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教育才能起到实效。例如:我们通过认真做实、做好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学期常规的班、队会、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优秀评选表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传统优秀文化的意识。
3.坚持协同配合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如何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合理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多项共举的活动,才能真正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才能真正把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
三、加强联动合作机制,形成全社会育人局面
学校担负着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体责任,但德育并非学校一方能够完成的,家庭、社会同样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体,在学生是非观、价值观的形成上,家庭教育的作用更是尤为突出。所以我认为学校有责任通过合理、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建设,积极争取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
1.开放办学,办好家长学校。
重视整体推进,顶层设计。在家校联动方面,通过师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家校沟通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扩大家庭教育课程、专家讲座等资源的覆盖面,加强加大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宣传,逐步提升家长的教育认识,使其与学校的教育理念达成共识,能自觉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家校联系,落实学校家访制度,精心组织校园开放日、接待日、家长会等常规工作,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沟通,共同提升教育实效。
2.让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经常组织学生到社区去慰问老人、清洁卫生、参加公益活动、去实践基础学习,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社会的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锤炼团队精神,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学校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教师、学生、家庭”三方面做足功课,来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力求使德育工作與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改革一致,与新时代的发展一致,使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收到良好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