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9-11-04 02:02李继勇曹秀丽
北方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模式

李继勇 曹秀丽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的基础上,依据产业发展原则,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兴技术模式、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和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模式。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模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较于传统产业而言,具有创新性、战略性和资源消耗少等优势,是在當前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起到重要影响的产业。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下,河北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大引领作用,更是加快产业转型、精准对接京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和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动力弱化,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河北省委、省政府2018年出台的《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产业规模、企业竞争力、创新能力、产业聚集四个方面指明发展方向和目标,着力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一、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地理位置优越。同时,河北省是首都北京连接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是东北各省市通往其他省市的陆路必经之路。环京津这个全国唯一的区位优势,正给河北省带来可观的发展红利,京津辐射外溢的扩散效应逐步显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河北省成为京津城市功能的疏解地、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需要河北省发展大规模的产业或与首都先进产业相匹配、相对接的配套企业集群,这是环首都地区应该具备的产业定位,也是世界先进国家的首都经济圈中最常见的产业现象。环京津地区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的天然的区位优势。

(二)产业优势

河北省依托农业产业优势发展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及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重点推进农、林、牧、渔产业数据资源采集、整合开发和管理应用,建设农业大数据与物联网产业。利用光伏产业,培育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发展可靠性、高精度、智能化的光伏跟踪系统、能源互联运营管理平台和即插即用式光伏集成产品研发,并推进先进光伏制造设备及材料,超高强度耐磨金刚石线锯、高效光伏焊带、高可靠性光伏电池浆料等产业。在传统优势产业钢铁、建材、石化、发电等产业基础上开发流程生产行业基于新型感知及嵌入式技术、机器人及现场无人化技术、工业大数据、先进控制技术、过程优化技术等,培养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河北省优势产业之一,进一步培育技术水平高、产品附加值大、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卫星应用、专用成套装备等行业。

(三)政策优势

河北省制定《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政策引导,以聚焦主攻方向、强化载体抓手、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决定性作用为原则,从产业规模、企业竞争力、创新能力、产业聚集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设定,到2020年,10个专项领域主营业务收入超1.7万亿元,带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以上。为此,河北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同时制定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二、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原则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体现一国或地区的科技发展实力,当前产业竞争的核心是新兴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稳定和前景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技术发展带来的效益和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所以选择产业发展模式依据以下原则:

(一)带动性

选择产业发展模式应考虑新兴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应选择河北省产业关联性强、辐射作用广的产业发展。

(二)协同性

逐步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模式,根据京津冀各自的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和区位特征,确定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的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产业流通,从而建立起合作有序的整体协同模式。

(三)优势性

河北省应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式,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研发设计水平、实现数字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新兴产业集群。

三、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符合经济事物发展规律,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瞄准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向,形成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策略。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利用科技创新来培养新兴产业,对于相对成熟的京津的新兴技术优势,应结合河北省产业扩大集群发展。对于河北省传统优势产业,应利用现代新兴技术进行产业升级,形成河北省新的优势产业。

(一)新兴技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兴技术发展模式是在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河北省通过自主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

1.自主创新发展。在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前瞻性的特征,只有自主创新技术走在世界前端,才能实现产业长远发展。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将知识强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破除产学研成果转化瓶颈,设立创新平台,引导创新资源向战略性产业聚集,在产业发展中进行创新、进行技术革新、进行技术突破、进行技术引领。另一方面,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研判技术特征,进行综合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企业需要与科研院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项目,组织科研新成果转化对接活动,通过技术咨询、技术诊断、联合攻关等方式,推进企业生产工艺的改进,实现科研新成果成功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2.政府政策支持。创新技术传播速度比较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技术,能将创新技术完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诸多条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对此,政府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及发展条件进行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长远走下去。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对于初创期企业,出台相关孵化政策,支持其研发。企业进入市场初期,为增强其竞争能力,采取稅费减免支持政策。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为其搭建融资平台,保障其研发资金需求,推动龙头企业扩占市场。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京津具备拥有核心技术和能够将核心技术转化的企业,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契机,对接京津核心技术企业进行产业集群化发展。

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河北省对京津冀战略产业承接能力,建立京津冀共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河北省产业将上中下游企业链条连接在一起,利用京津的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利用京津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延伸产业下游链条,相互之间协同发展,将链条中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使整个供应链条随布局调整可控。同时,根据河北省各地区资源优势,合理布局产业,承接京津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势,打造河北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2.促进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政府政策的实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京津冀产业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差距,京津的先进技术产业转移到河北省,需要政府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规划,确立差异化发展思路,为产业顺利落地生根提供材料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资本资源的配套支持。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基础,挖掘发展潜力,从上中下游三个维度对接京津产业,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集聚。

(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自身优势,支撑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是将传统产业淘汰掉,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而是应该根据区域产业特色在优势产业基础上进行创新,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以保持优势。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光伏产业等具有比较优势,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形成新兴产业。

1.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规律一般从低端向高端发展。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可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工艺革新,将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向为高附加值、低污染环境友好方向转化。河北省传统的制造业可通过延伸延展产业链条,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价值链的一环。传统优势产业产品生产利用新兴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战略性产业。

2.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实施

河北省政府为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平台支持、资金支持、整合支持。通过搭建技术服务转化平台,利用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引进到传统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设立专项技术改造基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进行资金支持。空间载体数量有限,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可以与传统优势产业对接,提高原产业土地利用效率,整合传统优势产业的空间优势进行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关乎区域的长远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保证。根据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条件和要求,充分利用河北省的特色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对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精准制定相关引导和扶持政策,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简晓彬,陈宏伟.先进制造业的培育机制及路径——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7).

[2]吴慈生,陶晓海,陈周燕.新经济环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6(2).

[3]魏震.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产业转移调控研究[J].智库时代,2019,(15).

[4] 曹秀丽,申兵,孔伟.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8,(11).

[5]胡璇,张宏远,纪延光.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研究——基于因子分析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7).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模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