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滑坡区公路路基沉降段地质勘察及治理方案

2019-11-04 09:56王丙龙潘昌树
山西建筑 2019年19期
关键词:渠县滑坡体褶皱

王丙龙 潘昌树

(1.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重庆 400038; 2.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

0 引言

渠县望营路路基沉降治理工程位于渠县望江乡魁字村刘和大湾,以望江乡至清溪场方向为设计方向。根据现场调查,目前道路沿线K1+380~K1+450路段的现状有路面开裂、沉降等现象;通过勘察分析,最终确定道路沿线有一处滑坡发育。该滑坡段为重要的交通行径路段,交通量较大,为保证路线安全正常运营,对该处进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1 工程概况

勘查区属中切坪状丘陵地貌,由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构成,岩层较平缓,5°~10°。区内最高海拔1 196.2 m(东安乡与龙潭乡交界的万里坪),最低海拔222 m(望溪乡天关村冷水河口出境处河床海拔)。

1.1 地层岩性

①含碎石粉质粘土:褐红色、褐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塑状,以粘粒为主,含量约占80%~90%,含10%~20%的泥岩碎块,其粒径一般为20 mm~100 mm,呈次棱~棱角状,表面呈强风化状。

②中风化粉砂质泥岩(J2s):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构造,局部略带砂质。节理、裂隙较发育,结构面较清晰,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少量短柱状及碎块状,属极软岩~软岩,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岩层产状为252°∠8°,该层未被揭穿。

1.2 地质构造

渠县位于扬子克拉通的川中陆内拗陷盆地带的南充古陆核(渠江以西地层)与川东滑脱褶皱带(渠江以东地区)的结合处。

西部古陆核地区发育的是陆相中生界盖层,地层平缓,断裂、褶皱不甚发育。东部的华蓥山断裂带,由一系列呈NE-SW向平行分布的隔挡式褶皱组成,背斜狭长紧密,向斜宽缓,深部见有一系列逆冲滑脱构造。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普遍东倾并向西逆冲,组成叠瓦状构造。

县域地处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东部,属川东褶皱带和川中褶皱带的过渡区。以渠江为界,东为川东褶皱带,构造行迹以北北东向梳状褶皱为主,为背斜褶皱紧密、向斜开阔的隔挡式构造,西为川中褶皱带,地层平缓,倾角一般1°~3°,局部5°~9°,为宽缓褶皱。构造形迹:渠县南部为南充—射洪东西构造带;北部为仪龙—平昌莲花状构造(属旋扭构造)。断裂以压性、压扭性为主,一般沿背斜轴部分布,局部有横向断层交切,个别为张性断裂。断裂主要分布于华蓥山背斜、营山背斜、渠县背斜及李渡河向斜等构造带附近。

1.3 气象水文

渠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9 ℃;月均温6.8 ℃,无霜期304 d;该区雨量充沛,属大巴山暴雨区,年均降雨量1 225.9 mm,月最大降雨量396.7 mm,日最大降雨量达300 mm以上(2004年9月4日望江乡),最大小时降雨量58.8 mm。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9月,占全年降雨量55%~60%。

1.4 地震条件

根据18世纪以来至目前的记录,地震震中未在区内出现,仅受区外地震的影响。根据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1],渠县地区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2 滑坡体的特征

2.1 滑坡地貌形态及边界特征

滑坡平面呈“扇”状,后缘高程301 m,前缘高程270 m,相对高差31 m。滑坡纵长125 m,横宽80 m,滑体平均厚度约6 m,方量约6×104m3,属于小型土质滑坡。滑带位于基覆界面,滑坡主滑方向327°,基岩产状252°∠8°,为一逆向坡。滑坡后缘以房屋裂缝为界(见图1),前缘以陡缓交界处为界(见图2),左、右侧以冲沟为界。

2.2 滑坡变形特征

据调查分析,滑坡体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地表拉张裂缝,地面、路面出现宽大的拉张裂缝,甚至局部路段发生路面下沉,这些变形都集中在滑坡体后部;滑坡体中前部目前变形迹象不十分明显。滑坡各变形特征分述如下:

裂缝1(LF1):LF1位于望营路南侧房屋内,裂缝延伸长度约5 m,裂缝走向NW48°,与滑坡主滑方向垂直。裂缝张开度约1 cm~2 cm,见图3。

裂缝2(LF2):发育于滑坡体后部,位于望营路上,形成于2010年7月,裂缝走向NW42°,延伸长度近41 m,裂缝使得路面开裂下沉,路基发生塌陷,最大下沉量达50 cm。据访问,裂缝2形成于2010年7月暴雨期间,当时只是轻微开裂,裂缝逐年变大,特别是2017年6月~8月雨季期间,裂缝变形加剧,致使路基发生塌陷。裂缝见图4。

3 治理方案

3.1 桩板挡墙支护

根据沉降路段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建(构)筑物情况,拟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护。共选取4个剖面利用理正岩土软件进行计算以分析支护方案的可靠性。滑坡的岩土参数在试验成果基础上,结合经验类比、反演分析综合确定。其参数见表1,表2。

对滑坡滑带土、滑体土相应参数的建议见表1。

表1 滑带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对下伏基岩相应参数的建议见表2。

表2 粉砂质泥岩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选用折线滑动法(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2,3],各剖面的计算结果如下:

1—1′剖面采用1.25 m×1.5 m的矩形柱,间距为5 m,挡土板厚度为30 cm,桩身长16 m,嵌固点深度9.9 m,其计算结果如下:

第1破裂角:23.796°,Ea=340.524 kN,Ex=332.452 kN,Ey=73.703 kN,作用点到嵌固点距离Zy=4.257 m。

挡土侧最大弯矩为640.150 kN·m,距离桩顶8.645 m;非挡土侧最大弯矩为19.960 kN·m,距离桩顶3.593 m;最大剪力为322.324 kN,距离桩顶6.782 m;嵌固点最大位移为-5 mm。

2—2′剖面、3—3′剖面均采用1.25 m×1.5 m的矩形柱,间距为5 m,挡土板厚度为30 cm,桩身长16 m,嵌固点深度7.8 m。计算得出2—2′剖面嵌固点最大位移为-9 mm,3—3′剖面嵌固点最大位移为-7 mm。

K1+385~K1+406段覆土层较厚,取一剖面采用1.8 m×2.5 m的矩形柱,间距为5 m,挡土板厚度为30 cm,桩身长19 m,嵌固点深度10.8 m,计算得出其嵌固点的最大位移为-10 mm。

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4]规定抗滑桩嵌固点位移不超过10 mm,根据以上计算成果分析可知,采用设计的桩板挡墙进行支护后边坡是安全的。

3.2 路面结构修复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3 cm 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粘油层+4 cm 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透油层+30 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在水泥混凝土基层表面裂缝处铺筑道路专用Hi-APP卷材,再浇筑沥青混凝土,至与原路面标高齐平。

3.3 治理措施整体布局

整个治理范围布设18根桩,桩间距均为5 m,其中K1+385~K1+406段覆土层较厚,采用1.8 m×2.5 m的矩形柱,共计4根,其余14根桩均为1.25 m×1.5 m的矩形柱。

猜你喜欢
渠县滑坡体褶皱
新疆BEJ山口水库近坝库岸HP2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你在渠县等我
云南黄坪库区滑坡运动及其失稳模式的离散元模拟
渠县:督办卡让信访处置“零积压”
一点褶皱
褶皱的优雅
梦幻褶皱
卧虎山水库溢洪道左岸滑坡体稳定分析及加固
“快女”营销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