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视频”助力习作教学

2019-11-04 11:20魏淑媛王东平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微视频习作作文

□ 魏淑媛 王东平

“微视频”作为习作教学的辅助工具,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与喜爱。“微视频”的主要特点是“短、快、精”,它集视、听等功能于一体,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多种感官需求,促进学生趣写生活。

综观现在的习作教学,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困扰着师生。那么,该如何发挥“微视频”的优势,改变传统习作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继而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呢?笔者从习作兴趣的激发、习作内容的丰富、习作指导的务实、习作展示的多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激趣——创设情境,引发习作动力

正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词语。”作文贵在兴趣。利用“微视频”创设情境,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前,笔者将平时记录的学生课间“掰手腕”“画鼻子”等活动场景,家长提供的漫步海滩、登高望远等假期生活画面,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的体验探索、实践操作等活动场面,通过整合、编排与剪辑,制成了《看,快乐的我们》微视频,借助微视频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让学生透过熟悉的画面,回味“玩”的过程,重温“玩”的快乐,唤起情感共鸣。微视频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引发感受生活、再现生活的愿望,使下笔成文成为一种内在需要。

除了教师动手创作之外,有时候截取电影、电视剧、课本剧等片段也可以作为一种“微视频”资源,起到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作用。

二、选材——呈现场景,增加习作角度

在写作中,学生抱怨最多的是找不到鲜活的写作材料。其实,他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素材,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细心感悟生活,许多东西都可以为其所用,进入作文。

在习作教学的选材指导阶段使用“微视频”,能引领学生回味精彩生活,并有效拓宽学生思维与想象的空间,使学生从“无话说”变成“有话说”,从而发现习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还原生活,丰富素材

在一些精心创设的情境体验或游戏活动中,学生玩得快乐、体验真切,可一到写作环节,他们却觉得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学生参加活动或者做完事情后,脑海中的记忆是模糊、残缺、零散的。此时,教师制作的“微视频”能唤起学生的记忆,再现当时的场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针对体育课上的“钻山洞”游戏,笔者有意识地捕捉学生双手撑地“搭山洞”、手脚并用“钻山洞”、“山洞塌陷”人仰马翻、比赛胜利欢呼雀跃等镜头,制成3分钟的“微视频”,让学生借助视频看到自己,也看到游戏的伙伴。再通过访谈“出镜”同学,生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让体育课的余味自然迁移到写作课上,不但走出了无话可说的困境,发展了口头语言,还通过有序展开的场景,间接地梳理了作文的结构。

(二)拓展生活,有序观察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策略单元的一篇习作。习作指导前,为了深化学生对身边“缤纷世界”的认识,找到可写的内容,笔者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自己则拿起手机,到学生平时比较熟悉的校园、社区、街道、公园、田野等处,按照地点的转换,从不同的视角拍下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随后,笔者上网搜索相关视频,进行剪辑整合,制作成“微视频”资源。

习作课上,笔者通过播放微视频,将学生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生活有序地展现在他们眼前:或由远而近,或由上而下,或由整体到细节,或移步换景……通过学生感叹的低语、惊讶的表情,可以知道,他们的感受是深刻的。这些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记忆,让他们不仅有了写的欲望,而且拓宽了写作思路。随后,笔者重点选取了一个场景,通过快播的形式,使原本十几分钟的视频,在两三分钟内迅速播完。这样既展示了笔者游览的过程,示范了写(观察)的顺序,又让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有方法可依,解决了习作时“没米下锅”“无序表达”的难题。

(三)超越生活,放飞想象

“微视频”的一大优点是它可以模拟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场景。借助“微视频”的这一特性,尝试将其应用于作文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把“微视频”用在一些需要进行空间转换的作文教学中,像“海底探险”“太空行”等主题;也可以实现时间转换,比如“回到唐朝”“假如我是李白”等话题。此时,想象不是天马行空地乱想,而是对原型的合理拓展。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在写作之前对时空穿越的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进行观察的场景,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相应的“微视频”,借助“微视频”这个媒介来弥补无法实地观看或了解的缺陷。

三、指导——聚焦重点,解决习作难题

习作水平提升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教师的指导不可或缺。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描写活动场面、生活事件的叙事类作文是训练的重点。其习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细节描写。此时,“微视频”的介入,可以让教师的指导突出重点、聚焦难点。

(一)快慢结合,聚焦细节描写

为了指导学生把细节写具体,笔者选取了作家李卫华《我爱家乡的柿子》(北京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一文“爬树高手”的动作,并配上一段小男孩爬树的视频材料,制作了“爬树”小片段,分三个阶段再现了爬树的全过程。首先,通过画面的快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爬树高手”爬树的全过程,体会他身手的敏捷;然后,利用画面的慢放,将他“走到树下”“双手抱树”“两腿夹紧”“弓起腰”“双脚下蹬”“向上攀爬”的过程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最后,按下暂停键,定格“爬树高手”稳坐树杈、气定神闲的画面,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他此时的动作、神态,猜测其心理,获得写作的启示。

(二)情境再现,聚焦所想所感

利用“微视频”进行活动类场景的再现,能弥补学生观察的不足,也能针对学生的难点让教师的指导聚焦。如学生写自己品尝冰糖葫芦时,多以“酸、甜”二字概括,结合这两个感觉,三言两语,感慨几句。于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观照内心感受”“适时展开联想与想象”成为教师指导的重点。

要想让文章写得有深度、有味道,学生需要在用眼观察的同时注重用心“体察”,这是作文丰满立体的根本所在。于是,笔者找来了用于班级和学生管理的“实时录像”,截取了习作课的视频片段,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冰糖葫芦的图片、相关介绍等,制作了“微视频”:首先,全方面展示冰糖葫芦的“真面目”,再结合课堂上的真实体验,引导学生多感官“察其形、品其味”;其次,分时间段定格学生品尝冰糖葫芦的镜头,并以“定点采访”形式,了解学生“脑中所想”,关注内心感受及生发的联想与想象;最后,生生互动,口语表达“真情实感”。“微视频”耗时少、目标集中的优势尽显无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习作的难度,帮助学生达成“内容具体,描写生动”的习作要求。

再如《接力赛》这节活动作文指导课,学生虽亲身参与比赛,但在活动中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心情紧张,因此很多精彩细节不能准确抓到。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比赛过程中进行录像,并在作文指导课上通过快播“微视频”厘清活动线、慢镜头回放选取观察的面、定格细化关注点的方式,让整个活动场景得以再现。这样,学生的作文中,参赛选手的动作、神态、心理等都变得丰富立体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学生的习作问题、利用“微视频”聚焦小目标的写作指导,贵在精而不在多,正所谓面面俱到往往一处不到。

(三)回放对比,聚焦修改方法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但“修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这是因为他们基本没有修改作文的意识,更别谈掌握修改的方法了。这时,“微视频”的出现就为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提供了抓手,也为学生自主修改习作以及学生之间互相评改作文搭建了平台。

在指导学生修改文章时,笔者从他们的薄弱之处——细节描写入手,选取作文水平处于下游的学生A的作文片段,同时找到他所描写的微视频进行回放,并请全班学生一起为A出谋划策。通过回放,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而A本人也根据同学们的建议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过程不但把A的作文修改得更生动、具体了,更重要的是全班学生渐渐掌握了修改活动类作文的方法。

四、展示——搭设平台,助提习作品质

传统习作教学重视学生作文的批改,然而学生对教师的精细批改往往不屑一顾,甚至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怎样才能让评改自然发生并取得实效呢?教师不妨以“展”代“改”,利用“微视频”,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

(一)生成读者意识

写作应有读者意识。学生心中有了读者,就会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和激情,不仅能全身心地投入写作,还会自觉提升对作品的自我认知与要求。

如针对习作主题“我身边的美食”,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为学生创设“读者情境”:“一位非洲小朋友特别想了解北京的美食。能把你作文中的美食用视频的形式介绍给他吗?”又如“请在家长的帮助下把你的作文录制成‘朗读者’小视频,在班级的‘精彩两分钟’或微信群中与大家分享……”一旦有了明确的“读者”,感情就有了倾诉的对象,习作的思路就再也不会堵塞不畅。如此“入境”作文,真情实感,无疑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读者”可以是教师、伙伴、家长、学校或社区中的其他人,更可以是虚拟的、想象中的人物。无论是哪个层面的读者,都会促进学生产生自主评改作品的自觉。

(二)增加习作自信

欣赏是一种无形的动力,鼓励与赏识能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就感。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展示平台。QQ群、微信群、个人主页等等,都可以发表学生的作品。可以家校协同、师生协作、小组合作,运用多媒体,整合动画、音乐和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制作展示学生成果的“微视频”,给学生多感官的刺激。这一过程既能促进学生尽最大努力追求习作的完美,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在合作中分享了彼此的智慧,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微视频”被灵活运用于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整合和优化了课内外教学资源,给传统的习作指导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感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习作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微视频习作作文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