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 严丽芳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一个关于“我生活的社区(家乡)”的主题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以学生家乡(社区)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民间文化传统等认识,从多角度认知家乡及相关的社会生活,激发热爱家乡之情。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对生活中最熟悉的家乡了解得少之又少,学生没有体验,也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家乡资源与学生的生活似乎很遥远,情感的激发更是难上加难。那怎么利用好家乡资源,丰富学生生活经验,让家乡走进学生生活呢?以下笔者以《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二课时)为例探讨关于这一主题内容走进学生生活的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能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搜集等活动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同时课前调查本身就是儿童针对性体验生活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努力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联通起来,找到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交叉点,来设计课前调查。那么,丰富的家乡资源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渐渐地走进学生的视野。
课前调查表如下:
小调查
可爱的家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榜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的。
学生通过对家乡人的调查了解,增加了认知,开阔了视野,唤醒了已有的生活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调查的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可爱可敬的家乡人已经慢慢走近了孩子的生活中,从陌生到了解也是情感递增的过程。
学生生活的世界与家乡这一主题并不亲近,我们的孩子平时更多关注的是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如何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最快地融入家乡生活之中去呢?情境学习是一个解决的办法。通过音乐、画面和适当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情境问题去学习,任务驱动下的学生置身于学习氛围之中,使其心入其境,才能有所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片段1:
师:龙泉山脚下有一个名人馆,(出示名人馆图片)我们一年级春游的时候都去参观过,里面有哪些我们家乡的名人呢?
生交流。
师:家乡人的名人还真不少。余姚名人馆要招聘小小解说员,要求对余姚古今名人有更多的了解。谁愿意挑战这个职位?答对三题以上才算通过第一关。
凭借着家乡的名人馆这个课程资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招聘小小解说员这个情境,激发学生进入情境学习,符合二年级孩子认知和心理特点。同时,实现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有机结合。
丰富的家乡资源,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的活的源头。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童眼所见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发掘现实生活,获得有效的学习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为家乡人自豪的感情。
1.抓准生活结合点
课标指出:儿童的品德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家乡的地域文化素材为教师二度开发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创造了条件。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找准最佳“结合点”,结合家乡资源的素材让学生倍感亲切,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对接,来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课堂服务于学生成长,打通了学生的生活世界。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教材呈现了“辛苦劳动的修路工人”“卖菜的诚信模范”“家乡的历史名人”,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家乡了不起的人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优秀的普通人。因为学生年龄特点和对生活理解感悟能力不足,他们对这些家乡人勤奋努力、艰苦创业等闪光点难以体会。因此,我们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边教学资源,拉近学生与可敬的家乡人之间的距离,去感受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从而达成情感目标。于是,我就罗列学生相对熟悉的名人,古代以王阳明等四先贤为代表、现代以余秋雨等为代表。而普通人的代表,我就想到了大丰集团的创新团队和同样还是小学生的顾沁缘。大丰集团创新团队的面和顾沁源的点,由远及近,这样的资源更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乐于探究、学习家乡人的优秀品质的情感。
2.激发探究兴趣点
情感是一切品德形成的催化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点,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在“走进可敬的家乡人”这一环节,就采用猜一猜的活动形式引入到课堂中,一系列直观、形象的感知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或视觉冲击,或文字浸润都引发学生的共鸣。(见表1):
images/BZ_81_796_1977_841_2012.png。主题活动 活动方式 活动内容看环卫工人叶青的采访视频看视频,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看各种名人题词听故事引出人物,听人物小故事。作品欣赏 引出陆一飞以及创作时大家对他的评价走进可敬的家乡人看春晚节目视频引出大丰创业故事和创业团队的创新
这样,不同的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交流,挖掘出不同家乡人身上的精神品质。不同领域里一些有代表性的家乡人就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3.扣紧目标切入点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们还要透过内容看情感,透过知识看人文,要细读教材。教材学习的意图是什么?是否在课堂学习中承载了更多的情感因素和人文因素?教学环节处理是否紧扣教学目标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这一节课,家乡人从教材的编排处理上给我们呈现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名人和普通劳动者。对于普通劳动者,能够激发孩子去感受他们为家乡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能感受到他们对大家的服务,但这却是很多教师和学生比较忽视的,因为普通家乡人过于普通就体会不到了不起。所以从教材编排上分析,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对家乡人的了解关注需要从家乡名人走向家乡的普通人,需要从了解事迹走向学生个体的体验感受。低年级的孩子生活圈子狭窄,知识储备少,缺乏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对家乡人都没有直接的接触,如何用活动去触摸平时视而不见的资源,需要教者用心思考;家乡名人又是远离孩子生活的,如何用好家乡名人资源来紧扣目标,促成目标达成也是我们教师需要考虑的。
在这一课教学中,我是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紧扣目标展开教学。
有了之前活动的引导和体验,如何让学生的爱乡之情,自豪感外显于生活,让这些具有优秀品质的可敬的家乡人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榜样,来引领学生生活。这也是我们品德教师需要考虑怎么让教学增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来提升学生生活。
1.动口说心声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进行交流。教师再在四人小组中进行个别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学得主动。学生有话想说,有情感需要表达的时候就让学生有这样一个体验过程。
片段2:推荐可敬的家乡人
师:刚才我们在交流家乡人的时候,给这些家乡人找到了他们优秀的品质。或拼搏、或刻苦、或勤奋。请同学们拿出星星卡,在四人小组里用一两个词来夸夸你要推荐的可敬的家乡人。
生:用上一两个词四人小组交流。
师:我们敬佩这些为家乡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名人,身为家乡人,我们感到骄傲、自豪。我们家乡也养育了一批敢于挑战困难、勤奋踏实的家乡人,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家乡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如此可爱,美丽,富饶,我们同样认为他们是可亲可敬的。(播放视频)。
2.动手表心声
情感体验是品德课的教学手段,动手操作的实践性体验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尝试动手、动脑合作完成相应的实践性体验可以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相融,从而来激活儿童的现实生活。
片段3:制作“可敬的家乡人”名片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可敬的家乡人,老师已经把王阳明的材料制作成了可敬的家乡人卡片。(出示)老师把它装订在了《可敬的家乡人》名片中。(实物投影)
师:我们已经了解到,像这样让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和感激感的家乡人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把自己小组推荐出来的可敬的家乡人制作成名片,学习他们的闪光点,把他们永远记在我们心里。
生:四人小组合作制作
有了之前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学生的爱家情感需要表达外显,那么动手做一做名片让情感体验有了一个表达的机会。学生小组合作,一张张“可敬的家乡人”名片在孩子们手里诞生,孩子们一脸欣喜地读着上面的内容。这样动静结合的情感体验,不仅让学生们体会到活动的乐趣,更在活动中思考、感悟。(下图家乡人名片样张)
“可敬的家乡人”名片卡姓名籍贯照片主要事迹我来夸夸了不起的家乡人
品德课堂,激情是重点,导行是关键。在这一课中还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家乡人优秀品质,所以在结束时还通过余姚市实验第一小学学生顾沁源的素材引导学生确立梦想,继承发扬家乡人优秀的品质,争做下一个“可爱可敬的家乡人”。
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回归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理念。用丰富的家乡资源,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让家乡主题充实起来,让孩子在家乡资源的乐园里愉悦探索,在生活的课堂中感受家乡的魅力,促进德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