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海龙 莫思城(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1)调整评分结构表。
两个版本的评分规则对比,可以看出新规则评分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旧规则的比赛最终评分是由难度总分加上最终艺术分和最终完成分所构成。而新规则的最终评分在原有评分基础上增加了托举一项。将能体现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团队协作能力且赋予健美操比赛惊险性、观赏性的托举单独提出。
(2)成套时间的更改。
新规则中成套时间将时间缩短十秒,为1分20秒加减5秒。要求运动员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高要求的动作,将艺术形式、肢体语言等更加完美表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运动员势必得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
(3)成套托举的变化。
在旧规则中,两人相互接触且一运动员脱离地面且将重心转移至另一运动员身上即视为托举。而在新规则中托举必须由底座以站立位开始并将同伴举至肩部以上才视为托举,否则视为没有分值的团队配合。新规则在托举数量上相对于旧规则也有所减少,由两次托举改为一次过肩高位托举。新规则将托举纳入总分且提出五个评分点:①肩部以上;②空中展示力量、柔韧、平衡性等身体素质;③不同的形态展示不同的水平空间;④旋转;⑤展示旋转一周的腾空阶段。
(4)团体排名。
新规则中对排名更加细分,总分相同情况下按照五人操、三人操和计入团体总分的有氧舞蹈或有氧踏板项目的顺序最好名次排名优先,如果依然相同,则并列。而在旧规则中团体排名为“只要得分相等则并列”。
(5)修改同分名次排列要求。
在旧规则中只需预赛得分相等,最终名次取决于分项最高分,依次为最高完成分、最高艺术分、最高难度分。如依然相等,则预赛并列,而决赛评分相等即并列。新规则中无论预决赛都需在得分相等情况下看分项最高分,如最终分依然相同,则并列排名。
旧规则中艺术总评分从音乐、操化、主体、空间变化、艺术五个部分评分,各占两分,共十分。在新规则主要是对操化和主体进行修改。
操化内容的评分尺度是根据动作空间变化、操舞流畅、视觉冲击强来进行评判。若操化单元符合规则标准,则打分高;若不符合标准则根据规则依次减分。操化要求分为几个等级,因此裁判在评分中更容易把握和量化;运动员和教练员更能直观的把握重点,增加操化内容的因此一定程度上提高比赛成绩和观赏效果。
主体内容的评价尺度是对整体的过度、配合、技巧来进行评判,除开难度、操化、托举以外的所有动作都被称为主体内容。同样,每个动作符合规则标准,则打分高;若不符合标准则根据规则依次减分。主体内容复杂包含了过度连接流畅、技巧动作、同伴配合及空间层次变换。
综上所述,新规则的更改更加突出操化和主体的地位,突出艺术裁判的评分,使艺术评分更加公平公正,不再是模糊客观。新规则具体了操化和主体的评分细则,使艺术评分更为细致具体和客观化,更加体现竞技健美操的艺术价值、更易于裁判把握和量化。
(1)难度和技巧动作完成减分的对比分析。
表1 新、旧规则难度和技巧动作完成减分的对比分析
由表1可看出,难度和技巧动作的完成减分力度加大,主要是体现在视觉感知,对于失误性表现扣分更为严谨且严格。不仅是需要选择高难度且要保证难度的完美呈现,避免出现失误情况。
(2)成套内容完成减分的对比分析。
由表2所示,新规则加大了减分尺度,只有小错误和大错误,重大错误的摔倒扣分力度最强,扣分尺度的增大也拉开了得分差距,使运动员们更加重视成套完成规格。
表2 新、旧成套内容完成减分的对比分析
(1)各项目成套中难度数量及难度组别要求的变化。
旧规则难度个数必须10个,且ABCD组难度必须至少包含一个,地面难度5个,有氧舞蹈难度要求4个。新规则则修改为单人难度为10个,多人项目难度改为9个,ABCD组难度可任意3个,地面难度自由;有氧舞蹈的难度更改为0个。从规则改变看出,难度个数降低制约了部分以高难度取分运动员,引导运动员从编排上进行突破,提高观赏性和视觉性。
(2)难度分值变化与新增难度。
表3 新、旧规则转体度数的改变
由表3看出大部分难度取消半周转体,增加难度训练要求,对运动员训练体质更严格,难度挑战更大。
(3)新增概念—技巧动作连接难度动作加分。
在新规则中表明:技巧动作与难度动作连接呈现,难度动作达到最低标准,可得到额外加分。失误则没有连接加分。最多3个动作连接,超过3个则减分。同时注意不允许2个技巧动作连接,连接次数的限制促进了连接动作技术的提高,加分政策的提出能让教练员运动员更加重视连接动作,能促进健美操在难度技术上的进一步提高,新规则的改变对难度和技巧的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促进成套技术动作的艺术创编,带动竞技健美操的艺术性,从而促进商业化。
新规则中有氧舞蹈与有氧踏板的比赛时间也相应的减少了十秒,为 1′20″±5″。在旧规则中,有氧舞蹈与有氧踏板必须完成一次托举,新规则则改为允许出现一次托举,完成托举没有分值,托举失误还要相应的减分。有氧舞蹈难度也作出了调整,旧规则要求有四个难度,新规则则修改为可包含难度但无分值。第二风格也由多舞种选择修改为街舞单项选择。从规则修改可以看出,竞技健美操更加注重多样发展,注重比赛的完整性。
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完成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有极高的要求,也是新规则改变的亮点。连接难度自由,让运动员在难度连接上选择更加切合实际、自主,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难度,体现出竞技健美操的竞技性,为了提高竞技水平,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素质训练与竞技水平的发展,编排创新组合赢得高分,创造出更高的艺术空间。
新规则的改变,使艺术评分逐渐量化、成套编排目标更加清晰。新规则的修改更有利于艺术评分,对评分内容进行客观的量化指标,更加公平公正,避免了模糊评分,新规则具体了评分标准,有益于裁判把握和量化。运动员和教练员需提高成套的艺术编排,加强原创性、创新性、多样性。
规则的改变,对托举要求也越来越高,托举动作是完成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基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新规则的详细说明,正确引导托举动作的发展。时代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加强,简单的托举已经无法满足竞技健美操的要求,因此托举规则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其空间层次、旋转、腾空多方面计分,且占分比重越来越大,可见新规则中托举的地位不可忽视。托举能直观的体现团队精神,在新规则的引导下,加强托举的设计,发挥空间想象,创编出视觉冲击强的托举,充分展现托举动作的魅力是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
新规则对于完成分扣分更为严谨,要想在竞技健美操中拿得高分,不仅需要多元化新颖的编排和高分的难度,还需要高质量的完成成套动作。随着评分系统的逐渐完善,评判完成标准也不断细化,为今后的评分提供准确的依据。
身体素质是基本要素,运动员的能力越强,身体素质要求越高,根据训练规则,选择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大胆创新,创造出新的难度组合,从而提高竞技健美操的观赏美、视觉美。
创新是推动竞技健美操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成套艺术水平上,要大胆想象,结合各种舞蹈类动作,模仿创新,从而提高编排水平,在日常训练中,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变化,学会欣赏美的事物,艺术建筑、音乐聆听来培养运动员的艺术细胞。
竞技健美操的成套完成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比赛成绩的高低,新规则的修改对完成评分都有着明确的评分项目,因此高规格的完成成套动作对比赛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在训练中就要注重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提高质量和规范水平将是竞技健美操发展的必然趋势,托举的完成,离不开团队的配合,它体现出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训练中,要时刻记得团队是一个家,集体项目的完成是队员之间默契的表现,因此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