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先平(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前言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明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今,在大数据时代广泛的应用下,互联网的运用已深入各行业,手机互联网尤其是手机APP的迅猛发展,使得健身运动类APP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伴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建设,健身运动类APP软件已成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利用手机APP跑步软件开展学生课外阳光长跑,实现高校体育智能化管理,已成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的形式。
本研究,通过校园APP跑步软件管理平台自身功能,进行大数据分析;针对利用APP软件开展的阳光跑步活动存在的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完善、学生利用APP软件漏洞进行作弊等现象,逐步完善现有APP跑步方案,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合作的阳光长跑管理与监督机制;并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发挥跑步APP软件功能,让健身更加科学、高效。
本研究通过开展对校园APP阳光长跑实践与研究,探索建立校园APP阳光长跑保障体系的途径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术期刊网,查阅近年来有关对跑步APP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等国内相关的论著和文献,全面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全面的理论参考。
(2)数理统计法。
对开展校园APP阳光长跑2017级1246名学生在不同跑步规则下,两个学期跑步数据进行统计及目标完成率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2014年修订),对两个学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以找出在不同跑步规则对二者影响因素。
不同的跑步规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第一学期跑步方案学生必须完成跑步,占体育课成绩30%,未完成体育课不能及格;第二学期在第一学期跑步方案的基础实施奖励机制,跑步里程越多,成绩越高,对超出部分进行奖励。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学期对APP阳光跑步数据统计结果来看,学生跑步达标人数为1063人,完成率为85.31%,183人未达标,占14.69%;第二学期学生跑步达标人数为1189人,完成率为95.43%,67人未达标,占5.38%;但相对第一学期学生跑步完成率提高了10.11%。基本实现未完成率控制在5%以内的总体目标;说明正确地运用激励原则,可以提高激励的效果,达到在管理中预先设定的目标。但是,仍有67人没有完成学期跑步目标,说明这部分学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惰性因素使然,怕苦怕累,没有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无论跑步规则怎么改,都不能激发其跑起来。
表1 第一、二学期学生跑步完成情况分析
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外,后天的生活环境、卫生习惯、饮食与营养、体育锻炼等也有很大的影响。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
由表2可知,第一学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1101人,占88.36%,不合格145人,占11.64%;第二学期合格为1158人,占92.94%,不合格为88人,占7.06%,较第一学期只提高4.58%。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跑步规则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学生跑步积极性,学生跑步学期完成率第二学期较第一学期提高10.11%。由于学生平时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和时间增加,身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也进一步提升。但及有88人不合格,说明这部分学生对自身健康没有足够的重视,健康意识不强,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也可能与自身体质、肥胖等因素有关,还需进一步分析。
表2 第一、二学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分析
跑步软件自身功能缺陷影响跑步效果。跑步APP软件有轨迹记录、运动时长、数据统计等多个功能,使教师能了解每个学生的运动情况,便于教师对学生课外跑步情况管理。跑步APP软件可以设置跑步时间、跑步距离,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跑步,超过限定时间,跑步成绩无效。学生在跑步过程中软件自动记录跑步时间、距离、步频等;但软件由于受到手机信号、GPS的影响,或软件自身不稳定,导致学生完成跑步后成绩无法记入,影响学生跑步的积极性,学生在跑步时会担心跑步完成后成绩无法计入,不能集中精力跑步,从而影响跑步效果。因此,要选择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APP跑步软件,使学生跑步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让学生真正“跑”起来,才能真正跑出健康体质。
利用APP跑步软件已成为各高校开展阳光跑步的重要手段,部分高校基本上是在校园内设置跑步路线,学生可以全天候可以跑步;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在跑步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影响跑步效果。因此,建议固定跑步地点,最好选择在学校田径场进行统一跑步,同时,优化跑步环境,营造良好的跑步氛围。
任何规章制度如果监督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会大打折扣。由于部分高校在开展APP跑步时,学生可以全天候、全校范围内均可跑步;时间跨度大、地域广,如何有效监管,是目前开展APP跑步最大的难题。虽然APP软件有自动识别利用交通工具跑步、虚拟软件跑步等防作弊功能,但是,对于几名学生轮流“接力跑”、“代跑”等作弊行为无法识别,学生跑步过程中的作弊行为的监管成了真空地带。造成了部分学生不但身体没有得到有效锻炼,而且滋生了作弊的不良风气。如果对作弊现象不及时有效监管,还会形成辐射效应,这样就严重违背了开展APP阳光长跑“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教育目标;更谈上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制定APP阳光跑步方案时,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与特点,结合APP软件功能合理设置每天跑步时间段、每次跑步的距离和配速等。每天跑步时间段设置过短,大量学生会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里跑步,造成拥挤。应每天设置早上和下午两个时间段跑步,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运动习惯选择跑步时间进行锻炼,避免造成大部分学生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跑步,同时也便于今后对跑步过程监督与管理,部分高校全天化跑步,使得阳光跑步变得无秩化,跑步过程监管处于真空状态。如果设置跑步距离过短,学生运动时间少,达不到锻炼效果,距离过长,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完成困难,一般应在2-5公里范围内且男女生跑步距离有所区别。配速设置要适中,应要求学生是在“跑”中完成,而不是在“走”中完成。
开展APP阳光长跑活动已为各高校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力措施,学生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特别是对跑步过程性管理难度大。因此,建立专人负责、各部门协同管理体系。尤其是在跑步过程中易出现虚拟软件跑步和利用交通工具跑步作弊现象,要制定明确的处罚制度;建立以院、系和体育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学生会体育部职能,对跑步过程进行不定期巡查,减少“接力跑”、“代跑”作弊现象的发生,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外界环境会引起情绪的变化,优美的环境会令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在规划校园APP跑步线路时,可以结合校园特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校园自然风光设置跑步线路,及时排除在跑步线路上的安全隐患,改善照明设施,沿途增加鼓励性的宣传标语等,激发学生完成跑步的信念。让学生在优美、安全的环境下跑步,不仅能提升跑步的体验,同时也营造良好的跑步氛围。
充分利用宣传栏、在运动场地悬挂宣传标语等,广泛地传播健康理念。通过宣传,让全体师生深刻领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在阳光跑步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表彰,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阳光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综上所述,跑步APP是应时代发展而生,为我国高校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打开新的视野。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是开展APP阳光长跑活动有效措施。对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导全体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应该规划当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后,锻炼过程的指导与监管,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品质,磨练意志。让体育运动不再停留在锻炼身体的层面,通过体育运动,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塑造他们的完整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