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2019-11-03 12:46梁叁雄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9期
关键词:刘老师语感语境

梁叁雄

语感是学生对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在长期的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的能力。良好的语感是学生读懂文字并逐步走向作者心灵的桥梁。郭沫若曾言:“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反复诵读

新课标提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培养语感,要从朗读训练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着丰富情感的段落,指导学生把握朗诵的节奏、朗诵的语气,去体会这些段落的感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吟诵中品味,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生发出强烈的语感。《怒吼吧!黄河》中,“他的声音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段话中连续四个“时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光未然歌词中所描绘的黄河边的事情。笔者让学生反复诵读这组排比句,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快慢有致的语速去朗读,从“行云流水、欢快流淌”读出了黄河边上的人民快乐悠闲的生活情境;从“低回婉转、无比哀伤、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脑海里浮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比沉痛的灾难;从“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读出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这样,情感激发出来,强烈的语感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替换比较

我们知道,精彩的段落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用词特别准确,我们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让学生通过替换比较的方法去感受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猫》一课中,“猫会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笔者让学生把“踩印几朵小梅花”换成“踩了几个脚印”再去朗读、体会,一个“小梅花”就能让我们体会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就算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小猫跳上桌子来捣乱,踩上的小脚印也像朵朵小梅花那样可爱,作者内心对小猫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天上偷来的火种》中,“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笔者启发学生:“熬过”和“度过”有什么区别,让学生明确:“熬过”是指艰难地度过,“熬过”除了有“度过”的意思之外,更能突出人类没有火的生活是如何的艰难和痛苦,接着,让学生分别用“熬过”和“度过”进行比较朗诵,读出人类没有火的生活的艰难和痛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联系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文是一门延伸十分广阔的学科,我们可以千方百计地拓展朗诵的内容空间,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来培养语感。相关研究表明:生活经验越丰富,从中体会到的语感就越深刻。因此,经常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具体形象、设身处地地体会文中描写的情境。这样,阅读就能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即使课文中描写的人和事,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学生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的类似感情经验去感受,语感也能诱发出来。《理想的风筝》中写道:“有一次,刘老师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风筝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的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对于正常人来说,难以体会残疾人生活行动的不便,更不用说去理解刘老师蹦着一条腿去追赶放飞的风筝的困难了。笔者鼓励学生尝试用单腿在教室走廊里跳了两个来回,让他们感受了残疾人的不便和痛苦;再指导学生进行朗诵,体会身有残疾的刘老师是如何热爱生活的,从而体会到刘老师顽强执着的精神。这样借助生活的体验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体会生命的价值,感悟人生的意义,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进入语境

小学生的语感是伴随着清晰的形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培养语感要依靠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语文所创设的语境,借助语言来感受具体形象,領悟其中的感情。《明天更辉煌》一课中,笔者先和学生讲述了香港一百多年殖民史的屈辱,以及香港长期在祖国的支持下才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再通过香港回归的历史视频再现了香港回归的光辉时刻,让学生感悟到此境此情,中国人民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再引导学生在体会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情感。

有时候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语意会发生变化,我们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一个这样的老师》一课中,“‘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的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狡黠”的本义是狡猾奸诈,原本是贬义词。理解文中的“狡猾”,要进入具体的语境,课文说怀特森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用了一个小小的手段,老师是出自好意的,眼睛里包含着的是善意,再联系下文“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不难理解,这种贬义褒用的词,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引申出另一种意义,此处用“狡黠”更能体现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们对这些含义比较深刻、内涵比较丰富的词句,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去体味,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和情感体验,应不断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信宜市第五小学)

猜你喜欢
刘老师语感语境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春天的样子
语境与语境教学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幽默的刘老师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