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语言大学
表1 各节课连线题的数量
《新实用汉语课本》(英文版)的编写目的是通过语言结构、语言功能与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逐步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本书共14课,围绕几个外国学生在中国的生活及他们与中国朋友和教师的友情而展开的一些风趣的故事,并结合日常生活,介绍与汉语表达和理解有关的习俗文化。前6课在集中学习语音的同时,通过掌握简易的口语会话让学习者先接触多种基本句式;后8课则是语言结构教学的循环,逐个介绍并练习主要句型,使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初步掌握汉语基本句型。
连线题本身比较简单、明了,而且很主观,同时和单项选择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每个题就只有一个答案,但是比选择题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连线题的排列分布很规整,很好辨认,也提高了答题时的效率。以下为连线题的排列形式。
以第十四课为例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在第Ⅰ列的词全都是动词,而在第Ⅱ列的词全都是名词,这样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不仅可以了解词语的搭配,同时他们也能了解到各个词的词性,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整本教材共有47个连线题,前6课中,只有第三课有3个连线题,其他几课均无此题型。这些连线题所述的题号大概在第5题到第7题之间。而整本教材的每节课课后综合练习的大题数量在6到13个之间,总计138个大题,后7课的大题数量明显多于前6课。而每节课的小题数量在40到60个之间,总计673个小题。
前6课之所以没有连线题,这是因为选择的此本教材是属于入门级的教材,在第1到6课主要是教授学生语音,同时介绍最简单的会话。比如说,第3课的连线题最后完成组成的句子分别为:那是谁;林娜是我朋友;陈老师是中国人。这三个句子都属于最基本的主谓宾的句型。因为前6课注重语音,所以前6课的连线题很少。从第7课开始,这时学生的语音已经讲授完毕,主要讲解一些句型,所以,自第7课后,连线题的数量还是比较平均的。
1、练习的角度:直接以及间接地复习本课的课文,加深学生对常用词组和句子的记忆
本教材中的连线题的词语全都来自课文中所讲解的内容,只是有些词组是课文中直接出现的词组,而有的则是间接的词组,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的方式进一步的复习课文中的内容,加强自己的记忆。同时这些词组和句子全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使用的,这样也可让学生积累一些日常常用的词汇和短语。
例如,在第九课《他今年十九岁》中的课后连线题的词组最后组成的是词组分别为:参加聚会、祝贺生日、喝白酒、吃蛋糕。
但课文的内容为:
王小云:他是北京人。他爸爸、妈妈都在北京。星期日下午我们有一个聚会,祝贺他的生日。力波、大为都去,你参加不参加?
林娜:太好了!我当然参加。中国人过生日的时候吃蛋糕吗?
王小云:吃蛋糕。
我们可以看出课文中的内容为“祝贺他的生日”“我们有一个聚会,你参不参加?”但是在后面的练习中所出现的内容为“祝贺生日”“参加聚会”。这样就间接的复习了课文中的内容,同时有从另一方面教学生要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词语。而“吃蛋糕”这个词则是课文中原本就有的词组,这样就直接的复习了课文中的内容。
2、针对初级的学习者的特点,重点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句型和词组
本教材是属于入门级的教材,学习者在最初学习汉语的时候,我们要教给他们的就是最基本的汉语的句型和最简单但是经常用到的汉语的词组和句子,这样可以在汉语学习者的信中形成一种固定的学习汉语的模式。当他们把自己学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是,会增加他们学习汉语的信心,这就是在教授汉语入门级是所要注意的问题,当然练习题的编写和教材的编写也要注意到这些问题。
例如,第七课的课后连线题最后组成的句子是:他学习汉语;他们是我的朋友;我来介绍一下;林娜是留学生;我有一个哥哥。这五个句子都是汉语中字最简单的主谓宾句型的句子,而且这些句子都是他们刚来中国和别人交流最常用的句子。第十课课后的连线题组成的词组为:去上课、听音乐、买本子、跟他学、看报纸。这些同样也是最简单同时也很常用的词组。
在连线题中会体现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但是体现的不是太多。比如说,第九课的“喝白酒”,第十二课的“吃中药”,白酒和中药都是属于中国传统的东西,但是连线题对他们的体现也仅限于此。这是因为连线题本身简洁的特点,中国文化只能体现在这些词或者是简短的句子上,而要了解其真正的、背后的文化内涵,则需要其他附加的说明和讲解。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笔者选的教材是属于入门级,所以对于文化知识的体现不是太多,这也不是入门级教学所要教授的重点内容,所以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
词语内容实用性强,有利于提高汉语学习者实际交流能力;符合学习规律,做到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新实用汉语课本》的整体结构编排有很强的系统性,做到了由浅入深,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学习相对轻松了一些。前6课基本上没有连线题(除第3课外),句子从最简单的第三课的“那是谁”“陈老师是中国人”到第七课的“我来介绍一下”,短语从第八课的“几岁”“一张照片”到第十一课的“能来上课”“会说汉语”再到第十二课的“嗓子发炎”“有点感冒”,这些都体现了由浅入深的特点。
上文中已经提到过(见2.4),这是由于连线题自身的特点和教材的选择而导致的。
对于有些连线题,其答案如果不依赖课文那么就不是唯一的,也有的连线题中出现的词已经不是我们现在所常用的。
例如,第七课的课后连线题最后组成的句子是:他学习 汉语;他们是 我的朋友;我来介绍 一下;林娜是 留学生;我有一个哥哥。这是按照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连线所得到的结果。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拘泥于课文,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留学生;林娜是我的朋友。又如,第十二课的课后连线题最后组成的句子是:头 疼、发 烧、嗓子 发炎、有点儿 感冒、吃 中药。这是按照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连线所得到的结果。但是,如果不拘泥于连线题本身和课文内容,我们也可以说,嗓子疼、有点发炎。
第十四课后的连线题中有“念课文”这个词,个人认为现在我们大都用“读课文”而不是用“念”这个词,当然也会有人说“念课文”,但是“读课文”还是大家最常用到的。所以这样的词就会影响学生的实际应用。
通过对《新实用汉语课本:英语版(入门级)》的连线题的分析与评价,可以看出,该连线题的题型和相关的问题设置,大体上可以体现《新实用汉语课本(入门级)》的特点。因为都是学习汉语的初级学习者,在这种前提下,课本的重点首先就会放在语音的教学中,然后才会教授一些最简单的词语和短的句子,而这些特点也通过课后的连线题题体现出来。总体来说,连线题的设置比较适合初级学习者的学习规律。
但是,其中也会出现一些小的问题,比如,体现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以及应用性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笔者所选择的评价对象的限制,使得文化知识的渗透不够强,这些问题通过学习者的不断学习就会进一步改善。而另外的一些问题就会影响学习者使用汉语进行交流,以至于在交际中产生一些障碍,甚至会产生一些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所以在这些方面上还有待改进。笔者相信,通过对本书的不断地改进与修订,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改善与解决。
注释:
①谢代.从《新实用汉语课本》谈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