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PON1活性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诊断与病情程度的监检测效果研究

2019-11-01 07:20武艳琪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异位症外周血内膜

武艳琪

(周口市儿童医院妇产科,河南 周口 466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正常生育年龄女性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特别是有不孕史的适龄女性,目前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医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在我国普遍认可的是原位发展和种植说[1]。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对氧化应激起着重要的抗氧化剂作用,涉及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如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心血管病等[2]。本研究通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普通妇科病患者的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对比来分析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同时对比病情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变化情况,以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提供临床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择取同期因妇科疾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1997年修正后的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制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方法”把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Ⅰ-Ⅳ期,Ⅰ-Ⅱ期为微、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为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组患者年龄阶段26-34岁,平均(29.37±5.12)岁,其中其中Ⅰ-Ⅱ期患者28例,Ⅲ-Ⅳ期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阶段25-36岁,平均(30.45±4.93)岁。两组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观察组患者均经过宫腹腔镜手术,术中和术后经妇科专家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照组患者经专家诊断为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肺肾功能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严重系统性疾病、子宫恶性肿瘤。

1.3 方法 空腹8h后抽取静脉血约3ml,采用枸橼酸钠抗凝,2000r/min离心 5~10min,于-70℃保存。使用上海沪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取血浆,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3]。

1.4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外周血对氧磷酶1活性水平与病情程度分期的相关性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在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和文化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

2.2 两组患者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PO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对比()

组别 例数 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观察组对照组t P n=58 n=55 130.36±5.18 202.22±8.94 2.752<0.01

2.3 观察组内部病情不同分期患者的外周血PON1水平对比Ⅰ-Ⅱ期患者的外周血PON1水平明显高于Ⅲ-Ⅳ期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内部病情不同分期患者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对比()

表3 观察组内部病情不同分期患者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对比()

病情分期 例数 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Ⅰ-Ⅱ期Ⅲ-Ⅳ期t P n=28 n=30 160.33±7.18 129.22±3.94 2.215 0.029

2.4 统计学Spearman相关性分析 患者病情越严重,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越低,反之越高,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分期呈明显负相关性(r=-0.645,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4-5]。子宫内膜异位症受卵巢激素的周期性作用发生增殖、出血或者炎性反应,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痛经、不孕、月经异常、性交不适等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状,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育龄期妇女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人群,近年其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的乡村地区的发病率更高,主要是由于剖宫产、人工流产及宫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有关,情况严重的女性患者可能影响生育,或者发生恶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破坏家庭幸福[6]。目前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国内外有研究表明在正常生育年龄的普通女性人群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维持在10%左右,但有痛经史、不孕史的适龄女性当中其发病率超过50%[7-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是近100多年以来几代医学工作者的研究热门,自20世纪20年代的经血逆流学说提出以后,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多种学说也就应运而生,多数学者得出的结论都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家族遗传、生活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单独的因素都不能充分论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10]。经过无数学者多年的研究,目前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免疫机制、内分泌机制和血管生成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子宫内膜的种植、转移和生长等生物学行为可能是发病的关键因素[11]。

PON1作为一种糖蛋白,是高密度脂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普遍存在于人类血清和肝脏等组织中[12]。血清对氧磷酶的动物和体内实验表明,该蛋白可能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ON1基因产物的体外表达及基因治疗将成为可能,使其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13]。通过本研究发现,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明显要低于普通妇科病症的患者,与龚婷等[14]的报告相似。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程度与PON1活性水平的关系国内外也有不少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越严重PON1活性水平越低的。也有得出相反的结论,Bragatto[15]认为血清PON1活性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他的研究发现患者病情越严重则腹腔液中的PON1活性水平越低。本文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Ⅰ-Ⅱ期的患者PON1活性水平高于Ⅲ-Ⅳ期患者。由此可见,关于血清PON1活性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程度关系的研究仍有较大争议。

综上所述,外周血PON1活性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诊断与病情程度的检测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病例数较少,指标相对单一,这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大病例数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异位症外周血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