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协同创新引领医院质量管理水平全方位提升

2019-11-01 11:03宋林子李小莹张国君赵国光
中国医院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协同医疗医院

宋林子 杨 敬 李小莹 花 蕾 王 蕾 张 维 张国君 赵国光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同时,要求积极推进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其中“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需要尽早实现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医院要创新管理方式,制定医院章程,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各部门能动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向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现代化治理不断优化,力争实现到2020年基本形成可持续性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实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历经60余载,以协同引领各方面发展,以创新提升内生动力,向学院型医院和现代化医学中心不断迈进。

1 协同的提出及意义

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就要求应以协同的角度去研究医疗卫生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协同包括“上、下、内、外”的协同,即自上而下的目标协同、以客体需要为宗旨的服务协同、组织机构内部协同、组织机构间的协同[2],包含3个维度:决策制定过程的协同治理[3]、构建出一种良善的关系[4]、善治实现方式的协同治理[5]。

2 宣武医院的发展与积淀

宣武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的临床和研究为重点,承担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亦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老年医学系等4个学系的牵头单位。医院拥有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等10余所科研机构;牵头教育部、北京市8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医院承担着多项国家攻关课题,科技部863、973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获得了“中国质量奖”,开创了医疗机构获得此奖项的先河。宣武医院经历了61年发展与积淀,在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建设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积累,但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医院未来将以稳扎稳打的实干和不断创新的拼搏实现学院型医院和国家级医学中心的发展目标。

3 宣武医院的6个协同

3.1 党政协同,筑牢医院发展的稳固基石

1955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公共卫生局的请示,决定在宣武区(现为西城区)长椿街长椿寺旁筹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市级综合医院,后正式定名为北京市宣武医院。建院之初,医院树立了“一切为病人”的服务思想,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来自四面八方的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服困难,积极筹备开院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建院初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活跃,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勤俭办院,医院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在短短几年内,医疗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神经放射科等学科初步形成特色,并在医学界享有重要学术地位,取得了医院初创期的关键性胜利。

经历了60余载的发展,宣武医院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三甲综合医院。医院始终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政协同,坚持和完善党政共同议事制度,建立健全党政工作协同促进机制,在中层干部的选用、培养上推进交叉任职机制和岗位互换机制,不断提升各级干部对党政工作认知的全面性和统一性。第一,在医院领导班子层面,院长同时任党委副书记。院长和党委书记都在任职“一把手”岗位前相互交换过管辖部门,院长管理过宣教中心,党委书记管理过医保办公室。第二,在医院中层干部层面,临床科室人员可同时在党政部门兼职,成为“双肩挑”干部。第三,在支部层面,实行支部书记“双带头”机制,部分支部书记既是学术带头人,又是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带头人。在医院党政运行层面,党务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业务学术部门负责人之间建立起以职务和职责为基础的协同机制,为学科建设、人才梯队搭建筑牢坚实的发展基石。

3.2 医政协同,创新医疗质量管理模式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将全民健康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深入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在健康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及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宣武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各方面工作都面临很多新形势、新任务。医院一直秉承医政协同的理念,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共同提升全院质量管理水平。

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永远是医院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医疗服务提供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宣武医院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以更新管理观念、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执行力为路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管理工具和信息化手段,从实现精细化管理、注重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加强医政间协同4个方面提升医院质量管理水平,形成了“结构-过程-结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模式(图1)。

除此之外,医院不断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供组织保障,明确院长是医院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11个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度是医院文化的载体,医疗质量与安全要用制度加以规范。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和《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要求,制定医院医疗核心制度17项,保证每年修订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核心制度。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医疗安全培训,运用不定期抽查、定期检查、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多维度监督,规范诊疗全过程,保证医疗质量。

2018年,宣武医院荣获“中国质量奖”,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医疗机构。宣武医院主动对标国家级质量标准,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新时代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卓越管理的内涵与外延,走出了新时期医院卓越质量发展的道路。医学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仅意味着治疗,更意味着患者的就医体验不断提升,获得感持续增加。医院对于安全与质量的追求永无止境。

3.3 基础与临床协同,打造品牌学科发展平台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之初,按照宣武医院《新世纪发展战略及目标纲要》总体要求,医院发展建设突出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特色,以神经变性病和心脑血管病为重点,通过建立跨学科的特色诊疗中心和临床紧密结合的研究机构,推动医院发展进入新阶段。1998-2007年,全院共评出新技术、新业务等奖励项目163项,几乎覆盖所有临床科室,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2016年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在宣武医院落成,2017国家老年病临床医疗研究中心在宣武医院揭牌。在这两大国家顶级平台上,来自国际和国内的顶尖学者和医务人员将在此共同开展神经系统和老年医学的疑难危重症救治,运用多组学、干细胞治疗、影像智能决策、远程医疗、穿戴设备、脑机接口等技术,推动医学研究、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用医疗科技创新缔造人类健康的未来。2018年2月,作为类脑智能中心首个国际水准项目,“重拾行走计划”率先在宣武医院启动。作为亚洲首家加入到“重拾行走计划”项目的机构,宣武医院将建立联合实验室,探索外骨骼机器人在截瘫患者康复中的具体应用。还要建设类脑智能中心,中心依托宣武医院强大的神经学科优势,致力于通过类脑智能的手段研究和解决神经系统相关的疑难问题。以脑电信号分析技术、神经影像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为桥梁,寻求在高级脑功能保护、癫痫、认知疾病、神经血管和神经肿瘤等方面的重大原创突破。注重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努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类脑智能临床转化研究平台。

医学本身就是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才能有学科实力的持续提升。

图1 宣武医院“结构-过程-结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模式

3.4 医教协同,建设一流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宣武医院“十三五”规划中清晰勾勒出了医院的未来:以“患者为中心、职工为中心”为己任,通过打造“最强大脑”、打造最安全医院、打造创新型医院、打造智慧型医院、打造一流大学医院、打造卓越管理医院、打造人文型医院,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民满意的学院型医院和现代化医学中心”的愿景。提升医院学科发展水平,医教协同是重要的方法与途径。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直属医院,同时作为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院一直以教学、科研协同发展为重点任务之一。医院是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老年医学系、皮肤病与性病学系、核医学系4个学系的主任单位,拥有博士点24个,硕士点35个。1962年11月,医院首次接受原北京医学院21名实习生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任务,开创了医院规范医学教育的先河。1963年,医院被确定为北京第二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并于1964年起开始承担北京第二医学院医学生临床教学任务。1978-1981年,医院先后成立了13个临床教研室,配备较强的师资,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1979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3人。20世纪80年代,各科普遍开展教学查房和临床带教工作,这一举措使医学生、进修生以及国外交流生在专业学习上得到很大进步。现在本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60余名,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和享有政府特贴的突出贡献专家。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7个,包括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互联网医疗救治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所及中西医结合老年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中美神经科学联合研究所、神经病学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所、血管外科研究所、疼痛生物医学研究所、低氧医学研究所等机构。“十二五”期间,共获得科研立项46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49项,省部级课题116项,局级课题181项。获批经费32724.11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院共发表国内统计源期刊文章3902篇,SCI文章788篇,临床科研的投入和产出稳步增加。

3.5 人才协同,汇聚潜力发展软实力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重要的一方面,并且要形成学科特色,作为大学直属医院,学科建设更要做到有实力。而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人才培养要以人为本。

医院始终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广泛开展汇智工程,加大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和竞争机制,细化各层次人才的评选条件和资助力度,为人才提供和谐的学术环境、有力的科研创新平台和宽容的人文环境。同时,医院持之以恒地开展学科建设评估,不遗余力地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支持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团队建设,推动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实现资源整合,走出了“守正创新,知行合一”的学科管理之路,不断向着“学科建设有实力,患者安全有保障,员工幸福有提升”的“三有”目标迈进。

人才协同就要做好3件事:第一,要跟随国家战略部署的学科发展节奏,从整体考虑医院学科布局。第二,要明确发展目标,统一学科建设标准。第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做好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要用好两类人:已经将科学研究做出成绩的人,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强大潜力的人。要处理好3个关系:处理好同行业机构的关系,处理好医院内部的各种关系,处理好综合发展与专科特色的关系。宣武医院将不断提升水准,达到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以及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以实力强劲的神经科学带动多学科协同发展,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学科平台建设。

3.6 文化协同,强化医院内涵建设

任何一家医院、企业或机构都必须要有目标、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宣武医院的办院宗旨是扶伤济世,精勤修业;愿景是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民满意的学院型医院和现代化医学中心;使命是医患携手,勇于担当,守护生命,促进健康;核心价值观是患者为先、履行承诺、挑战极限、团结友爱。作为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学直属医院,宣武医院既要担当医疗保障职责,满足百姓疑难危重症疾病救治的需求,同时又要履行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这就需要进行医院文化上的协同发展,寻求3700职工在文化上的共识,为百姓服务,为健康中国的尽早实现尽职尽力尽责。

医院发展61年来,以“诚、勤、严、精”为院训,同样也可以看作其质量管理的高度凝练,诚为本,大医至诚;勤为径,业精于勤;严为基,谨严律己;精为道,精益求精。站在新时代,医院精神的内核将汇聚成发展的动力和未来的希望,那是患者康复的希望,是医学进步的希望,更是健康中国的希望。在新的起点,医院提出“水”文化和“守正创新,知行合一”的发展理念。医院新地标——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建筑酷似神经学颅脑造型,环形意向水系,寓意生命之水点开智慧涟漪;而建筑外立面纹理,象征智慧之波的传递;建筑内部的中庭,则宛若大脑中的脑室,医院的发展正是以滴水穿石、积水成渊、海纳百川、水天一色的气魄与胸怀迎接未来的希望与挑战。守正,意为恪守正道,一是坚持和践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二是坚持医院发展积累的科学的、可执行的文化、制度和做法。

医院正是秉承“守正创新,知行合一”的理念,围绕患者和职工这两个中心,以“诚勤严精”为精神内核,不断向着“学科建设有实力,患者安全有保障,员工幸福有提升”的目标迈进,在追求卓越质量管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助力健康中国。

猜你喜欢
协同医疗医院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