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罗女士
1968年11月,还未高中毕业的我和很多同学一样,离开城里的家,开始了“上山下乡”的生涯。当时,我只在插队的地方干了一年农活,后来因为当地的学校缺老师就做起了乡村民办教师,而这一做就整整做了一生。
现在偶尔和儿女们聊天,谈起我为何不返城这件事,儿女们很不理解,他们认为当时城里和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差太多。其实,后来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回城,我都没有动摇,一心惦记着那三尺讲台。我和孩子们相处久了就有了感情,认为自己一定能够教好书,让孩子们走出农村,将来到城里谋求大发展。我年轻时真的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再到后来,在农村与我现在的老伴相识,我就更走不开了。
想起年轻时的经历,别说儿女不理解,就连现在的我对自己当时的坚持也很意外。记忆中,我自己烧火做饭,冬天屋里冷得像冰窖,物质条件和城里的家根本没法比。后来嫁人,老伴家里很照顾我们,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可两个孩子相继出世,嗷嗷待哺,日子也不好过,直到1995年左右,孩子们大学毕业,日子才渐渐好过起来。
可不管怎样,当民办教师那些年的经历始终让我刻骨铭心,那一段经历记录了我从年轻到中年再到老年的所有故事。其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和班里一名最淘气的孩子起争执,他做了坏事,我教育一番,他仍不改过,我实在气不过就失手打了那个学生,当时非常害怕,怕学生家长上门找我麻烦,为此整整一夜没敢睡,但是那个学生家长并没有找我。第二天我去问那个学生,那个学生说,他根本就没跟家长说,因为是他自己做错了事。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后来我常对自己的孩子(女儿也当了老师)说,一定要为人师表,善待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我这个民办教师教了30多年的书,直到50多岁才走下讲台。退休后,我就跟着孩子回到了城里生活,目前的生活重心是和老伴游山玩水,有空闲就去家里的小菜园劳作,一来锻炼身体,二来种些自己喜欢吃的时令蔬菜。
亲朋好友跟我聊天时,经常谈起当今社会的变化。我每次都很严肃地说,相比过去,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融洽了,社会变和谐了,每家每户的经济条件都好了,除了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世界也很丰富多彩。就像我的家庭,我就觉得很满足,自己和老伴每月有好几千块钱的退休金,孩子们的收入也都不错,我还能在社区的老年大学里讲点课,发挥余热,这日子过得别提多带劲了。对于我来说,生活过得有奔头,就是自己活着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