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证研究

2019-10-31 01:35沈莉萍张伟东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社会责任感通识教育

沈莉萍 张伟东

摘  要: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之中,社会责任感是热点之一。广义的社会责任感,包括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人类责任感六个维度。通过实证研究,通识教育(军事理论课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大学生自我责任感这一维度是社会责任感(广)的6个维度中得分最低的项;男女学生之间和有无学生干部经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存在显著差差异。建议:因材施教,教学适时融入自我责任感相关内容;同等对待,提供同样的学习和培养机会;学生干部带头,带动和影响全体学生社会责任感;继续发发扬通识教育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国防教育;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4-0049-06

大学通识教育面向学生全体,面向大学全程,面向学生未来,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相融合、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融合;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有教养、有涵养、有素养、有一定成功素质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系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之中,社会责任感是热点之一。根据意大利思想家朱塞佩·马志尼等人对责任感的分类,可把复杂的责任感体系大致分为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1]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对他人、对社会承担的任务、职责和使命。从概念范畴来看,社会责任感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社会责任感包括了自我责任感,责任个体融入社会之中;而狭义的社会责任感是指除自我责任感之外,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从内容来看,社会责任感的内容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个体对其周围的人和事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会有所不同。

虽然有不少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社会责任感的含义进行探讨,但仍有一定局限性,笔者更为赞同将各个观点进行整合。社会责任反映着个体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个体应充分利用社会赋予的责任权利,自觉承担起对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即广义的社会责任,包括自我责任、家庭责任、他人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人类责任六个维度[2]。

一、研究现状和问题提出

社会责任是心理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通过知网(CNKI)检索可以发现关键词为社会责任的期刊论文为7537篇[3],硕博论文1057篇[4],关于社会责任的期刊论文与学位论文数量可谓众多。其研究内容总体可以分为: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研究、社会责任感的成因研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社会责任感其他应用研究等。研究现状可归结为:

(一)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范式“重思辨,轻实证”

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缺乏对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系统性的、规范的实证研究。有学者对近20年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范式进行了精确统计,发现实证研究仅占5.1%而这部分的实证研究中,大都采用自编的简易调查问卷,根据预设的调查目的涉及相关的问题和选项,以各个题项的百分比来分析调查结果。此类描述性统计方法可以获得一些数据的基本特征,但难以揭示数据背后的复杂规律。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侧面,且研究主要建立在思辨的基础上,或者是现象的描述和罗列,或者是问题的归纳和总结,缺乏较为规范的从扎实研究假设,到科学的问卷设计,到合理的抽样调查,严谨的数据分析,最后证实或者证伪研究假设的实证研究。

(二)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模式“重描述,轻分析”

首先,对社会责任感的概念研究多是描述,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有的是从教育学角度,有的是从心理学、政治学角度,有的仅考虑了认知的维度,有的仅限于情感的视角,建立在不尽合理的概念界定基础之上的问卷调查,自然代表性和说服力相对有限。其次,目前对大学生社会責任感现状的描述较多,但是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相关原因的深入的理论分析、阐述较少。专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德育专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专门研究非常有限。

(三)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内容“重两端,轻中观”

有关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要么从宏观层面分析和阐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较少考虑微观层面社会责任感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要么从微观层面研究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方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自我意识、人格)和中间环节(如家庭、学校)。此两种研究固然有着不可或缺的学术价值,但都有一定失之偏颇,难以对社会责任感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教育、培养的路径与策略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四)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内容“缺乏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角度”

尽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较多,但对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军事理论课)教学进行研究还是空白,笔者的研究目的旨在提高浙江大学军事理论课教学水平,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核心素养提高,引领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研究构思和假设

(一)研究构思

厘清现状,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提出对策。厘清现状是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研究背景、原因并提出研究意义、研究问题和假设,进而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概念界定并引用相关《大学生社会责任调查问卷》;发现问题是通过在第一次军事理论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调查,经过一个学期教学之后,在最后一次课堂上,再用同样的调查表对同一批学生进行调查;找出症结,提出对策是指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T分析),查找学生接受军事理论课教学之后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有没有形成变化,形成分析对策。

(二)研究假设

1. 男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差别。

2. 学生在不同学科类别(自然、社会学科)间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差别。

3. 学生干部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通识教育(军事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证检验

《大学生社会责任调查问卷》引用郑静[2](2015)和王滢琳[5](2015)已采用的社会责任感问卷,使用问卷星(https://www.wjx.cn/)和在线SPSS分析软件(https://spssau.com/)进行数据分析。

二次被调查的学生都是笔者授课的学生,都属于同一群体。二次调查前后间隔3个月,收集有效问卷1007份;其中男生585名(58.09%);女生422名(41.91%)。回收答卷来源分为三个渠道,具体如表1所示:

(一)男女大学生间的社会责任比较

1. 第一次调查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一)(ID:27096722(1))发放时间是2018年9月12日,共收集有效问卷505份。男生298名(59.01%),女生207名(40.99%)。

从表2可知,利用t检验(全称为独立样本t检验)去研究性别,对于社会责任(广)及其6个维度,共7项的差异性。从表2可以看出:男女学生的样本对于人类责任,集体责任,自我责任共3个维度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男女学生样本对于人类责任,集体责任,自我责任3项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另外男女学生样本对于社会责任(广),国家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共4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男女学生样本对于社会责任(广),国家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有着差异性;其中社会责任(广),国家责任2项呈现出显著性(P<0.01)。

第一次调查否定了研究假设1,即男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呈现差别,女生比男生呈现出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

2. 第二次调查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问卷(二)(ID:32207239)发放时间是2018年12月12日,共收集有效问卷502份。男生287名(57.17%),女生215名(42.83%)。

从表3可以看出:男女学生样本对于自我责任感,共1维度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意味着男女学生样本对于自我责任感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另外男女学生样本对于社会责任(广)及所属的人类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5个维度均呈现出显著性(P<0.01),意味着男女学生样本对于社会责任(广),人类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共6项均呈现显著差异性。

第二次调查否定了研究假设1,即男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呈现显著差异性,并且女生在人类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等5维度也显著高于男生。

3. 二次调查综合

为了更好验证研究假设,通过在线SPSS分析软件(https://spssau.com/)把二次数据文档进行合并,以下的检验也采用了二次调查综合的数据进行。

从表4可以看出:男女学生样本对于自我责任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男女学生样本对于自我责任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另外男女样本对于社会责任(广)及归属的人类责任,国家责任,集体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5个维度,共6项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意味着不同男女学生样本对于社会责任感(广),人类责任感,国家责任感,集体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有着显著性差异性。

二次调查综合否定了研究假设1,即男女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呈现显著差异性,

(二)不同学科类别(自然、社会学科)学生间的社会责任比较

浙江大学除军事学科外以外,其余学科门类齐全,可分为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二类,自然学科包括工学、农学、医学,社会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根据二次调查综合统计,社会学科学生326名(32.37%),自然学科学生681名(67.63%)。

从上表5可知,不同学科类别学生样本对于社会责任(广)及归属的人类责任,国家责任,集体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自我责任6个维度,共7项均不会表现出差异。

肯定了研究假设2,即不同学科类别(自然、社会学科)学生间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差别。

(三)是否具有学生干部经历的社会责任比较

被调查的学生样本中,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497名(49.35%),不曾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510名(50.66%)。

从上表6可以看出: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样本对人类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共3个维度没有表现出显著性(P>0.05) ,意味着是否有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的人类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没有影响,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另外是否有学生干部經历对大学生样本的社会责任(广)及所属的国家责任,集体责任,自我责任3个维度,共4项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意味着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广),国家责任感,集体责任感,自我责任感比没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的相应维度更高。

肯定了研究假设3,即学生干部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通过国防教育之后的社会责任比较

二次被调查的学生样本都是笔者授课的学生,都属于同一群体。二次调查间隔3个月,即开学第一节课和期末结束最后一节课;为检验授课效果可采用配对T检验[6]250-251。

从上表7可知,利用配对t检验去研究实验数据的差异性,从上表可以看出:总共7组配对数据,其中有1组配对数据会呈现出差异性(P<0.05)。即国家责任(1)和国家责任(2)之间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t=2.51,P=0.01),国家责任(2)的平均值(4.25),会明显高于国家责任(1)的平均值(4.15)。其它6组配对基本一致,没有出现差异性。

否定了研究假设4,通识教育(军事理论)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具有明显作用。

四、分析对策

(一)因材施教,教学适时融入自我责任相关内容

根据实证检验,女生的社会责任(广)及所属的人类责任,国家责任,集体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5个维度均项显著高于男生相关维度。说明女生相对于男生而言,更可布置任务和施予重任。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通识教育(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男女学生分组教学,团队互助,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式。

男女学生在自我责任这一维度表现是一致的,另外二次调查综合自我责任得分男(3.81±0.55)女(3.82±0.54),普遍低于社会责任(广)及所属其它5个维度的相应得分,即自我责任这一维度是社会责任(广)的6个维度中得分最低的项,说明大学生自我责任感这方面还有待加强教育。根据“课程思政”[7]的要求,在通识教育(军事理论)教学过程适当也可把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责任感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之中。

(二)同等对待,提供同样的学习和培养机会

学校不同学科类别(自然、社会学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差别,而且不同学科类别学生在社会责任所属的6个维度也不存在差别。

浙江大学是侧重理工科的综合类大学,学生数也以自然学科学生为主;在全国大学专业排名上,与社会学科类专业相比,往往也是自然学科类专业更靠前。但根据实证检验,不同学科学生的社会责任没有差别,也可就是说文科理科的学生都能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通识教育(军事理论)过程中应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学校相关部门应给不同学科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和培养机会。

(三)干部带头,带动和影响全体学生社会责任感

社会民众普遍认同担任干部的大学生更有责任心,在人才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实证检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即学生干部比非学生干部的社会责任感更强。学生干部在社会责任的3个维度(国家责任,集体责任,自我责任)均比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得分更高。学生干部在社会责任的3个维度(人类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没有区别。

在通识教育(军事理论)过程中应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带动和引领全体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全体学生的国家责任,集体责任,自我责任。我们也应认识到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人类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3个维度是没有区别的,但这3个维度与自我责任维度相比得分不算低,还不是教学关注的重点内容。

(四)继续发发扬通识教育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军事课程属于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的课程。根据实证检验证明经过军事理论教学之后,学生的国家责任有所提高,并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t=2.51,P=0.01)。虽然通识教育(军事理论)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具有明显作用,但是社会责任,人类责任,集体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的得分有所提高,只是还没达到明显程度。

说明通识教育(军事理论)对于提高大学生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后应持续发扬通识教育(军事理论)的积极作用。

另外,自我责任在通识教育(军事理论)前后,都处于得分最低的状态,说明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有待提高。但这也不是具体哪一门课程可以解决和提高的,应在相关课程教学之中融入自我责任相关内容,以提高大学生自我责任感的水平。

综上,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结论提出了对策,但只是社会责任研究的冰山一角,仅仅是一所大学抽样调查,对其他大学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还需要验证。从纵向而言,进入大学前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因素的探索研究,大一至大四直至毕业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变化的追踪研究;从横向而言,不层次类型,不同地域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比较研究等都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注释:

(1)https://www.wjx.cn 形成的编号。

参考文献:

[1] (意)朱塞佩·马志尼. 论人的责任[M]. 吕志士,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67.

[2] 郑静. 广东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3] [DB/OL]. http://nvsm.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

[4] [DB/OL]. http://nvsm.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DMD.

[5] 王滢琳.基于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调查的教育管理问题研究[D]. 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5.

[6] 张厚粲,徐建平.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 邱开金.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 中国教育报,2017-03-21.

Abstract: Military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ener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core literacy,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one of the hot spots. Broad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cludes six dimensions: self-responsibility, family responsibility, others' responsibility,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nat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human responsibility.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general education (military theory) help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national responsibility; The dimension of College Students'self-responsibility is the lowest among the six dimension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and college students with or without experience of student cadres. Suggestions: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and integrate self-responsibility into teaching in time; Equal treatment, providing the same learning and training opportunities; Leading by Cadres, Driving and Influencing th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All Students; Continue to carry forward the positive role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words: general educati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社会责任感通识教育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