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背景下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9-10-31 01:35蒋科军吕莉敏鲁庆杭卫星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践与思考教学模式

蒋科军 吕莉敏 鲁庆 杭卫星

摘  要: 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具有培养中、高级汽车车身修复人才的重要职责,然而目前该专业距离行业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从岗位特征及能力需求入手,分析了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存在的问题。在岗位背景下,重构了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经过教学实践,该教学模式重构使得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在教风学风、学生技能水平、教学内容标准化、教学评价与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了积极的变化。

关键词: 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 岗位背景; 教学模式;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4-0025-05

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是当前的热门专业,该专业以汽车后服务行业中的汽车保养维修、汽车钣金修复、汽车车身测量与校正、汽车油漆调色、喷漆、汽车美容与装饰等职业岗位为目标,培养中、高级汽车维修人才[1-3]。鉴于汽车构造复杂、类别繁多,故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具有知识面广、行业分类细、实操特性强等特点。与其他中职专业相比,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车身修复及维修技术的不断更新,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更加凸显出专业性和实践性。另外,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维修企业对钣喷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呈明显上升态势,该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奇缺,已成为困扰汽修行业扩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许多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教学内容背离行业的情况非常严重,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建设落后,教学标准与要求非常模糊。这些情况直接导致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直接进入工作一线,仍需要长时间的实习与技能培训才能具备行业岗位所必须的技能与知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提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适应度,笔者基于车身修复及维修行业的特征与需求,并参考自身在中职院校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一、汽车车身修复岗位的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汽车车身修复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汽车车身修复主要包括汽车车身钣金件的整形修复、钣金件的油漆涂装两大内容。当前汽车车身修复岗位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5]:(1)汽车车身修复在整个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利润占比越来越大,在很多汽车维修单位,最大的利润来源都是汽车车身修复业务,这导致汽车车身修复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强度都非常大,需要汽车车身修复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2)维修工具日趋高科技化,但手工作业仍是主流。汽车车身修复是一个技能性非常强的岗位,维修手段多样,维修内容与范围也千差万别,虽然现有的车身修复工具在不断换代更新,但要实现自动化,仍不现实,手工操作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是汽车车身修复岗位的主要作业方式。(3)汽车外形越来越多样化,整形技能要求高。尤其是轿车,车身造型在市场选择下越来越复杂多变,车身材料也日趋多样化,这对汽车车身修复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修人员必须掌握复杂外形的修复工艺。(4)汽车车身修复的常规业务以中小型碰撞事故修复为主,这与交通事故发生规律是一致的,交通事故中,中小事故占绝大多数,这使得汽车车身修复岗位的工作非常琐碎枯燥。大量重复劳动会降低维修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激情,所以需要汽车车身修复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较好的职业道德,否则无法无法保持长期稳定就业。

二、汽车车身修复岗位的能力要求

汽车车身修复是汽车维修企业的关键岗位,笔者走访了常州及周边城市近40家汽车服务4S店和大型汽车维修企业,对汽车汽车车身修复岗位的能力需求有了深入详细的了解。

(一)技能要求

汽车车身修复岗位的技能要求是指岗位从业人员要能遵照维修技术标准和安全作业准则,为客户车辆提供车身钣金整形及油漆喷涂修理服务。技能要求是汽车车身修复岗位最为重要的能力要求,其中最为关键有:车身钣金整形、汽车大梁校正与测量、车身焊接、油漆调制、油漆喷涂以及车身与内饰零部件的拆装。

(二)持续学习能力

当前汽车车身修复的设备不断更新,汽车车身修复的新工艺也层出不穷。汽车车身修复岗位从业人员需要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否则很快就会被岗位所抛弃。

(三)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汽车车身修复工作一般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汽车车身修复岗位从业人员必须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才能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做好汽车车身修复工作。此外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以及服从调配、乐观的精神面貌也都是汽车车身修复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要求。

三、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汽车行业发迅速,尤其是技术上不断提升,伴随而来,车身材料和结构也发生巨大變化。这导致了汽车车身修复人才培养的条件不断提高,尤其是实训实验环节,需要不断更新维修设备,耗材使用量也是水涨船高。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6-8]。

(一)教学模式与学情不匹配

当前中职生源质量普遍较差,中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认知理解力以及行为自律性都相对不足。对于这些学生,理论教学难度相当大,需要调用各种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才能确保他们有持续学习的动力。

然而,很多中职学校在开办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是课堂大班教学,采用讲授方授课,这对于技能性很高的汽车车身修复专业而言,是非常不合适的。

(二)师资再教育效果不明显

为了提升中职师资质量,我国各级政府开展了众多的培训计划和技能比赛。汽车类的中职师资培训也非常多。但是由于汽车车身修复需要长时间实训练习才能有所提高,实训过程中耗材又多,所以很多培训班并不把汽车车身修复列为培训内容,即使列为培训内容,在培训时,也只是让受训教师观看一下操作过程,或是体验性地操作一下。导致现在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师资水平不够,大部分教师都缺乏技能和经验。另外由于体制原因,学校对技能提升缺乏足够的激励,这些教师也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

(三)生师比大,无法实现小班化教学

近二十年来,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迅速,在校园建设、设备与耗材投入上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生师比依然很大。在2010年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工作会议,时任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葛道凯曾说到2020年全国中职学校生师比要达到16∶1。但是目前在中国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中职学校生师比数字为19.68∶1,距离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即使在职教发展相对较好的江苏省,中职学校生师比数字也仅仅刚刚跨过16∶1。扣除掉行政、后勤等一些非专任教师,估计隐形的生师比数字还要扩大15%左右。反观德国、日本、英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生师比一般在10∶1左右。生师比大,则无法实现小班化教学,这对于汽车车身修复专业而言,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四)原创教材少,教材步伐跟不上技術发展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元素,是学科内精华知识的书面展示。教材不是一般书籍,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专门研究并编写的读本,只适合于特定阶段学生的学习。目前我国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专业教材不算少,但原创教材少,很多教材内容滞后,雷同多且缺乏针对性,很多教材都是高职甚至是大学教材的翻版,与当前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学情严重脱节。所以现在很多中职学校都急需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专业教材。此外,教材的形式也缺乏创新,对于当前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多媒体教材已是必然趋势,教材内不仅需要静态的文字图形描述,还需要配套动画、微视频和语言解说。只有多方位直观展示授课内容,中职学生才能充分领悟原理与内涵。

四、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教学模式重新构建的思路

在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9]中,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代号082600)属于是交通运输大类专业,该专业主要面向汽车钣金整形修复、车身涂装修复以及汽车美容装饰方向,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掌握汽车车身修复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

既然要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基于岗位背景构建教学模式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就业岗位所必须的技能,才能让学生适应生产环境。

(一)教学模式必须综合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以及教学具体的实施与评价

教学模式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一般可以认为是一种教学活动的结构、程序与方法[10]。以往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往往由某一个领导主观决定教学模式,原因可能是看到别的学校这么搞很好,或者是现在流行这么教学。而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其他客观因素没有太多考虑。最后的结果常常是教师抱怨连连,学生也是赶场子看热闹,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所以笔者认为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重新构建教学模式,必须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以及教学具体的实施与评价[11]。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教学场所、师生关系、课题氛围等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关键性影响。根据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的观点[12],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温馨、丰富、新颖的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教学资源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狭义上一般可以理解为教学师资、教学仪器设备,以及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资源肯定是越多越好,但在有限办学经费的限制下,肯定有取舍。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在教学模式制定时,必须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依据现有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管理主要指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在中职学校一般会有教务部门专门做教学管理,一线教师往往听从教务部门的安排,这对教学模式的制定是非常不利的。教学管理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主导,从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的协调与控制、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融入教学模式中,从而可以对教学各要素的统筹运用,实现最佳效果。

(二)教学模式必须反映岗位背景,有生产特征

岗位背景主要是指岗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评价方法以及岗位素养要求。目前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学生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无法适应企业环境,不能融入岗位背景。所以笔者认为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必须基于岗位背景重构教学模式,首先专业教学内容必须贴合并体现岗位的工作内容,除了常规的理论基础课程和技能培训课程,还要加入车间5S管理、常用仪器维护与修理、常用零件及耗材管理、汽车车身修复质量评价与管理、岗位安全常识、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培养等内容,让教学内容贴合岗位实际需求,让学生学到今后工作中能用得上的技能与知识。其次,教学环境要具有生产特征,要在学校内模拟汽车车身修复车间建立教学环境,成绩评定也要兼顾生产特征,要引入生产质量考核机制,要以达成生产质量为重要标准,要以培养学生的岗位素养为首要目标,力求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毕业生入职后能立即在岗位上独立作业。

(三)教学模式要突出实训实践教学,注重理实结合

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教学模式要突出实训实践教学,这是由该专业的特性决定的。课题组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的大量调研,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该专业目前绝大部分毕业生入职后,不能快速发挥效用,他们对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毕业生的最大期盼是增强技能水平。基于中职教育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办学理念这一大前提,笔者认为,现有教学模式对实训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增加技能强化训练环境。在做与练的同时,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理实结合,让学生知道如何干的又快又好,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学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后碰到新问题,才知道如何去分析、解决。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才能确保教学的标准化与持续改进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已往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教学评价,大多局限于通过书面考试。这在当前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教学模式重建中肯定不再适用,必须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笔者认为必须把汽车维修企业员工考评内容引入教学评价,从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水平、团队合作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全方位构建统一、稳定的评价内容,从评价细则、评价流程、评价人员安排以及评价分析与反思等方面构建标准的评价机制,从内容上、制度上确保教学内容的标准化与持续改进。

五、教学实践及其效果

(一)实践

为了检测教学模式构建的效果,笔者在江苏省武进职教中心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开展了试点探索,重修构建了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工作如下:

1. 重塑实践教学

由原来的演示教学、讲授式教学转变为教-做-评融合的综合实践教学,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环境全部改为车间环境,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生师比由原来的18∶1降低为6∶1,基本实现小组化教学[13]。实践教学课时占比由40%提高到65%。进厂实习阶段,利用校中厂的便利条件,在厂区开设技能小教室,让老师和工厂师傅手把手教授技能。

2. 教学内容标准化

重新制定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大纲的知识点全面服务于技能培养,实践教学大纲中吸收了车身修复、车身涂装项目省赛、国赛的内容及要求[14]。对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每个重点技能项目,都编写了标准的操作工序文件和项目指导书。

3.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专业理论课程全部理实一体化教学[15],教学过程中注重平时学习评价,增加单元测验。课程考核采用教考分离方式进行,侧重于知识的应用,而非知识点的简单记忆。考核方法也由纯笔试改为笔试、面试、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实践课程的评价环节细化,由总体评价转为阶段性评价,确保学生每一项操作都有评价。所有专业课程的总结与反思必须有落实措施,确保课程能持续改进。

4. 优化教学环境

建立作品展示区,把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对工艺质量有直观认识,同时也可以在学生中间形成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对教室进行车间化布置,把教室划为实践操作区、休息讨论区、讲解展示区等功能分区。优化小组成员结构,在小组内建立较好的互助氛围,培养组员领导与协作能力。

(二)效果

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主要成果如下:

1. 提升了学风与教风

目前专业课堂内,师生互动非常活跃,学生课堂睡觉、玩手机现象已杜绝,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项目化教学法与案例化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已基本全面覆盖,专业教师基本都接受了“双师”化的转变。本学年该专业多次的考核成绩平均分都超过了80分,比往年有明显提高,无记名的学生评教、老师评学的满意度已达到96%。

2. 学生技能水平有显著提高

本学年该专业中级工考核一次通过率达到92%,有18人(占比50%)在企业实习时就已能单独顶岗作业,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收到企业的肯定。

3. 优化了教学管理机制

降低了专业课堂的生师比之后,老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为此,对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教学管理机制进行了优化。教学管理的主导权转移到教学系部一线,所有教学计划及安排都有专业老师共同制定,各类教学资源的使用基本实现了最佳统筹,确保了小组化教学后,师资、实验实训场地、仪器设备等资源的有序协调使用。

4. 丰富了教学档案

由于各项教学工作都进行标准化建设,所以各类教学文档也都趋于规范,专业建有专业资料室,每门课程建有专业资料柜。在今年的两次教学检查中,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受到一致好评。

5. 规范了课程教学

在教学模式构建中,一线老师的主体作用被特别强调。课程大纲由专业课程组起草撰写,由教研室集体讨论定稿,所有老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非常熟悉,所以在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杜绝了随便上课、因人设课等問题。

六、结语

在岗位背景下重构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由于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高技能特性,笔者把岗位背景融入教学模式,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标准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并进行了教改实践。实践结果表明,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在岗位背景下重构教学模式之后,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可以认为这种教改探索是符合当前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实际学情的。

参考文献:

[1] 张启森. 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2015(6):84-85.

[2] 李天元. 浅谈中等职业院校车身修复专业现状[J]. 山东工业技术,2015(18):250-251.

[3] 汪洋. 中职院校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案的探索[J]. 中国农村教育,2018(5):19-22.

[4] 冯培林. 小议汽车钣金维修在维修技术中的地位[J]. 汽车维修与保养,2005(8):47-48.

[5] 高月鹏,张湘衡. 论汽车维修钣金工的技术发展[J]. 汽车维修与保养,2017(9):96-98.

[6] 李贤林. 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 交通职业教育,2010(1):7-10.

[7] 韩章. 中职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初探[J]. 求知导刊,2013(2):120-121.

[8] 廖华丽.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1):109-112.

[9] 中国教育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中等职业学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EB/OL]. [2019-06-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412/t20141230_183186.html.

[10] 叶丽新. 走出“假性“繁荣——浅论我国教学模式理念的模糊性及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54-57.

[11] 陆晖.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J]. 教育,2013(1):46-47.

[12] 杨红岩. 有关蒙台梭利教育的错误观念浅析[J]. 基础教育研究,2017(15):76-78.

[13] 蓝月祥. 例谈小组合作对中职汽修教学的推进作用[J]. 汽车实用技术,2018(2):186-187.

[14] 张学海. 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雪佛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竞赛浅析(下)[J]. 汽车维修与保养,2013(6):102-103.

[15] 张松泓,王明绪.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中的应用[J]. 辽宁高职学报,2017,19(3):57-59.

猜你喜欢
实践与思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性本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