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摘 要 中考历史,考察的不仅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科素养”。具体来说包括五点,第一、唯物史观,第二、时空概念,第三、史料实证,第四、历史解释,第五、家国情怀。历史学科的任务是在此五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立德树人。当前广东省中考两大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材料题,材料题分值有上升趋势,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尤其能够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即论从史出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材料题是失分的主要题型,成为取得高分的瓶颈。因此,对于材料题的备考策略尤显重要。而材料题的出题思路则更全面的体现出考察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能够在准确的把握出题特点及设计思路的前提下,掌握学生失分原因,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策略以应对中考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中考历史材料题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失分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1材料题命题特点及所考察历史核心素养
材料解析题的材料来源有史学经典、历史文献、名家专著、优秀学术论文、历史档案、权威网站图片、课本、地图册、领袖讲话、历史图片、专业期刊、新闻稿件、纪念邮票等。
近几年的广东省中考材料题主要呈现了以下特点:
(1)材料来源愈加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历史文件和统计资料图等,突破了教材的范围。旨在考查学生甄别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更广范围的涉猎历史知识。(2)设问以“新情境”的方式呈现,不单纯是过去直问直答的方式,且设计了有关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问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归纳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8年26题第2问,根据材料概括招商局有利于“实事大局”的依据。(3)设问层次化,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几段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问题设置方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简入难。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言简意赅、直击要害,层次和条理分明。(4)最后一问往往是总结概括前面几问。如2017第26第4问: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或心系核心价值观,体现出让学生以史为鉴,解决当今热点时政问题的能力,用已有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正如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5)体现全球史观。尤其体现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横向联系。如2016年27题第1问: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相同困境.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日清战争”又称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给东亚国际关系带来了什么变化?
总体来讲,考察学生以下能力:(1)理解辨析历史信息能力;(2)历史时序、置于环境下分析能力;(3)客观叙述历史事实能力;(4)归纳概括比较历史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5)正确解释历史事件,认识事物本质能力;(6)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解能力;(7)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提出独立观点的能力。
从具体设问来看,问题种类基本可以概括为四类:(1)背景、原因、经验。属于原因类;(2)事件、結果、态度、主张,属于内容类;(3)地位、影响、启示、评价属于影响启示评价类;(4)特点、变化、不同之处、共通之处属于比较类题型。
而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看原因类、评价类、影响类属于历史解释。内容类则属于唯物史观。启示类则属于核心价值观即家国情怀、而比较类如特点、变化、异同则体现史料实证。
2学生失分原因剖析
(1)缺乏时空概念、纵横联系。如某模拟考试第4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经济建设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经验。有部分学生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缺乏敏感度。反而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再如世界史某材料题某问,到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很少有学生归纳完整,应包含的历史事件为,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两次工业革命等。
(2)答题不规范。如某题共有两个设问,应以关键词提示的方式分别作答,但实际作答中出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用关键词区分作答,而是简单以序号①②……进行区分,甚至出现顺序颠倒,导致分数全失。
(3)没有揣测出题意图,按照分值分点作答,如某设问“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复兴的贡献有哪些”(3分)根据分值可以得出此问最少答三个方面,而漏答则导致失分。
(4)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点混淆或模棱两可。如某问“指出构成华盛顿体系的条约”,标准答案应为《九国公约》,而作答则出现《凡尔赛条约》、《巴黎和约》《华盛顿条约》等。
(5)审题不清,抓不住限定语和关键词,如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洋务运动,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等。如忽略关键词“近代化”与“全球史观”则难以答到要点。
3小结
材料解析题作为中考历史的重要题型之一,充分体现出对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考察要求,以及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特点——论从史出的能力。根据近几年广东省中考的分析,发现材料题的命题规律有迹可循。虽每年考察考点不同,但考察能力是一致的,这就使得教师可以在充分把握命题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题型,对学生欠缺的能力进行强化教学及训练,同时根据教学实践客观分析学生失分的原因,指导学生更加规范的答题。从而使提高学生该题型的得分能力。为中考服务,同时也实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国清.历史教学: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0).
[2] 程东玲.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研究[N].发展导报,2017-10-2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