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协同研究生双创实践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019-10-31 02:18朱长林庞鹤峰蔡芸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

朱长林 庞鹤峰 蔡芸

摘 要 双创实践平台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推进重要基础和保障。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双创实践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基于校地协同视角,从资源充分共享、社会深度参与和政策高度灵活三个方面,提出了研究生双创实践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校地协同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2016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同时,设立了企业、区域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三类共120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以探索创新创业新机制、新模式,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厚植创新创业文化。高校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源头,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和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双创实践平台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推进、打造双创“升级版”重要基础和保障。深化研究生双创教育,建设研究生双创实践平台,是推进双创上水平,促进发展高质量的重要抓手。

1研究生双创实践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1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双创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2016年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生是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研究生双创人才的培养是未来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1.2高水平科技创新的需要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不同,研究生教育更多的是创造知识和应用开发,围绕科技创新活动展开。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科技创新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研究生参与到高水平的科研活动中去,才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所以高水平的科研才能支撑高质量研究生教育,而高质量的研究生科研成果又能带动高校的科技进步。但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专业壁垒”。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的双创实践平台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双创实践平台是高校和社会链接的纽带,使得研究生科技创新更加贴合市场需求,能够更高效率的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1.3高标准文化建设的需要

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土壤差异,最终决定社会发展高度和速度。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使得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最求和行为习惯,这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基因,是对国民精神的根本改造。高校是文化创新和传承的主战场,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精神和实践为思想内核,引导形成体现双创精神和理念、原则和制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亚文化形态是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重要的职责和使命。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具激情的文化创新群体,基于双创实践平台营造浓郁的双创文化,能够更好地引领研究生培养导向、激发研究生成长活力、展现研究生双创效能。

2传统研究生实践平台的不足

2.1载体建设内涵有待进一步丰富

近年来,高校围绕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大力推进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基于学科或专业,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实践平台,设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金和项目,鼓励研究生自主开展创新活动。但多数实践基地硬件支撑和软件服务建设不均衡,仅对校内设备资源进行了整合,而在创新精神的灌输、创业技能的实践、社会需求导入、專业化指导服务团队的建设等方面关注较少,内涵建设存在较大不足。

2.2企业形成了合作共建的模式但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化

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是企业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途径,近年来各行业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纷纷与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研究生实践平台建设方面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参与高校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二是在企业设立研究生工作站。但由于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系统性和企业人才需求的针对性,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和企业技术需求的目的性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当前企业参与研究生实践平台建设还是基于短期项目合作,尚未形成深入协同机制。

2.3政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突破

高层次人才是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为此近年来各地政府轮番出台争抢人才的政策措施,并尝试将人才集聚推向人才培养的前端,在地方设立研究生培养实践载体,如吸引高校到地方兴办研究生院、基于校外产学研基地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等。但由于地方政府投入机制、地方产业承载能力、创业政策容错机制等方面因素,除了依托较大规模的研究机构设立研究生院外,中小规模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平台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无法形成建设运行的长效机制。

3校地协同双创实践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资源充分共享,搭建“教育—实践—服务”一体化双创实践平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实施,对研究生双创实践平台的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创业,实现产业技术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形成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创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搭建“教育—实践—服务”一体化双创实践平台。一是充分整合校地各类教学、科研平台资源,跨学科开放共享,跨专业课题协作,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二是结合地方产业,拓展研究生培养实践环节。基于企业实际技术需求,校企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提供专业化双创服务,引导研究生瞄准行业前沿,基于全球视野、技术前沿捕捉创新灵感和创业机遇,辅以企业管理、工商税务、市场运作与融资、风险规避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3.2社會深度参与,探索研究生双创实践平台协同运行模式

社会参与办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128公路创新廊道、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协同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素材和借鉴。“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更需要集聚社会资源,探索科学合理的社会参与高校办学的模式和机制。研究生双创实践平台是社会参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应进一步探索高效的协同运行模式。一是,加强平台衔接,形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顺畅通道。高校实验室、研究中心侧重于前端科学研究,企业研发中心、工程中心侧重于后端技术开发,两者衔接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二是加强团队合作,形成理论和实践相互支撑,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指导团队。使得研究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习视野,提高创新创业素养。三是加强成果利用,缩短科技开发和应用周期。鼓励研究生利用团队或自己的科技成果在双创实践平台进行创业,检验成果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激发创业激情,锻炼创业能力。

3.3政策高度灵活,营造宽容失败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文化环境

201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强化创新创业政策统筹,鼓励各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并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要求。对于学生创新和创业不但要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更要形成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一是政府需要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地方政府应联合产业园区建立风险可控的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创业者的各项基本权益,例如社会保险、免除失败成本、二次创业激励等。二是高校需要制定合理的鼓励政策。在研究生学籍管理、成果评价、学位授予等方面大胆改革,为研究生挑战性强的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减负减压,给予全方位的保护。三是社会媒体需要倡导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失败乃成功之母,社会在享受创新创业成果的同时应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失败给予理解和包容,社会媒体应大力宣扬创新创业正能量,梳理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彻底改变“成王败寇”的文化认真。

参考文献

[1] 王家宏.以科技创新引领研究生教育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03):19-21.

[2] 黄勇荣,蒋婷婷,刘楚珂.论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跨学科的观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82-84.

[3] 王京生.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4] 黄飞,柳礼泉.“双创”视域下高校创客文化及其培育路径研究[J].江淮论坛,2017(05):187-192.

[5] 叶海,陈荣明.“双创”文化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2):31-34.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