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波
十九大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努力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推进新课标下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对习惯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体育心理的健康形成,有效地达成体育课程技巧目标与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结合,以及改进体育课评价激励制度,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全面达成素质教育发展目标,也是当前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围绕新课程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验。
一、以生为本探索弹性分组模式,激发学生体育课参与兴趣。
(一)稳定性分组
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爱好和技能以及体育成绩等因素,划分为较为稳定的小组,这种分组的特点是學生各方面情况基本相同,有助于相互交流,有助于引起竞争,相互激励促进。
(二)临时性分组
临时性分组一般只在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采用,一旦单元教学结束,小组也随之解散,有二种分组方式:
1、按爱好相同分组。例如在球类教学单元中,同时出现篮球、足球和排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球类项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技能和体质都会有教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
2、按技能水平高低搭配分组。这种分组注意到组内差别,让技能好的帮助技能差的,让兴趣浓的培养兴趣淡的,发挥同学们之间的帮带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改善了人际关系。
二、以体育教学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要求以德育为核心,所有学科教学均应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德育渗透,体育教学也必须坚定地贯彻这一教育原则。体育不仅可以强壮身体,而且也有增长知识,深化感情、强化意志的培养效果。比如体育比赛中的激烈竞争,体育团体项目中的合作,体育评判中的客观公正,体育成绩背后的社会影响,无不含有如爱祖国、爱人民,集体主义精神,诚实、公正等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精神;无不反映相关的意志品质,如进取、顽强、果断、自制、坚韧等,因而注重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目标渗透,是现代体育教学的应有之义。
(一)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时,要善于透过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并据此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吸收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道德思想教育渗透到整个体育教学中去。
(二)以教师自身表率进行德育引导。
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以一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学生直接交往的对象。一位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谈行为,把热情洋溢、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正直诚信、任劳任怨的高贵品质传给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受到深刻而久远的品德影响。
(三)针对学生的特点渗透德育。
体育课一般在操场上进行,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具有活动空间大和扰动因素多的特点,学生的思想、个性、言行特征随时都可以表现出来。特别是一些“差生”,体质“差生”,能力“差生”,纪律“差生”。对于体质和能力“差生”,教师千万不要任其自流更不能挖苦讽刺或另眼看待,而是要正面引导,很好地调动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深入到这部分学生中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消除思想顾虑,增强其学习的上进心。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发挥体育教育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作用
表现在体育活动中的学生心理问题是很多的,如胆怯、自卑、意志薄弱、挫折承受能力差、冲动、易于情绪化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观察言行,抓住时机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四、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达成素质教育发展目标
1.以合作小组为评价对象,激励学生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以合作小组为学习活动主体,同时以合作小组整体表现为评价依据。在固定练习内容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在本组组长的带领下采取不同形式的练习方法,只要结果达到老师的要求即可。。
2.以合作小组平均值为评价基数,激励学生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对体育课所学内容组织考核时,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都有展示和参评的机会。当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考核过以后,教师将每位同学的分数相加求平均值,这个分数就作为本组以后这项考试的起评分。这种评价方法,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每位学生都想得高分,所以练习时也特认真,动作质量自然就提高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随着中考考核办法的改进,还必须加强日常考核,建立完备详尽的日常考核记录,以提供学生综合中考成绩的合理参数。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所追求的不仅是学生体质的增强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要求通过体育活动强化德育渗透,促进学生的良好心理发展,发展学生多项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