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萍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它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
关键词:德育工作;课堂内外;有机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也发生着质的飞跃。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孩子们除了正常的学校课程之外,家长们对其安排的各种培训班更是见缝插针。在这些培训项目当中,到底有多少个是孩子们真心喜欢并乐于参与的呢?学个钢琴,考个级是为了特长加分;学个美术,考个级也是为了特长加分;学门外语,考个级为的是能出国留学……
临近开学,朋友圈又在刷屏“某某私立幼儿园今年的学费又涨了,某某实验学校的学费又翻一倍了。”我们不可否认,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根基”非常牢固,家长们也是为了能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努力着。很多时候,家长们拼财富、拼权位,好不容易为孩子争取到了一个优质学校的位置。但是,这样靠父母“拼”回来的学习机会,又有几个孩子懂得珍惜呢?很多人以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我就是老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等等。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复旦大学投毒案”、“郑州高校凶杀案”……校园惨案频发,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的道德教育在哪里呢?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8月17日全面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中特别强调“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可见,这是国家教育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到了历来最高位置,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对中小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问题都作了全面的诠释。
在众多学科当中,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具德育因素的人文学科,它不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智育、美育的重任,也同样是实现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陶冶情操、树立理想,使学生拥有更加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健康、美好的心灵。
一、立德树人,当好学生的表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每一位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授课技巧及专业功底,更重要的还应当师德高尚,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特别是语文老师,我们的语文教学有较强的文学性及情感性的特点,让我们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更融洽,更能深得学生的信赖,在教育的时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在学生中才能更好的树立自己的威信,以自身为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二、语文课程教育与德育教育实施的有机融合。
不管是哪一个年级的语文书教材都是分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核心主题。比如:爱国之情、奉献精神、无私的亲情、诚信故事还是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等等,不管是什么题材的课文,无不在给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渗透着德育教育的内涵,这为开展德育教育奠定了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学习与德育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挖深文本,引导学生在感悟中习“德”。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已经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不是主导作用而是引导作用,教师是为学生解决困惑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融合是我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为德育教育提供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例如: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中,第一单元分别选取了桂林山水、金华的双洞和天山这几处的风景的描写,借景抒情。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的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道理。然后,编者在第三单元则安排了另一个主题“大自然的启示”,通过《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等文章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获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紧接着的其他单元主题分别是“以诚待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等。可见,这些单元内容的内涵之深广犹如一本厚厚的《道德经》,不管是从做人到做事,从世界到个人,我们都可以在语文书上深挖出其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并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合到极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学中去。
(二)在习作中体现价值观。
写作能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培养及提高,这也是呈现学生价值观及思想的重要途径,一篇成功的文章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怀及正解的立意。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设置作文题目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德育过程。
在《战狼2》疯魔全国的时候,恰巧我们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单元习作是看图写话:这是一张旧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结合各种战争电影题材和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教学,和孩子们一起举行了一个小小座谈会。座谈会上,孩子们通过互相分享自行搜集的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的资料,各自谈谈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在交流中,有的同学摩拳擦掌,疾恶如仇,愤愤不平。有的同学眉头深锁,眼泛泪光。相信此时此刻,不再需要太多的理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位同学的心里。
三、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深化德育主题。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小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同主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學生课堂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坚持每个学期开展各种主题的年级和班级团辅活动。
每一次的团辅活动都不仅仅是一场游戏,我们更多地是要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启发,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心与心的触碰中收获友情,收获自信,懂得坚强,懂得善良,收获成功。
(二)坚持每月一期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我校办学特色,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每月一主题”的德育内容,确保主题内容具有时效性、实效性、教育性。如:元宵节猜灯谜活动,清明节扫墓活动,中秋节灯笼制作等传统节日活动,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还有“珍爱生命,学会感恩”的感恩教育会;“齐献爱心,共筑中国梦”的捐赠爱心压岁钱的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讲比赛;“拥抱阳光,关注心理健康”的心理主题讲座等活动。这样,通过各项主题鲜明的活动,让我们真正通过活动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每学期,学校德育处都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特点,精心策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务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丰富体验,学有所获。例如:我们组织五年级的到顺德戒毒所参观,让学生亲眼目睹吸毒对个人,对家庭的摧毁性,毒品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危害,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道理。组织二年级学生到就在我们身边的清晖园和顺峰山公园游玩,让低年级的孩子们感受祖国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爱国情怀等。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再以单一、枯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呆板的说教,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从课堂到活动,只要我们时时用心思考,善于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也许是同一个道理,说不定我们的孩子更乐于接受,说不定你讲的那一个故事,你和他的那一次活动,就是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关键一笔。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2]《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L]2017年8月17日颁布。
[3]《新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