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德光
摘 要: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小组对机械制造企业、毕业学生、行业企业专家及其他院校进行调研,获得专业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素质和职业素养,启示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融入创新元素、体现发展性评价。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社会调研;职业能力;岗位需求
机械制造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未来十年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新型制造业强国。《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把我省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优质轻工产品基地。制造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产业,在贵州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下,将得到加速发展。
近年来,贵州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民营制造业得到发展,对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增加,为办学带来了广阔的前景。预计在“十三五”期间贵州省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将达6~8万人,机械制造人才需求将达5万人以上。
一、调研依据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制造2025》、《贵州省“十三五”规划》为指导,提升学校服务经济区域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力,把握我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服务区域机械制造行业对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开展此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二、调研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研对象
为了解本地区对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本校毕业生发展情况,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小组对30家机械企业、50名毕业学生、8名行业企业专家、8所职业院校开展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研,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调研内容
调研机械制造企业的岗位需求及该岗位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素质和职业素养。调研本区域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本区域经济对本专业人才需求趋势。
3.调研方法
3.1开放式访谈法。通过预约行业专家、企业的负责人、一线高技术人员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获取第一手直接的资料。
3.2电话访谈法。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访谈调研。了解岗位职业能力,人员流动情况等。
3.3问卷调查法。设计纸质和电子的调查问卷,以邮递或QQ等形式,对企业和毕业学生进行调研,然后收集整理。
3.4资料法。通过机械行业协会、贵州装备制造集团以及知名就业招聘网站了解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岗位职业能力等。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1.专业岗位需求分析
如图1所示。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主要岗位需求是机床操作工、生产管理员、产品销售、机床安装、调试员,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需求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2.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如图2所示。对岗位能力调研发现,机械制造企业最需要的是机床操作能力、基本生产工艺的编制能力和机床设备的调试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所需求的上述能力要求学生有较强动手能力。
3.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
如图3所示。调研发现,企业在能力方面主要重视技能证书、专业技能和企业实践经验,在素质方面主要重视纪律性、创新能力和礼仪表达。企业需要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员工,更需要服从管理、守纪律、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
4.职业素养要求分析
如图4所示。机械制造企业对职业素养要求最高的是执行力,其次是团队精神、细节、踏实工作。机械制造企业不仅非常注重执行力,而且随着社会信息化越来越注重团队精神。机械制造业与高端仪器设备接触,需要注重细节、工作严谨的员工,更需要具有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
四、结论
通过对贵州机械制造企业的调研,对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岗位需求、职业能力和素质、职业素养需求有清晰的认识,为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和启示。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将“专业学习与生产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实验实习相融合,理论课堂与工作现场相结合”,形成“专业对接企业、团队对接项目、学生对接岗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理论纵横 浅析瑞典名义账户制度发展及其现代启示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能力为本位。企业岗位需求的工作能力,才是课程体系应当培养学生的能力。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围绕公共基础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工学结合平台计划以实现岗位能力培养。
3.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融入创新元素。调研结果发现,企业不仅对专业能力作要求,还特别青睐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所以,在完成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应当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未来竞争力,更好适应未来企业的人才需求。也契合国家大力提倡“万众創新、大众创业”的实质要求。
4.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发展性评价。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以学生能力为中心,全面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将学生培养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形成过程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机制。
[参考文献]
[1]贺星岳.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61-65.
[2]李阳.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育,2016(9):85-88.
(作者单位: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