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政府会计改革助推 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

2019-10-30 04:17冯雯
财会学习 2019年27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预算绩效

冯雯

摘要: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推动政府的治理,深化政府会计改革,有利于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这一过程需要认真分析政府的会计制度和核算基础之间有什么关联,然后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因此,下面本文将浅析深化政府会计改革,助推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关于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对于财政管理的认知是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提高的,加快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开透明和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关系,这一改革目标的提出,就应该要把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作为中心,然后贯彻全面绩效管理这一个理念,通过相关的政府会计核算的全面及时反映,然后可以增强政府以及公众的互动,加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友好往来,从而不断的提升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一、理清和政府治理之间的关系,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

(一)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进行特殊治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算是财政的一个中心点,预算也是国家治理的一种手段,可以有效实现财政资金的使用,优化资源。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能够得到改进和完善,可以更加规范政府的行为,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政府的一种高效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政府更加科学的进行管理和为人们提供服务[1]。

(二)政府会计核算是政府进行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

政府会计需要具体的核算来体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科学的政府会计核算是政府进行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上海财大一个专业的研究员表明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发展和实施,对政府的各项财务状况能够很明显清晰的进行反映,而这些又可以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很大的支持来有效进行管理。所以,政府会计制度是政府进行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政府会计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着的问题

(一)政府会计制度上存在着很多问题

政府的会计制度上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在 201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表的有关意见中以及新修订的相关政府预算法规在管理上都对政府的会计制度中,预算绩效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更注重理念而忽略了实践,政府的会计制度改革也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瞬息变化的经济环境下,政府的债务不断地增加,成本也不断的增高,这些问题并没有被直观的反映出来,导致政府的管理效益低下,在处理问题上也无法及时做出解决。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和政策上的落实做得并不到位,虚假情况泛滥,监督过程也没有及时的落实,因此,最终的效果很差。

(二)信息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对称

在公司制下,需要通过财务报告对受托人进行考量,综合下来,然后评价,受托人是否能够履行经济责任,然后通过有效的奖惩机制倒逼受托人,使其可以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管理好自己手中的每一笔资金,为公司争取最大的效益。在公开场合下,纳税人需通过缴纳税收的方式去为自己争取提供服务,把委托的对象放在政府上,但是因为政府具有制度上的一些优势,从而让两者之间的委托关系显得有些不平等。政府的财务报告制度并不规范,所以导致受委托的情况无法及时地得到反映,信息严重的不对称,让整个工作环节都只是表现于形式,考核和约束也并没有起到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效果。这样的体制机制,有着随意性和不科学性,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委托人还是代理人,都没有得到最大的受益,同时,预算也仅仅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运用,同时,还缺乏公正和民主的评价监督,增强了资金分配的随意性。所以,政府财务报告缺失,信息不对称,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监督和评价,也就没有了监督绩效。

(三)缺乏专业的技术

不论是什么改革都需要足够的准备,需要充分的技术来进行支撑。在实施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上,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及全面的业务信息系统,因此,在全面的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要对从业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要让他们了解相应的财务知识和掌握一定的会计原理,然而实际上,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只有临时的培训经验,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撑和工作经验。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和质量的不高,同时会使得工作系统相互分离,信息比较零散细碎,导致信息的使用效果大大降低[3]。

三、提高改革效果的有效建议

(一)在政策和制度体系上进行实事求是的落实

科学合理的政策和相应的制度体系,对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和政府的会计制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有关意见表明,要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着重和全面的支持绩效管理的实施进行,这一意见的提出,表明了政府努力实施政策的决心,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在《会计法》的修订工作进行中,为了完善配套制度的建设,所以应该把政府的会计制度从法律的层面纳入其中,这样才能为预算绩效管理和政府会计改革提供法律基础,除此之外,地方上的政府,还必须要严肃重视政府的会计改革的作用,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效进行。

(二)要加强财政,会计人才的培养建设,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行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直以来,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种类少,显得很单调。因此,在政府的会计转型期间引入相关的新概念进行理解,能从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进行提升,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訓和学习,着重培养社会的专业人才。要用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同时,还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到的知识能够合理的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会计人员也要积极配合和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成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主力军[4]。

(三)要重视和加强财政信息的一体化建设

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进行中,信息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实践出真知,只要努力的重视和加强财政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可以及时并且准确的管理有关财政的数据信息,从而更好地配合预算管理的工作。现如今,众所周知,当下是一个充满数据化的时代,社会和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只有努力去加强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才能够保证政府的各个部门在财政信息的这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信息的系统和部门等相关活动能够有效地融合,保证预算管理的正常运行。透过大数据,能够及时的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提高数据的精确性,最终达到建设目标。

(四)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互动联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会计改革也是十分的重要。只有政府内部的控制制度的科学合理运行,才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政府会计信息,所以,要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和进行,就要充分把政府会计和政府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融合起来,然后在融合起来的基础上努力去建设,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优化资源提高使用效率,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最终达到想要的效果。

四、结束语

政府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得到全面的实施和进行,对于政府未来更好的治理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目前我国当下的财政管理来说有着更高要求和发展进步空间,要能够切实的把这一政策制度进行落实,当地的政府也应该要积极配合工作,要结合自己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科学化合理化的落实,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连国萍.基于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探讨政府会计改革要点[J].中国总会计师,2019 (02):96-97.

[2]李昕诺.深化政府会计改革  助推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J].财会研究,2018 (11):10-14.

[3]荆新.中国政府会计改革发展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财会月刊,2018 (19):3-6.

[4]王威.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改革与完善[J].经贸实践,2018 (10):110.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改革预算绩效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探析
浅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农村公共服务预算绩效评价问题探讨
政府会计改革的制度驱动现象与机制探讨
浅析政府会计基本准则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动因及英国实践的启示
德法政府会计改革的模式比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