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背景下旅游专业链群建设:现状、目标与途径

2019-10-30 03:07王晓华张玲
当代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

王晓华 张玲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旅游行业快速增长,从而催生了对旅游人才的大量需要。我国旅游本科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旅游教育和人才需求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本文对旅游专业链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探求了旅游专业链群的形成与优化方式,并提出较为具体的旅游专业链群实现途径。

关键词:旅游行业;本科教育;旅游专业链群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行业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对旅游人才的大量需要。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旅游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旅游高等教育层次多样,课程体系多元的情况下,探求旅游专业链群的形成与优化方式,对高等学校旅游专业体系与框架的重构进行深入思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专业链群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国际旅游学科发展轨迹分析

欧洲的旅游专业最早起源于服务接待管理,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就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知识,其旅游专业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商业管理、地理、政治、经济等专业领域,英国高等教育中旅游业、交通和旅行共同组成“商务和管理研究”学科群下的一级学科。美国学科专业目录中旅游服务管理作为一级学科,归属工商管理学科群,下设旅游服务管理(综合)、旅游管理、宾馆管理、酒店管理、度假村管理、旅游服务管理(其他)等专业。美国大学可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方向:服务管理类和开发管理类。其中普渡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内华达大学宾馆管理学院是服务管理类的代表,而德州大学旅游公园与游憩学系和伊利诺斯大学休闲研究系是开发管理类的代表。作为现代旅游业鼻祖的英国和当今世界第一的旅游强国美国,在高等教育学科分类体系中,旅游专业均处于一級学科的地位,由此可见两国对旅游专业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国际学部和大众传播学部等设置旅游学科的现象有增加的趋势。老牌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发展的轨迹大多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工程技术学科,到目前的跨学科重组等多个循序渐进阶段。

(二)我国旅游学科地位发展变化

我国旅游学的学科地位从最初的经济学下属二级学科调整到工商管理下属二级学科,旅游学科在不断的反思中自我超越,已逐渐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学科支撑的综合性旅游学科群,原有的学科体系安排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内涵不断丰富与外延持续扩张的发展要求。为适应旅游经济规模日益增长和旅游社会功能越显重要的形式,以及支撑旅游业基础性学科的创新发展和旅游实践的不断深入,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单独设立旅游管理学科大类,旅游管理成为管理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具有了和工商管理同样的地位,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大专业。旅游学科一级学科的定位更多地是一种“产业地位推动学科地位”的结果。在新的“一级学科”体系下,旅游管理已不再是原来的旅游经济或狭义的旅游管理范畴,而是一个以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环境科学、美学和艺术等理论基础为核心知识内容的多学科融合的完整体系。学科与专业的关系一方面反映科研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另一方面反映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旅游管理这样的一种学科背景尤其是学科地位“晋升”之后,以及跨学科重组的发展趋势,势必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需随之发展与完善。

(三)旅游产业链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要求

旅游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有目共睹,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也带动了我国旅游教育的蓬勃发展。然而目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多,人才资源少;单一人才多,复合人才少;战术人才多,战略人才少;经验人才多,创新人才少等。面对上述问题,专业知识的复合性和专业素质的外向性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同时,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建设不应该仅是简单的服务于产业,而是一定要拉动产业发展,其发展取向应该与产业前沿需求保持一致,以培养能够引领和促进产业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二、专业链群的文献梳理和概念界定

专业链群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完全以此为关键词进行研究者寥寥无几,通过cnki网检索,仅在有限的几篇文章中出现。如徐德龙等人借鉴产业集群的理念,提出了建设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链群的概念,认为专业链群建设的内涵是在新型工业化、生态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背景下,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依托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所构建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品牌专业(包括特色专业、名牌专业、重点专业)为核心,以相关专业为延伸,以具有内在联系的精品共享课程群为纽带,形成的若干专业的集合体。刘晓君等人基于新型建造业的发展探索了高校专业链群建设的模式与路径,认为本科专业链群是紧扣某一产业脉搏,依托学科优势创建的品牌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与该产业链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合。

虽然专业链群的研究较少,但从上述论述中不难发现,“专业链群”的出现是高等教育专业群或集群式发展的进化,来源于经济学领域中的产业集群理论,是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学科和专业群建设的结果,是对高等教育专业布局的再思考。目前,高职专业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群概念、专业群的意义、专业群构建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专业群建设内容等方面。专业群的概念目前有两种表述:一类认为,拥有共同的基础。即课程对象相同、技术基础相同或学科基础相同,并把专业的相近性作为划分专业群的依据;另一类认为,可以从专业组群的目的与意义出发来界定专业群的概念,专业群划分的依据取决于人才培养和学校服务经济社会的需要。理论研究以王清华等人的专业群系列研究为代表,他对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专业群经理岗位建设、建构主义与专业群建设关系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讨。董显辉通过文献综述将高职专业群建设内容归纳为:强化实践的教学模式、专业群理念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专业群双师结构的师资、专业群课程构建、实训基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陈林杰认为专业群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拓展转变;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资源配置上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量力而行。袁洪志认为专业群构建的方法有: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群;围绕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群;围绕学科基础构建专业群。在具体建设措施上,一些学者进行了案例研究,如毕燕,胡宝清以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探讨其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经验。汤文霞,李武陵以石河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了“旅游企业管理”课程群的现状,并且从加强对课程群的认识、增加投入、建立合适的评估体系及优化实践教学环境等方面分析相应的解决措施。

从上述研究中发现,目前研究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1)集中于高职专业群的研究,而对高教类专业链群的建设寥寥无几。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如何认识与构建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学科、专业与产业的相关性问题,已经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以笼统的、学校层的专业群研究为主,针对某一专业研究者少,尤其是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类的专业链群研究几乎没有,而旅游管理专业随着产业内涵与外延的扩展,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链群进行研究。

(3)专业群的研究内容的不足或不全面,缺乏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包括学科、专业、产业、产业链之间的关系,专业群的评价机制等。本文认为,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专业群”概念,而是从学科——专业——产业链角度出发引入“專业链群”概念,以国际品牌建设为评价目标,重新审视旅游专业教学发展战略,对旅游专业链群现有资源结构进行解析并重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旅游专业链群是以服务旅游产业链为目的,以依托学科优势创建的品牌专业为核心专业,构建若干与旅游产业链相关旅游学科、旅游专业共同组成的集合体。

三、旅游专业链群建设目标

如前所述,旅游管理专业链群建设应以建设融入区域特色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实现旅游学科、旅游专业与旅游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为目标。具体地说包括:

(一)建立开放式、细分化的教育模式,实现旅游专业平台的融合

开放式的教育模式突出人才培养在理论性与实践性、职业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自主能力与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多元复合化目标,在注重学生基本功培养同时,更注重学生基于社会需求的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综合素质培养。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建立以知识元为线索的课程安排,加强教学交流,避免重复内容的重复授课;加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主题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的运用;建立强有力的教学研究团队,打破各年级各领域之间的教学阻隔;相关专业间互通,实现跨专业选课,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细分化教育模式应紧跟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发展进程,将旅游专业进行细化、特色化,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人才培养口径统一,却不适应行业需求的尴尬局面。具体实施措施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调研行业的实际需求,立足原有专业进行细化;二是通过具有实质性的产学合作,对原来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授课内容调整、教材编撰、授课方式和实习安排进行深入改革;三是在硕士教育阶段,依据本地乃至全国旅游人才最缺乏的旅游人才而重新确立专业方向。

(二)构建学科、专业、产业链三位一体机制,实现旅游专业功能的融合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和规划专业的学科特色,面对社会实践,追踪国际前沿和社会需求,密切关注中国旅游实践尤其是本土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社区体系等,以服务社会为生长点,带动科学研究和学科融合,鼓励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建立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研究性强的旅游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以及对相关学科的敏感度。

四、旅游专业链群建设实现途径

旅游管理学科地位提升之后,跨学科重组的发展趋势,势必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搭建共享的教学平台。然而目前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一级学科目录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之间关系并不明朗。虽然作为二级学科三者应属并列关系,但事实上与后二者相比,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性较强而针对性较弱,基础性较强而就业口径较泛,更易形成“大而全”或者“小而全”的格局;三个专业之间课程重复设置,教学资源浪费,同时专业之间仍存在隔阂。这已影响了旅游学科的进一步有效、有序发展。 因此,怎样有效地将来自多个学科背景的课程有效地进行整合,减少重复和浪费,同时将实践发展中新的要求融合进去,完善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机制,旅游学科中的教学资源整合与教学平台共享已经成为在新的学科设置下各个旅游院校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搭建“无边界”教育平台。

所谓“无边界”教育资源,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无学科外部边界,即通过与业界等多方面的合作,打破高等院校与社会的边界,注重学生基于社会需求的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综合素质培养。第二层含义是指无学科内部边界,即打破高校内部院系设置与专业划分造成的壁垒,以国际旅游学科发展趋势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标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考虑各种教学环节的设置。

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建立以知识元为线索的课程安排,加强教学交流,避免重复内容;加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浸入式教学、主题性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建立强有力的教学研究团队,打破各学科各领域之间的专业阻隔。

(二)以优势学科为龙头,促进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完善管理体制

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向其他学科辐射和拉动作用,找准着力点,在学科发展上取得极点型突破,这是建设旅游专业链群的关键之所在。

同时,在参考国际知名旅游院校及旅游专业,研究其办学特色、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及其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打破传统院系设置,构建学科群发展框架;明确中心任务,确立学科群主攻方向;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提供学科群发展平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科群良性发展。要建设一支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学术团队重在营造跨学科的知识转换氛围,鼓励以团队方式来进行联合申报课题,协同开展研究攻关,共享创新知识和成果。最后,以旅游企业或委员会的形式对学科群实施监督和评价,规范学科群建设。

参考文献:

[1]高元衡,王晞,王艳.关于设立旅游学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旅游论坛,2009,2(2):168-171.

[2]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学刊,2002,17 (5): 77-79.

[3]徐红罡,张朝枝.中外旅游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J].旅游学刊,2004(S1):26-30.

[4]查尔斯·R.戈尔德耐, J. R.布伦特里奇,罗伯特·W.麦金托什.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M].贾秀海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陈林杰.商贸专业群构建的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4):367-368.

[6]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7]王清华.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专业群建设系列研究之二[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9-13.

[8]王清华.专业群经理岗位建设透视——专业群建设系列研究之一[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5):4-6.

[9]王清华.建构主义与专业群建设机制化——专业群建设系列研究之九[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1):21-25.

[10]董显辉.我国近十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1(1):18-23.

[11]陈林杰.商贸专业群构建的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4):367-368.

[12]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
我国高校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从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浅谈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保险专业本科教育:基于需求与供给的分析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本科教育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回顾与反思
对本科层次空乘专业建设发展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