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路径选择

2019-10-30 03:07龚道钊
当代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龚道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多个领域。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集聚区民族村寨旅游产业发展是中央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基于瑶白侗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存在的明显问题,指出瑶白侗寨民族村寨旅游应该进一步调整内在产业结构、壮大人才队伍、传承和活化文化遗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组织体制建设,切实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内在五大振兴理论,更好的推动其旅游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村寨;旅游路径;瑶白侗寨

一、理论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城乡一体化

从世界经济普遍发展规律看,随着人均GDP增长,一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会随之提升。在城镇化初始发展阶段,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在于工业产业化即工业资本的积累,而工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城镇载体,工业产业化集中在城镇区域,城镇化发展速度随之提高。在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财力无法顾及农业农村,反而需要农业农村通过价格剪刀差来为工业化提供积累,这样势必出现工农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也变得繁荣起来,农村人口大幅度转移成为城市二三产业劳动力主要来源,传统农村社会结构瓦解,乡村加速衰落,“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农业农村问题表现明显。

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虽然农业人口仍在继续大幅减少,但由于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加之农村人口减少带来的土地与人口关系的变化,农业经营方式加速向集约化转变,乡村传统社会加速向现代社会转型。在此阶段,国内外学者就乡村振兴或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乡村复兴、乡村建设、乡村再造、乡村发展等方面做出相关研究。国内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城乡一体化,即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個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系统理论

国外学者Jafari指出“为理解旅游业,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或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张述林、邹再进指出旅游规划任务和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科学的旅游规划只能采取系统集成的方法。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构成了旅游系统规划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整体性观点、相关性观点、结构性观点、层次性观点、动态性观点、目的性观点、环境适应性观点等。

旅游系统理论中的规划特点主要有三个,即规划对象的系统性、规划类型本身的系统性和规划的系统方法。旅游系统分析就是把旅游从发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把旅游系统当做相互依存的变量来分析,按照确定的目标,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以便在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中,选择一种能够消耗较少费用取得较大综合效应方案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是:阐述系统的目标,调查系统的环境,了解系统的资源,研究系统的要素,实行系统的管理。

二、瑶白侗寨概况

被誉为“大山深处的民族瑰宝”的瑶白侗寨是贵州省锦屏县彦洞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锦屏县西北部,距县城41公里,在彦洞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东北侧3公里。全村总面积7.4387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其中田面积827亩。辖一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全村353户,农业人口1499人,全是侗族。近年来由外省、县、乡镇嫁进来的汉、苗等民族姑娘29人,入乡随俗,大部分学会了侗话。

瑶白侗话叫“镇牙金”,世居龙、滚、杨、龚、范、耿、万、胡、宋、彭、吴、王、罗、张、曾、易16姓氏,到解放初只有10姓。龙氏侗族先祖于明永乐三年迁来开寨定居,接着各姓氏的先人陆续迁入,组成村落。最早定居的有侗、苗族二支干系,故又称“妙白”(侗名),是古九寨之一,至今已有600年历史。

瑶白地处清水江水系之清水江与小江包围形成的九寨侗乡腹地,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干塘坳海拔1150米向东折北过峡接太祖山——青龙山,蜿蜒东北行,山环水绕,群山叠翠,山峦峡谷形态各异,溪流、瀑布、村舍、田畴别有洞天。村子周围有“文昌巍阁”、“彩岑朝霞”、“引琼古屯”、“鲤鱼上滩”、“牛鼻寒潭”、“爷来仙蹄”、“雄溪暴涨”、“二龙抢宝”等八景点缀,美不胜收,先人曾题诗纪胜,广为传颂。

三、瑶白侗寨核心文化景观

瑶白民风古朴而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俗独特。瑶白摆古节是久远而古老的侗乡文化节,它是民俗技艺的载体,又是民族文化传承之平台。它具有历史悠久性,群众参与性,民族多样性,姓氏传承性,文化多样性的显著特征。其内容广泛,有“拦路迎宾”、“祭祖”、“祥牛踩堂”、“吹笙舞蹈”、“民歌对唱”、“演大戏”、“长桌摆古”、“鞍瓦”、“小杂技”等。“长桌摆古”是整个活动的主要部分,含有“引子”、“腊耸”、“或板”三步曲。摆古的内容很丰富,从盘古开天辟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朝代更迭,说到姓氏来历、婚嫁习俗、人文景观。摆古属于民间说唱文学,有说有唱,并且插入民歌起兴过渡。瑶白摆古节民俗风情能一直流传至今,这是我国少数民族绝无仅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省州县乡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注,2007年5月入选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白大戏是民族文化中的又一亮点。瑶白大戏通俗易懂,大戏班子是业余性的群众文艺组织,叫太和班。由宗师传度下来的一代代弟子传人组成核心,演员是全村的男女老少,他们是剧中的主角、配角、跑龙套、走杂。开演以锣鼓指挥助兴,二胡伴奏,哨呐催帕。有说、唱、做、打等表演形式,生、旦、净、丑角色,且有地域傩戏。大戏引用历史故事题材改编成剧本,有《三国演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传书内容的,也有本地娱节娱神方面的内容。瑶白大戏因其与祭祀、祈福等活动合二为一,有一套固定完整且鲜为人知的洒扫、祭祀、安水等内容,因而披上神秘的色彩。瑶白大戏为人们喜闻乐见,曾受邀请到外县、外乡镇演出,收到好评,叹为大山中的一朵奇葩。是锦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除了大戏,花灯戏剧也是戏曲文化之一。

“侗年”也叫过“小年”,侗话叫“宁更”或“宁内”,是属于与春节过“大年”相对而言的。是为了纪念侗族先民迁徙事件演变而成的节日。 侗年,文化积淀浓厚,盛传不衰。是锦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此外,这里有吊脚楼民居、鼓楼及花街,石板路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侗帕、侗锦为代表的服饰文化,以腌鱼、腌菜、油茶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春节、摆古节、侗年为代表的岁时节令文化 ,以民歌为代表的民间音乐文化,以“同心堂”、“花灯舞”为代表的舞蹈文化,以契约为代表的文书文化,有民间杂技、斗牛、玩花灯等传统体育文化,以“定俗垂后”碑为代表的碑刻文化,以古树为代表的环卫文化,侗语更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正是因为瑶白有如此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近十年来,州、省乃至国家的媒体到瑶白来采风,专家、学者陆续到瑶白来感受古风遗韵。于2011年瑶白被省州两级定为特色民族文化村寨建设保护单位,同年11月被贵州省侗学研究会授予《魅力侗寨》光荣称号的牌匾,2012年被定为生态旅游示范村。2013年底,瑶白申报《美丽乡村》项目成功。2014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瑶白摆古文化节入选《中国节日影像志》子项目《中国节日影像志·摆古节》,是贵州省首个入选的项目。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瑶白侗寨旅游发展路径选择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进行进一步解读,指出乡村振兴应该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系统推进,让乡村振兴路径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方向更明确。瑶白侗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旅游发展路径也应该是基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方面进行选择。

(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瑶白侗寨的旅游发展现状主要是每年举办一次的瑶白摆古节,其时间一般定在六月或者九月,历时三天,内容丰富,包括长桌摆古、民族歌舞表演、斗牛大赛、自创杂技表演、民歌赛、民族玩山活动等。

存在着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要素发展不充分、季节性差异明显等典型问题,亟需进行进一步优化。建议其加强旅游产品的系列开发,加强民族节庆旅游产品的系列化打造,形成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活动的旅游发展格局。此外,利用体良好的山地资源和农林资源,加强山地旅游产品和农旅融合产品的打造,如山地户外运动系列产品的构建和农旅融合产品的创新。再次,重点发展旅游支撑要素,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强“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要素的打造,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布局。

(二)人才组织进一步壮大

人气旺,乡村才有希望。瑶白侗寨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应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其旅游队伍人才奇缺,导致其旅游发展存在着后劲不足的现状。建议其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人才队伍培养,外部引进则是积极与各大专业院校、专业咨询公司及协会等智力进行协作,引进专业人才形成旅游发展智囊团;内部培养则是挖掘村内或者县乡内现有旅游人才队伍的内在潜力,通过加大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其能力和水平。

(三)文化遗存传承与活化

瑶白侗寨因为其古风遗韵于获得特色民族文化村寨建设保护单位,生态旅游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等众多荣誉称号。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民族村寨发展其灵魂一定是文化的独特性,因此应加强瑶白侗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在其基础上对其进行传承与活化,让其焕发出更新的生命力。

(四)生态环境加强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乡村发展增优势。瑶白侗寨以山地为主,森林植被茂盛,气候条件良好。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过程中必须坚守生态红线,严禁破坏山林景观和农田大地景观,保证其良好的自然地理格局。同时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垃圾革命风暴”等专项行动,让环境质量和游客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使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五)组织体制建设完善

选好旅游发展带头人,带动民族村寨旅游进一步发展。瑶白侗寨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要选好旅游发展带头人,尤其是党支部队伍建设,通过其组织旅游发展合作社,集全村之力办好旅游事业。

五、结论

基于瑶白侗寨民族村寨旅游發展存在的明显问题,指出瑶白侗寨民族村寨旅游应该进一步调整内在产业结构、壮大人才队伍、传承和活化文化遗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组织体制建设,切实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内在五大振兴理论,更好地推动其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1]四川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1):11-20.

[2]Jafari,J.In the freedom of traveling in the year 2000[J].AIEST Publication,St.Gallen,1992(34):89-104.

[3]张述林,邹再进.面向复杂系统的旅游规划综合集成方法[J].人文地理,2001,16(1):11-15.

[4]刘峰.旅游系统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7.

[5]吴必虎,俞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