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良 黄炜迦 方应波 王厚俊 刘海宏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如何面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经管类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优势,并对其他相关专业起到引领作用,关系到高职院校发展及区域经济振兴的全局。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服务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机融合,即“四融合”,是高职院校经管类甚至全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高职经管类专业教育的现状,以广州南洋理工职業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探讨“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问题,以期为高职经管类人才培养甚至整个高职各专业高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创新创业 经管 人才培养 “四融合”
一、背景
2015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稳步推进。[1]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创新创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理念中提出“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融合发展”,[2]这也是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3]“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同时,文件提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强调了校企合作、精准育人的总的指导思想。
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起步早、发展快,[4]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已趋成熟,经验极其丰富,值得吸取和借鉴。美国是第一个开设这方面教育课程的国家,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英国至少有45%的大学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5]澳大利亚也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教学,很多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日本、新加坡已逐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综上,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脱颖而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经管类专业的特点,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服务与科研成果转化四个维度开展专业化人才培养研究。同时,基于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设计培养方案,校企双导师授课,校企两个课堂相结合,搭建系统化精准育人平台。目前,双创与单维度的教育培养融合在不同高校都有一定的探索性尝试,[6]但是“四融合”精准育人机制尚不多见,这将成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尝试。
二、“四融合”人才培养实践的研究内容
(一)创新创业的内涵
基本概念的界定十分必要,它决定了所探讨问题的范围和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新概念,在2010年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中就已经出现,只是在当前将其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7]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厘清其目标与核心。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自主创业,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头脑思维和能力素质。其中,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是核心。换言之,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8]
何谓创新创业精神?它集中表现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需要高校孕育出创新创业的文化,即要大力鼓励探索与冒险,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客观判断,以积极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8]
杨雪(2017)认为,民办高校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途径,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业技能。[9]
(二)“四融合”人才培养路径
基于校企共育、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本文提出了“四融合”路径下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框架。
“四融合”指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思创)、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社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科创)。
以“1-2-3-4”为路线、“四融合”为核心打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1”指一个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德技并修、“一好三高(思想道德好、实践能力高、就业质量高、综合素质高)”的栋梁之材。“2”指两大支撑、两个课堂、两个中心与两个基地:两大支撑即学校和企业,使校企深度融合,拉近教学与用人实践之间的距离,解决教学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两个课堂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两个课堂的双创模式,利用各种优质的社会资源,创建一个稳定的、长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10]两个中心指教和学,教学相长,从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两个基地指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校作为试验田,企业作为实战阵地,强化项目嵌入式教学,两个基地有机结合。“3”指三大创新,即校企共育平台、“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项目嵌入式教学。“4”指“四融合”解决四大问题:专创融合解决教学与实践的脱节问题、思创融合解决学生职业化道路健康稳定发展的问题、社创融合解决学生能力素质的实践检验问题、科创融合解决学校科研与企业应用之间的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四融合”分别对应教和学的核心,通过学校教育、教师引导和学生的悟道与探索,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完善人格的个体,实现人生价值。
专创融合。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激活了专业课程的教学,使课程的实践性更强,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通过识别机会勇于创业实践;将实训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融合,大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突出。
思创融合。在创新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坚定、理论深厚、能力突出、理想远大、作风优良、素质全面、乐于奉献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在“青马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卓越青年领袖培训班”。企业发展人才为先,人才培养德育为核,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长远发展以及突破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创融合。以校内双创实训课程为先导,以社会服务来验证,双创为试验田,社会实践是练兵场,只有通过真刀真枪的实战,才能磨炼出品质过硬、技术超强的将军和军队。与此同时,经济管理学院营销协会每年面向全院师生组织开展创业商业街活动,作为社会服务的补充。同学们可以通过自主报名组建团队、竞标摊位、选定产品、现场销售等环节的实战,真实体验一次创业经历,锻炼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结合校外创业大赛,多次举办各类校内创业大赛。
科创融合。老师为学生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在研究课题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一起开展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化。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体项目或横向课题的研究。该研究的重点在于学校和企业要充分重视,并且对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材研发以及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全面细致的分析,同时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两者要匹配。整个体系的全过程管理至关重要,只有严格管理,才能使研究成果具有高的可信度。该研究的难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体系与学情的匹配;二是企业行业差异带来的管理和业务不同,从而导致的相关结果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中要仔细地设定参数,全面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各个参数对结果影响设置相应的权重,这样可以使模型有更强的适应性。
该人才培养模式紧跟广东省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发展和大湾区人才需求变化,与经管类专业市场化发展相适应,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设对标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四融合”路径为指引,培养具备管理理念思维、综合业务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四融合”人才培养实践的创新点
“四融合”的创新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将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方案。
(一)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机制创新
基于校企合作的前提,构建出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区域人才需求的专业培养标准;开展面向现代化管理体系的经管类专业内涵建设,为区域行业企业提供急需的管理型人才和技能服务,实现成果共享;长期安排该专业的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让教师进企业定期培训,熟悉企业管理流程,掌握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二)首创“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区域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继续建成与完善“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整合专业的课程模块,或选择企业项目置换部分专业课程内容,使该专业的课程及内容更贴合企业需要,课程体系更贴近企业管理实践,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企业工作环境。
(三)强化项目嵌入式教学
校企之间采用项目嵌入式合作,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硬件设施的生产价值,构建项目团队,承担企业的管理咨询项目,负责企业管理方面的诊断、咨询、培训、创新创业辅导等业务,增强实训室的实训职能,将实训室打造成公司的孵化器;将企业现实的实践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让学生将所学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沟通技巧等融入创业实战,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在工作实战中检验学习成果。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坚持创新,深化校企合作,以现有的专业师资、职业培训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为社会服务基础,有效利用行业内的各类资源,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发挥专业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四、“四融合”人才培养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群体为例,全方位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通过“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项目实训,不断增强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形成校企双向评价机制,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模式将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案,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创融合
解决了教学与实践的严重滞后和脱节问题,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专业性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
(二)思创融合
解决了学生职业化道路健康稳定发展的问题;以人才培养德育为核,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长远发展以及突破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社创融合
解决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实战检验问题;以双创实训为试验田,以实践为练兵场,强化优质人才培养。
(四)科创融合
解决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的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坚持创新,校企合作,将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价值。
五、“四融合”人才培养实践的效果
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四融合”路径下双创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经过4年的检验,成果显著,在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一)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毕業生在同类院校里排名领先;毕业生通过实习和就业工作,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收到来自不同企业的赞誉表彰信数十封;经济管理类专业就业质量排名领先。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评测,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比同类院校高5%,满意度高3%,创新能力高2%。运用“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具备管理理念思维、综合业务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成优质核心课程。
(二)学生实践能力强
学生实践能力强,参加各类竞赛获奖33项;服务社会的能力强,开展各类“三下乡”及社会调研活动12项;思想素质显著提高,青年领袖班培养学员数百人;开展实战型创业项目13项,孵化企业1个;面向珠三角企业培养并输送优秀本科学生200余人。
(三)带动区域专业发展,辐射同类院校专业建设
教师科研能力显著增强,出版高质量教材5本;开展各类企业培训10余次;培养学员300余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在与广州城建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州水利水电学院等各兄弟院校的交流中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并就课程体系输出、教材共建等事宜开展了深度合作。
(四)学生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服务于国家级大型论坛及高端会议,受到主办方的赞誉,项目教學成果显著;学生参与完成各级各类企业横向项目10多项,形成了“量子人才库”方案,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数十项,产生社会价值数百万元。
总之,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形势使然。学校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本校办学定位,[11]面向服务,统筹兼顾。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服务及科研成果转化深度融合,形成合力,体现区域特色、本校特色,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张金良,男,博士在读,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领导行为,人才培养以及虚拟现实技术。]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DB/OL].中国政府网,2015-05-13.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DB/OL].新华网,2019-02-23.
[3]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DB/OL].国务院,2019-02-13.
[4] 刘健伟.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44).
[5] 李涛,张立红,陈吉明.创新与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02):94-96.
[6] 魏璟,朱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02).
[7] 王占仁.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8] 王洪才,刘隽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核心·难点·突破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7(8).
[9] 杨雪,刘慧颖.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7(06).
[10] 王慧敏,张庆庆,赵虎,翟秋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4(39):20-22.
[11] 赵石磊,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职教通讯,2017(0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