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华
摘 要:美术欣赏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基本途径。本文从走进生活,立足本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 美术 欣赏 审美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196-01
美术课是一门学习美、创造美的课程。美术欣赏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基本途径。审美是人们感性的情感体验,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交汇融合。对于陶冶情操和提升情趣,强化学生感受、鉴赏美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传统的美术课被称为“图画”课,认为仅仅是教学生学会画画而已。长期以来正是这种的狭隘的教学观的定势思维,束缚了美术教师的头与手,认为美术教学只要教会学生画出几张有点样子的画来,就是美术教学的成果。美术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美术教育的狭隘观念,积极开展美术课程改革,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术起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客观事物艺术化和象征化。許多史前岩画就是人类劳动生活场面的刻画。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走进生活,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潜在的美,让学生学会领悟生活蕴含的美。让学生认识生活的美处处存在:青山绿原、朝晖晚霞、飞檐斗拱、纵横阡陌、小桥流水等等,这些美好事物构成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勾勒出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无不充满生命的律动、洋溢着生态自然的味道,对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挖掘学生身边的审美题材,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把生活、生态带入美术课堂。让学生发现美术离自己不远,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的美的世界之中。例如,学习人美版第十一册的第一课《凝固的音乐——建筑》和最后几课《家乡的老房子》《 家乡的小吃》《 家乡的艺术》和十二册第十四课《发现老房子的美》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课本上的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本地中寻找教材中的例举自然物象,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激发学生的审美力。我们昆山地处江南水乡。自古人杰地灵,物阜民康。留下许多古镇,如周庄、千灯、锦溪,还有巴城老街、正仪老街、歇马桥老街,其中大量的明清古民居,构成了典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昆山又是鱼米之乡,美食闻名遐迩。春天有正仪的青团子,秋天有阳澄湖的大闸蟹;一年四季有我们周市爊鸭。还有奥灶面、袜底酥……一个个特色小吃丰富多彩;亭林园里有昆山的“三宝”—— 晶莹剔透的昆石、冰清玉洁的琼花、花开双姣的并蒂莲。这三宝都可谓世上罕见的艺术精品。对此,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 充分利用组织开展以“昆山“三宝””为主题的美术欣赏活动。我们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昆山“三宝”、昆山美食、昆山美景,这些充满乡土风味的特色活动,不仅让幼儿“走近”了昆山美食、美景、美物 ,接受了昆山本土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同时也激发了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探求客观世界、了解生活秘密的欲望,促使他们在浓烈的兴趣中接受审美教育。学习兴趣愈浓,求知欲越强,我们的审美教育的效果就越好。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视频、范画、实物、音乐等)。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美的情境中。在这有声、有色的氛围中,增进学生的审美感受,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美,认识美的兴趣。例如,昆山是世界非遗、百戏之祖“昆曲”的起源地,教学十一册第三课《戏曲人物》一课时,结合我市组织的“昆曲进校园”活动,播放视频给同学们介绍昆曲的优美唱腔、瑰丽的戏服和俊秀的角色,让学生产生美感的视觉冲击;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听到了高雅唯美的昆曲艺术,而且也沐浴了美的甘霖。在课外 “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游览亭林园,参观昆曲博物馆、科博馆、候北人美术馆等。虽然说这些成人的美术世界与艺术成果对于小学生而言,无疑还有一段相当遥远的距离。但当他们稚嫩身声影走进了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的殿堂,就受到了高雅艺术的熏陶,陶冶了美好的情操。“候北人美术馆”经常会举办各种美术作品的展览,每年国际儿童节期间会还会有儿童美术作品的展览。我们不仅要求有条件的家庭,有文化修养的家长带孩子去参观、欣赏。当有少年儿童的美术作品展出时,我们还带着学生去参观、去接受艺术氛围的熏陶,沐浴美的雨露滋润。在他们的心田播撒下唯美的种子。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影响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始终没有彻底改变。学生在美术学习和课堂上还是处于被动状态,过度依赖于教师和教材。因此,美术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美术教育的狭隘观念,积极开展美术课程改革,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首先,要确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意识,避免过分依赖课本、依赖教师。因而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头脑与双眼束缚在教材有限的内容之中,难以张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其次,培养学生独创审美能力,教师一定要走下高高的讲台,课堂上的教学双方都要知道,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学生审美观点的评价者。最后,要引导学生勇于、善于发表自己对美的认识与看法。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叙述,以赞许、肯定的语言予以点评。这样一次次的训练、一次次的引导,就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密切结合审美,是美术教师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需要美的滋润和美的熏陶,更需要美术教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何新宇.谈素质教育如何在美术课堂中体现[J].广西师院学报,2002(S1).
[2] 刘传敏.绿色课堂:美术课堂新境界[J].中国农村教育,2007(05).
[3] 郑梅.论美术课堂氛围的营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