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的观察与探究

2019-10-30 04:19黄雪芹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观察自主探究

黄雪芹?

摘要:“芽”是幼儿自发的、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以及回应下持续探究而生成的一系列的活动。“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因为生活区一堆山芋的“芽”,幼儿发现了,好奇了,产生了与之互动的活动,赋予了“芽”一定的教育价值。自发的、自主的、持续性是这次活动最大的特点。在对“芽”的持续性探究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完成调查报告获取相关经验。幼儿在寻找、种植、观察、比较、测量等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动中感知了“芽”的生长与变化、“芽”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发现新问题—继续寻找答案……

关键词:芽;探究;观察;自主

故事缘起——孩子们的发现

主题活动《蔬菜小精灵》的时候,阳阳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土豆和山芋,放在我们的生活区。过了一段时间,山芋和土豆上面冒出了尖尖的头,孩子们顿时沸腾了,有的孩子说“这是芽”阳阳说“这不是芽,这是它的叶子。”阳阳的话吸引了很多的小朋友。

阳阳坚定的说:“这是山芋的叶子。”

胖薰:“这是芽,奶奶说这是发芽了。”

徐伯言:“可是老师说种子会发芽啊,山芋怎么会发芽呢?”

阳阳:“对啊,可是种子发的芽是什么样子呢?”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这个时候阳阳和胖薰讨论的越来越激烈了。

胖薰:“才不是呢,这个就是山芋发芽了,奶奶还说过呢,发芽的山芋就不可以吃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了孩子们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是:

1.什么是芽?2.只有种子会发芽吗?

孩子们会关注的问题,必定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也许就是生活当中一个很小的点,就会引发孩子们激烈的讨论。成人有时候会不信任孩子们,主要是觉得孩子们还小,会有发现的眼睛,会做研究调查……成人总是嗤之以鼻。但,如果正在阅读的你也这么想,那就是你太不了解这些小天使们了。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天生的探索家。孩子们善于发现,热衷于讨论,善待错误……这些不就是一个真正的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吗?我也时常反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从孩子们在生活区对着一堆“土豆”的“芽”争论的时候,我就知道,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支持和持续的关注孩子们的需要。

儿童前期经验

1.讨论交流

2.“芽芽”大调查

因为孩子们对这个小小的“芽”产生了关注,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们决定进一步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孩子们可以和自己爸爸妈妈们一起完成调查表的内容。孩子们的调查表拿来了之后,孩子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调查内容。

经过讨论、寻找、调查和谈话分享之后,随着孩子们前期经验的积累,孩子们关于“芽”的問题和发现也越来越多……幼儿对“芽”有了探索需求,我们可以提供适宜的支持,帮助幼儿不断的积累经验,鼓励幼儿在近距离接触、观察、发现中,感受“芽”的生长与变化,推进“隐蔽课程”的可实现性,引发和鼓励幼儿进一步的探究和深度的研究学习。

环境创设(教师的支持)

有创意的物质环境经常构成对孩子身体和智能的挑战,孩子在与他们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可以使内在的潜能得到释放。不失时机地根据儿童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需要创设必要的物质环境,并鼓励儿童与其相互作用,学习控制和驾驭,能使孩子的智力潜能得到适时的发展。[1]

深入探究之我们可以养“芽”了

为了给孩子们进一步的发现和探究“芽”。和孩子们商量之后,决定在自然角的水培区,水培了荸荠、黄豆、山芋、土豆、胡萝卜……土培区里,我们给孩子们种植了土豆、大蒜和草莓。

通过孩子们的前期经验,孩子们已经知道了除了种子会发芽之外,还有一些蔬菜和水果都是会发芽的,并且每一个“芽”都会变成不一样的东西,就好像是神奇的魔法一样,有的“芽”会长成果实,有的“芽”会变成小树叶……

深入研究之蚕豆发芽啦

过了一段时间,早晨来园的凌熙薇,来到了自然角。她很开心的大声说“快点来看,快点来看,蚕豆发芽了呢。”孩子们寻声跑了过来,一起看着蚕豆,有的孩子看一看,有的孩子索性拿了起来,摸一摸,还有的孩子闻一闻它。孩子们仔细的观察了起来。

原来“芽”是这样的,有点白白的,有点弯弯的,不会太软,也不会太硬,还有点尖尖的呢。孩子们观察着,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自己的发现。都说孩子们是天生的小科学家,他们的脑海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点,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了观察的环境和必要的帮助。孩子们自己会调动起自己所有的知识,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究……

深入研究之钻洞洞的蚕豆“芽”

蚕豆的“芽”又长大了一些。区域活动的时候,范诗晗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小秘密,她找到了“问题夹”把她记录了下来。区域活动总结的时候,她很兴奋地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大家看,蚕豆的两头都有芽啊,这个芽还钻进了小洞洞里面呢。而且,两头的芽是不一样的颜色。”孩子们顿时沸腾了,他们要求我把蚕豆拿出来给他们看看。应了孩子们的要求,我从水培箱里拿出了蚕豆,蚕豆真的两头都发“芽”了。孩子们都想摸一摸,答应了孩子们,并告诉孩子们要轻轻的摸,于是,孩子们都排着队一起来摸一摸。孩子们摸完之后,发现钻进洞洞里的那一头的“芽”比较硬一点,颜色也没有那么绿。

孩子们问“为什么蚕豆的“芽”会钻进洞洞里呢?”

“蚕豆有的芽钻进洞洞里了,有的往上长了。”

“这个芽是不是想喝水了,所以钻进洞洞里去找水喝呢。”

“那个是根吗?像大树一样有根,才会长大的。”邱锦元小朋友突然说道。

“这个是根?”

“嗯,我看到我们自然角的洋葱、胡萝卜在水里的都长出了很多根”

“老师,我们可以一起去看一下吗?”

得到我的应允之后,孩子们来到了自然角,又一次仔细的观察了水培的胡萝卜和洋葱等,发现真的在水下有很多细细长长的“芽”,是和水面上的“芽”不一样的。

问题是孩子自己发现的,我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进行探讨和观察,孩子们自己得出的结论是这个“芽”也是根。那么“芽”到底是不是根呢,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以及我们的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究和验证了。

深入研究之“芽”变苗,量一量

过了一个五一假期,自然角里的“芽芽”们真的是另一番风景。土培的土豆芽已经变成了长长的苗,水培的胡萝卜上面的“芽”长成了绿绿的叶子,水里的“芽”变成了细细长长的、白白的根须……孩子们别提有多么的开心,一边观察和讨论着。

“芽”们的颜色的变化让孩子们感动很好奇,但更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是由“芽”到苗的长度的变化,这种动态的变化,再一次引发了幼儿的持续关注。

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了测量的需求,因为我们的工具箱里是有尺子的,孩子们会学着成人用尺子去量一量,有的孩子也会用小手去比一比,有的孩子会拿玩具来和小苗比一比……此时的幼儿更专注于用什么材料表示苗的长度变化。这不就是孩子们进行非标准测量的一个过程吗。

发现孩子对于测量有了一些兴趣和需求,为了更好的支架幼儿测量的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经验支持,我想到之前阅读的绘本《一寸虫》,这是一个有趣的测量故事,虽然孩子们只是小班,但是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了孩子们简单的测量方法,初步了解测量,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进行简单的测量。

在“芽”的持续性探究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幼儿积极讨论蚕豆长芽现象的时候,观察和倾听幼儿,并跟随幼儿的兴趣开展了前期的调查,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幼儿能够从这次的调查活动中,得到来自同伴、家长以及教师三重经验的碰撞,最终可以演变成自己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页.

猜你喜欢
观察自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