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
摘 要: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幕,拉开了中国自贸实验区的探索序幕。通过使用文献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2013—2019年间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为主题的1 870篇相关论文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关于自贸试验区的相关研究自2013年起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研究热度伴随各批自贸试验区的批复设立经历两个高峰;关键词聚类结果反映为“行政管理体制”“战略措施”“国际金融中心”“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八个聚类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覆盖面较广;从关键词突变情况来看,该领域研究趋势呈现从早期关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到近期关注自贸试验区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Citespace;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5-0051-06
引言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幕,拉开了中国自贸区的探索序幕。2015年,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相继挂牌;2016年,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试验区向纵深推进;2018年,海南自贸试验区开启“全域性”探索。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已达12个,形成“1+3+7+1”的试点格局。建立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在此背景下,学术界也涌现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学界围绕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定、制度创新、企业发展等,深入开展前瞻研究、战略研究、政策和对策研究。伴随着四批次自贸试验区成立,对于自贸试验区研究的热点也发生了数次转换。因此,识别自贸试验区研究的知识图谱,梳理研究发展的突变历程,分析研究热点与趋势,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本文运用信息可视化方法和文献计量方法,借助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2013—2019年CNKI数据库的文献进行了信息挖掘与处理,分析自贸试验区研究的发展态势、研究主题和热点变化,把握当前的研究热点、主题分布,为自贸试验区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一,研究方法。本文使用引文网络可视化工具软件CiteSpace,利用源数据绘制关键词图谱、聚类图谱和关键词突现性排名图等,对自贸试验区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找到自贸试验区研究的重点以及热点;进行聚类分析将自贸试验区的研究分为若干领域,这些领域内的研究各有不同侧重;获取关键词突现性排名图,以了解自贸试验区热点演变及发展前沿。
第二,数据来源。本文以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用主题和关键词:“自贸试验区”或“自由贸易试验区”,时间范围为2013年至今,将期刊来源设为“全部期刊”,共检索到3 161条文献记录,对所有检索文献去除重复,对通讯稿、征文、通知、简讯以及与研究主题明显无关等的条目进行剔除,最终剩余1 870条有效记录。在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时,将“Time Slicing”(时间分隔)设置为“2013—2019”,“Years Per Slice”(最小统计时间)设置为“1年”。设置术语提取范围为:文献的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词、强化关键词;设置分析对象为关键词;设置数据筛选策略为Text N per slice,即选择每一时间片段中被引频次或出现频次最高的N个数据,N为50,以此对数据进行筛选,防止图谱过庞大和杂乱。
二、自贸试验区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总体态势(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分析)
下页图1为相关文献发表年份的分布情况,从图1中看出,自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起,对自贸试验区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总体趋势持续上升,研究热度持续升温。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决定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同时,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新批复设立了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因此在2015年关于自贸试验区的研究文献数量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在经历了研究热度略有下降的2016年之后,在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又分别印发并批复了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因此研究热度再次回升。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黨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10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因此,自贸试验区的研究热度达到第二个高峰。
(二)研究热点领域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在进行大量的文献分析时,对关键词集中进行分析,能够快而准确地把握文献的研究方向。我们将自贸试验区研究的检索文献在CiteSpace 中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获得关键词和主题共现视图(见图2)。节点大小表示它的出现次数,节点越大,该关键词或主题出现的总次数越大;各节点之间的连线粗细代表各个关键词或主题的联系程度。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高频关键词,我们按照被引频次排名前20的关键词(如下表所示)。
2.关键词聚类分析。自动聚类标签网图是通过谱聚类算法生成知识聚类,然后通过从聚类的相关施引文献中提取标签词,来表示研究热点。为了从共时的维度探索自贸试验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进行聚类分析,生成自动聚类标签网络视图(见图3),从标签词中可以看到研究集中的领域或范围。
聚类0——行政管理体制。自贸试验区自诞生之日起,制度创新就一直是其建设的核心。瞄准国际先进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坚持先行先试。学界对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争端解决机制构建,对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等做了深入研究(王新奎,2014;杨力,2016)等。学界还对财税管理制度改革、税收法律制度建设及政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李晨博、李苗苗、王如燕,2015;何骏、郭岚,2016)等。除了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研究以外,学界还关注到行政管理相对人,自贸区内的重要微观主体——企业,研究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及企业应对方向(郑玉香、孟祥云,2014;谢宝剑、杨娇、钟韵,2016)等。
聚类1——战略措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与建设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学界对自贸试验区的战略价值及带来的新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李正图,2013;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专家组,2014)等。学界也关注到自贸试验区建设背景下各行业的发展战略思考(王珍珍,2015)。学界还从自贸试验区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层面进行了探究(方友熙,2015;王珍珍,2016)等。
聚类2——国际金融中心。自贸试验区在金融市场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对金融开放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界对于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开放等都有过深入的研究(郁鸿元,2014;周振海,2016)等。学界也对自贸试验区框架下,金融服务外包(蔺捷,2015)、离岸金融(杨帆,2015)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与此同时,深化金融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是辩证统一的,金融改革与金融风险往往相伴而生,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要并举并重,学界也同样关注到了金融监管、创新风险防范的问题(王楠,2015)等。
聚类3——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是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也宣告着我国对外开放将开启“自由贸易港模式”。学界从自贸试验区改革深化向自由贸易港转变的角度(李凯杰,2017;佟家栋,2018)等、国际自由贸易港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角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院,2018)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模式与方向的角度(符正平,2018)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聚类4——辐射带动。相对于自身经济增长而言,自贸试验区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发挥聚集和辐射功能,实现区内外的联动发展,带来更多的溢出效应。学界对于广东自贸试验区融入粤港澳湾区建设发展(周运源,2014;杨爱平,2015)等以及福建自贸试验区视野下推进闽台全方位合作(王春丽,2016)等做了深入探讨与展望,对福建自贸试验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融合发展(张蕙、黄茂兴,2015)以及陕西等内陆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融合(强力,2018)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
(三)研究热点突变分析
CiteSpace 将突变信息视为一种可用来度量文献更深层变化的手段。CiteSpace的“Burst Detection(突变检测)”可用于检测关键词的骤增情况,包括骤增的起始与结束的时间。本研究对文献关键词进行突变检测,从历时的角度观察自贸试验区研究中突然增加的热点。突变检测结束后获得Top37的突发性关键词列表(如表2 所示)。表2中,关键词对应的时序条中,深色的部分代表其发文量激增的时间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在2013—2019年,随着四批自贸试验区批复成立,对每个自贸试验区的区域性研究发文数量均会出现一个短时间内的激增。从上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高桥、上海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上海市等)到广东、福建(福州)、天津(天津自贸区)再到湖北、河南、重庆、四川、陕西(西安国际港务区)。
突发性强度(Burst Strength)更高的关键词主要包括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广东、福建、天津、片区、“一带一路”等。与上海自贸区同一时期突现的相关关键词还有准入前国民待遇、外资、保税区、金融、企业管理等。上海自贸试验区从建设开始就是一个综合改革区,所以一直强调要制度创新,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来解决开放型经济当中一些深层次和中长期的一些问题,来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这也成为了学界研究自贸试验区的主要观察对象。
从第二批自贸试验区成立起,“片区”这一关键词突显出来。各自贸试验区内部划分若干片区,绝不仅仅是对地理范围的划分,而是各片区有其各自的功能内涵。广东自贸试验区中南沙新区片区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建设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三个片区中,澳门因素是横琴最为突出的特点。而第三批自貿试验区当中的陕西自贸试验区内部涵盖了杨凌示范片区,从地理位置来看是远离了中心片区及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但杨凌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其在农业改革发展中成绩明显,该片区将通过全面扩大国际农业领域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因此,片区作为自贸试验区的更小细分单元逐渐被学界所深入研究。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可以说自贸试验区正是践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2016年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之年,而第三批的七个自贸试验区的方案中都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作为其改革开放创新试验的重要内容,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创新现代农业等多领域交流合作机制、增强交通物流枢纽功能、培育合作交流新优势、探索政策支持体系、加强金融合作、推动与沿线国家执法联络网络建设、创建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新模式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试验任务。因此,从2016年起学界更多的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视角下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探索自贸试验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三、结论与建议
(一)本文结论
本文基于CiteSpace 知识图谱对自贸试验区研究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符合检索要求的文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主题相关的文献时间以2013 年为起点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研究热度伴随各批自贸试验区的批复设立经历两个高峰;关键词聚类结果反映为“行政管理体制”“战略措施”“国际金融中心”“海南自由贸易港”等8 个聚类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对政府职能转变、区域合作、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定位等,覆盖面比较广泛;从关键词突变情况来看,该领域研究趋势呈现从早期关注制度创新这一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到近期关注自贸试验区如何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
(二)未来研究建议
1.自贸试验区微观层面的系统性研究。现有的文献多侧重政策分析、理论研究、新闻热点等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例如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的案例分析、实证数据分析等。这些微观经济研究能直接、精准、科学地反映自贸试验区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宏观政策制定的基础,是制度创新探索的方向。例如,在自贸试验区开放政策环境下,对于区内企业而言,企业布局的转变、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绩效的转变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否有长远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对于后期政策的制定又有哪些建议。
2.自贸试验区文化产业的系统性研究。现有的文献对自贸试验区文化产业、文化贸易等领域的研究不多,但在自贸试验区实际建设工作中,无论从各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及进一步深化改革方案中均含有多项与文化有关的重要内容来看,还是从各自贸试验区在文化产业、文化贸易以及该领域的投资合作实践来看,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未与实践成果匹配。例如,创新自贸试验区文化艺术品和文化贸易管理模式研究,对于保税文化艺术品展示、拍卖、交易等业务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其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未来研究中还应关注如何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为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提供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汪波,刘源,刘楠.“一带一路”经济领域研究的发展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J].中国物价,2019,(3):22-25.
[2] 王新奎.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的重点:对外商投资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4,(1):5-11.
[3] 杨力.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法律体制改革评估[J].法商研究,2016,(5):159-171.
[4] 李晨博,李苗苗,王如燕.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财税制度创新研究——基于租赁性投资效应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5,(2):87-93.
[5] 何骏,郭岚.TPP背景下我国自贸试验区离岸贸易税收政策研究[J].江淮论坛,2016,(4):40-45.
[6] 郑玉香,孟祥云.上海自贸区对区内物流服务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物流科技,2014,(7):58-60.
[7] 谢宝剑,杨娇,钟韵.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对区内企业的影响机理分析[J].亚太经济,2016,(2):121-127.
[8] 李正图.创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家战略价值[J].中国远洋航务,2013,(8):26-28.
[9]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专家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引领新动力、新空间与新优势——兼论与日本国家战略特区的比较[J].上海城市规划,2014,(4):42-47.
[10] 王珍珍.自贸试验区框架下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分析——以上海、天津、福建、广东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5-23.
[11] 方友熙.论“一带一路”下的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战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77-181.
[12] 王珍珍.中国自贸试验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内涵、基础、实践及路径探讨[J].全球化,2016,(8):80-89.
[13] 郁鸿元.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的思考[J].科学发展,2014,(2):30-34.
[14] 周振海.天津自贸区金融支持政策[J].中国金融,2016,(2):50-52.
[15] 蔺捷.上海自贸试验区视角下的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制度[J].学习与实践,2015,(2):17-22.
[16] 杨帆.天津自贸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对策研究——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为例[J].港口经济,2015,(3):15.
[17] 王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监管法律风险初探[J].科学发展,2015,(1):78-84.
[18] 李凯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变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7,(12):35-39.
[19] 佟家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深化与自由贸易港的建立[J].国际商务研究,2018,(1):13-18.
[20] 上海對外经贸大学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院.关于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经验借鉴与实施建议[J].国际商务研究,2018,(1):5-12.
[21] 符正平.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模式[J].区域经济评论,2018,(2):1-4.
[22] 周运源.粤港澳自由贸易区还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基于新时期建设自由贸易区选择的判断[J].南方经济,2014,(11):118-120.
[23] 杨爱平.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与粤澳合作机制再创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11-114.
[24] 王春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视野下推进闽台经贸合作的思路与对策[J].现代台湾研究,2016,(4):60-66.
[25] 张蕙,黄茂兴.福建自贸试验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融合发展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7.
[26] 强力.内陆型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融合——以陕西自贸试验区为例[J].国际商务研究,2018,(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