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9-10-30 03:15李兴光周海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京津冀提升策略

李兴光 周海娟

摘 要:区域创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的数据为基础,参照区域创新能力的各项评价指标,对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北京创新能力突出,领先地区的优势不断增强;天津市继续保持创新绩效优势指标,注重发展科技型企业,支持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建设科技创新载体取得显著成效;河北省在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方面进展很大,创新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创新绩效指标有所提升。针对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现状、雄安新区建设规划的进一步推进,给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京津冀;现状分析;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5-0049-02

引言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作为创新主要载体的区域在创新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2]。但是在区域创新方面,京津冀三地内部联系比较松散,协同优势不够明显。区域内企业、政府、科技开发中心等各种不同的主体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创新系统[3],这就要求区域内资源进行有效流动、聚集来促进区域整体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创新的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此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有助于政府部门了解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现状以及主要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政策。同时,对于推动我国创新前行,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京津冀区域创新现状分析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依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的数据及分析,选取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京津冀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对比研究。报告中部分缺失数据通过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进行了补充整理[4~5]。

(二)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得分

对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的创新能力从知识创造指标、知识获取指标、企业创新指标、创新环境指标、创新绩效指标五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如下图所示)。

(三)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1.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2018年北京创新能力表现亮眼,领先地区的优势不断增强。2018年北京市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2位,比去年上升1位,超越江苏。知识创造排名全国第1位,知识获取、创新环境排名全国第2位。这源于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北京聚集了大量优质的科学和技术资源,“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了北京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从动态趋势上分析,北京市的知识获取能力和创新环境都呈现出较好的逐年上升的态势[6]。总体而言,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总部经济特征明显,创新要素集聚效应突出。同时,北京市对天津市、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省级和技术创新起到了明显的支撑、辐射与带动的作用。

2.天津市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2018年天津市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7位,与上年持平。从基础数据看,天津市政府、企业等对研发投入保持快速增长,新增企业数增速较快,创新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厚,但是,在技术流动、科技合作、知识创造等方面比较欠缺。同时,天津海积极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逐步实现新旧动能的有效转换。未来,天津市需要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积极承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转移,加强同河北省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开放创新能力。

3.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2018年河北省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19位,相比上年提升3位,进入全国前20名。从一级指标看,河北省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4个指标排名均有所提升。近年来河北省在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方面提升很大,特别是企业创新综合指标与创新环境综合指标均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河北省在科技论文数量、科研产出、人才的引进方面与京津两地差距有扩大趋势。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雄安新区建设规划的进一步实施,河北省重视对创新的基础投入,加强与京津两地的科技合作,淘汰一批中小型钢铁企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总体而言,河北省创新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需要在科技成果转化、金融合作、产业升级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缩小与京津两地的区域差异,释放创新集聚与溢出效应。

二、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结合以上分析,给出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第一,加强政府引导。在区域创新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起到宏观指导、政策引导、利益整合、服务保障的作用,政府要成为创新合作平台的组织者、建立者与协调者,要通过相应制度的建立,促进区域内创新资源的利用。

第二,促进资源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资源产业集群效应,这需要从资源产业的结构布局、人才培养、资源产业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着手,以实现区域内资源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共同发展。

第三,利用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分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作用,优化创新要素的分布,促进创新要素有效集聚,不断深化跨区域创新协助。同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与创新发展。

第四,充分发挥北京市创新辐射扩散作用。北京市经济基础雄厚,拥有地理位置优势、全球化的视野,也具有充足的资金和高级人才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北京市在创新发展上对周边地区产业机构升级、技术创新方面的辐射扩散作用,带动天津市、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上的突破发展。

第五,鼓励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要依靠企业的创新,因此,企业需要加大研发资本的投入,养成合作创新的理念,多渠道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和研发能力,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三、结论和启示

本文借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中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分析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通过对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能力的五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展现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的实际状况;通过对雷达图的分析,总结了京津冀三地区域创新能力的各自的优势和短板,以及未来创新的发展潜力所在,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  范柏乃,陈玉龙,段忠贤.区域创新能力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5):95-102.

[2]  武义青,田学斌,张云.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回顾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2017,(2).

[3]  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理论分析框架研究[J].经济学家,2001,(3):106-111.

[4]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堂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

[5]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

[6]  李興光,王玉荣,周海娟.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动态变化分析——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09—2016)》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8,(2):9.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京津冀提升策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