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姣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在我国蓬勃发展,金融市场开始从传统产品和服务逐步转入互联网上。P2P网贷、互联网银行、宝宝类基金产品等让传统的银行存贷业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有人提出要将宝宝类产品纳入银行管辖。互联网金融多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监管和投资者们的关注,同时也离不开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白皮书》统计,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85%的人才是从企业行业转行而来,行业中包含计算机、金融、管理等专业,其中互联网金融人才中有34.8%的人在该行业中从事的是工程或信息技术工作。2016年江苏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报告曾预测到2019年网贷行业的人数会达到469万人,并逐年上升。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的是创新性、网络化、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据统计,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级部门负责人的薪酬增长率高达250%,基层员工增长率也维持在40%-50%。目前我国设立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院校不多,或是人才的培养远不能满足行业实际需求。部分院校教师短时间内也无法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是核心。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实现培养目标,能有效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当前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不鲜明,企业满足度不高,这极大限制了社会的认可度。构建适用的课程体系能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真正体现互联网金融专业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顺应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推动课程改革常态化”。高等教育最初是从理论转变到实践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加强动手能力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转变到了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专岗专人课程体系,分为职业素养、专业核心、专业基础和实操训练四大模块。这种设置是针对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模块化体系。课程体系贯穿于整个专业的教学过程,国际上有英国的BTEC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能力本位和美国的多元制课程体系。各国对高等教育能力的培育理解不一,培养模式中注重点也不同。当前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且不再是填鸭式教学,达成理实一体化。德国Rauner教授认为教育工作过程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程序,且它包含的内容丰富但相对固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将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实际工作过程贯穿于大学学习中,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高度统一。[1]这种课程体系契合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的趋势。互联网金融行业从2013年在国内发展,各院校从2015年开始逐渐设立该专业。当前研究集中于一部分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另一部分是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相对较少。
本科教育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再以科研定位办学,与职业教育对接合理动态的课程体系。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型行业,其课程体系需紧贴行业发展。[2]具体思路如下:首先我们对互联网类企业进行社会需求分析,确定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需求的职业岗位,分析每个职业岗位的主要任务和需具备的能力,各院校依据市场最终确定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第二,分解各岗位分解其工作过程,实施任务分析。以理财经理岗位为例,该岗位的工作任务包括开拓客户、客户需求分析、理财规划等。第三,根据岗位需要,研究职业能力需求。根据该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该岗位的能力要求是营销、理财等业务操作能力。第四,以职业能力的要求为指导,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岗位能力的复杂程度整合转化成课程体系设置,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特征融入,分解各项学习任务和学习单元,周而复始地不断循环修正课程体系。
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现今各类院校的中心,更何况互联网金融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据调查,全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缺口将超过300万人,且风控岗位2016年的招聘需求量同比增长19.8%。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离职率偏高,主要原因就是人才的缺乏且不专一。作为一个复合跨领域的专业,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风险控制、信息安全等知识是必备知识。相关的岗位是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理财规划、数据分析、风险控制、产品开发等。互联网金融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创新能力、较强实践能力,掌握一定的金融、互联网、数据分析、统计、计算机等基本知识与互联网信贷业务、产品规划、信贷风险控制、大数据等操作处理专业技能,从事互联网产品运营管理、理财规划、风险管理以及产品开发等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其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能力见表1。
表1 互联网金融专业职业岗位与对应的职业能力
资料来源:根据智联招聘、前程无忧、58同城等网站信息整理而来
调查显示,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复合型特点,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接近三分之二。这类人才要具备网络信息技术金融业务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用独特的互联网思维与营销才能引领行业,关注点是独具职业操作技能。院校的人才培养岗位可分为产品运营推广、理财规划、风控和产品研发等四个方面。金融类专业的学生重心在将传统金融专业与金融科技有效结合,突出互联网的思维。百度指数显示,2017年10月“产品运营”的搜索指数均值1780,职业热门度不断攀升。且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居民收入的增加,理财规划师成为了香饽饽的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风控专员缺口量急剧上升。
互联网金融行业紧跟时代变化,其培养的人才更加关注营销能力的培养。对高职学生而言不能过分加深专业课程的难度,而是注重其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3]基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课程体系过程中倾向于以实际工作岗位的过程来设定课程,培养具有金融学思维、计算机类相关能力人才,具备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电子商务等与互联网相关的交易、管理运营技能。[4]具体构建思路如图1:
图1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图
依据课程体系思路搭建的课程体系如图2。院校通过金融类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知识。且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增强团队协作、沟通、抗压等能力,能全面了解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
图2 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专项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业务能力,市场洞察力与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互联网金融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地的学习与调研,充分展现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国内外金融行业动态,提高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选修课程,拓展职业能力,让学生能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从事互联网金融运营管理、数据分析、产品设计与营销、风险控制等相关工作。
优质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课程结构必须紧扣经济变化与市场需求。课程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的不仅是时代的变迁,更是知识的更换。金融领域中的岗位当前缺口较大的是理财规划师和风控专员,“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专业或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或是核心课程。我们以岗位理财规划师和“互联网金融”课程中的子任务“P2P网络借贷”为例,对其进行工作过程分析。
根据市场中岗位缺口的具体工作任务分析,理财规划师的基本业务流程是建立客户关系、收集客户基本信息、分析客户财务状况、制定理财方案、执行方案以售后的持续服务等。融合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子任务可以是投融资与风控业务等,可转化为规划师的基本素质训练、网贷投融资业务办理和风控防范等。如我们剖析P2P网络借贷这个知识点的具体课程结构是平台的选择、审核、投融资产品与标的选择以及售后的风控管理。依据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及工作子过程及能力要求,设定不同的学习情境。设定P2P网络借贷子任务的学习情境要依据从初步了解平台到如何操作,到最后投融资标的选择以及风控管理等,确保任务的完整性,涵盖网贷投融资的多元化方式。学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验室平台进行实际操作,互相讨论与探索,及时分析与解决问题,将知识与技能契合。
为更好体现工作任务与工作能力要求,我们将“P2P网络借贷”子任务分为了三个学习情境,主要涉及内容是把握P2P网络借贷的原理、如何操作以及做好风控等。这几个学习情境的设定是以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为依据,符合学生从事理财规划的行动领域“熟知客户需求、分析需求、制定规划、执行规划方案以及持续服务”等,甚至于可以作为风控专员的工作范畴。
学习情境一:客户有10万元想投资,若须选择理财渠道,尤其是网贷平台,该如何进行选择。
准确把握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特点与模式,分析纯担保、线上与线下结合、第三方和平台担保等模式的优缺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互联网搜索等了解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史,掌握每一类模式代表性平台的具体运作模式;通过谈论与实际操作让学生分析如何选择平台等,且对比与银行理财或是其他理财渠道的区别。
学习情境二:该客户具体的网贷投资方式与步骤是什么。
了解平台的资质与股东性质,对比国家现有的银行系、国资系、上市公司系、风投资系和民营系等。考察各类平台的合作机构与风投保障等。第二步骤是注册平台后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根据客户需要以及平台网站上的产品,基于产品组合、期限与客户理财规划的匹配度以及收益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信用、抵押、担保等标的。通过平台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分析其借款用途与资信,分析该客户群体的投标完成度与以往借款还款记录等。完成投资的“平台、产品和标的”三步骤。且可借助互联网金融技能竞赛以团队形式完成投融资业务流程。此外,还可演练网络客服,为客户答疑,及时解答投融资的日常操作。
学习情境三:如何做好风控防范。
对于风险防范这个小任务而言,重点在于清楚网贷行业的各类风险。以组的形式搜索当前网贷行业的案例,讨论各类案例的风险形式和特点,加深对网贷业务以及金融市场的规章制度等的理解,并撰写和汇报风险报告。以此考察学生综合思维、沟通、团队等能力。
互联网金融专业的理论知识部分枯燥,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可以任务驱动方式设计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和新生事物的应用展示案例,对学生实行有效引导。如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贷款业务,我们可在《P2P网络借贷》任务教学中设定贷款的工作情境,先向学生传授该业务所需的知识以及该业务的工作流程。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环境区分不同网贷平台的运行机制与投融资流程。且利用仿真模拟平台进行操作,明确发布贷款信息与投资平台的流程,实际掌握平台贷款的申请—审批—贷后管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操作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小组互动化交流探讨不同平台的特色,老师进行点评讲解。且设置自由讨论环节,让切身体验过网贷服务的同学分享体会。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网络借贷的利率和收益水平,切身感受高收益与高利率。这样既能掌握互联网金融的知识,又能有效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不再一味盲从。且案例教学中融合三农、小微企业等服务,选取部分地方产业的课程和教学资源,提升互联网思维实践普惠金融目标。[5]
每类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可针对不同课程设定不同的考核体系,充分体现市场化的评比与激励功能。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教师、学生和企业构成,各科课程可利用平时实训、期末考试及企业进行综合考核。我们结合课程本身的可操作性,针对每一个任务的具体要求作为考核指标,将效果进行指标量化,提高考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整个课程的平时实训占比50%,由“考勤+作业+实际操作”构成,30%占比的期末考试采用“子过程考试+期末考试”,剩下的20%主要是企业专家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情况。如“P2P网络借贷”子任务的实训考核占《互联网金融》课程的30%。其主要分为三个学习情境,该任务的具体考核指标见表3:
表3 “P2P网络借贷”子任务的评价指标
市场趋势的变化造就了金融领域课程改革的必然性,工作过程的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度。据以往课程授课情况,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任务与学习情境的设定突出“适时、够用”的原则,虽不能完美实施,但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适应企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1)学校可据企业的反馈信息和学生的满意度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及时更新知识结构。(2)量化指标的考核体系直接凸显知识掌握程度。(3)互联网金融课程的过程式学习也提升了学生信息收集、沟通、讨论与分析汇报等能力,全面人的发展目标实现更进一步。但受实训环境、学生学习兴趣、考核量化指标的难度等条件限制,课程体系与课程具体实施需要迎接金融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挑战,不断更新与研究,从而实现 “理论方案-实践-调整-实践”的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