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饲料》杂志社编辑部 周风珍
简介:张细权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遗传标记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遗传育种学分会常务理事、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鸡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完成各级课题2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收录132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出版了教材2部,还参编出版教材1部;包括“优质鸡产业化的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档优质肉鸡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2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自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养猪业遭受“非洲猪瘟”疫情严重侵袭,生猪产能大幅下降,猪肉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猪肉供应紧张局面。大力发展肉鸡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国民膳食营养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肉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我国鸡肉总量达到1472.63万吨,占到肉类总产量的24.37%。在这1472.63万吨鸡肉产量中,黄羽肉鸡占到了38.8%。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的统计,2014年至2016年我国黄羽肉鸡的出栏量分别为36.50亿只、37.30亿只、39.07亿只。我国最大的黄羽鸡养殖企业为温氏股份,2014-2016年黄羽肉鸡出栏量分别为6.97亿只、7.44亿只、8.19亿只,约占全国出栏总数的 19.10%、19.95%、20.96%。
畜牧业发展,良种先行。加强遗传资源开发与保护,尤为重要。作为占了我国禽肉市场主要市场之一的黄羽肉鸡,近年来在品种方面获得了那些改良,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新世纪,我省优质黄羽肉鸡又获得哪些新生机会。本刊记者带着这些疑问专门采访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遗传标记学分会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张细权教授,三十多年如一日,他坚持在优质黄羽肉鸡的选育工作,并结出累累硕果,为我国的家禽繁殖育种做出重大贡献。现总结成文,以飨读者。
《广东饲料》:畜牧业发展,畜禽良种是关键。当前我省主要的黄羽肉鸡主要品种及遗传资源调查。
张细权教授(以下简称“张”):各地特别是南方人比较喜欢黄鸡,广东素有“无鸡不成宴”之说。我们这里说的黄鸡,是广义上的黄羽肉鸡,不仅包括黄羽鸡,还包括麻鸡、乌鸡(两广人说的竹丝鸡)。黄羽肉鸡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根据其生长速度和上市时间,又分为快大型40~50天上市,中速型60~90天上市,慢型100多天上市。通常上市体重在3斤左右。
黄羽肉鸡的分布有点跟我们国家的地理南北分界线差不多;河南、江苏北部和安徽是黄鸡和白鸡相持,其南面黄鸡为主,北面白鸡为主;在南方,广东、广西、海南都是以黄鸡为主,很少见到白鸡。福建也是以黄鸡为主,但是有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圣农饲养白鸡,其存在是有特殊性。像江西,贵州、云南那边有一些白鸡,就是黄鸡和白鸡差不多的。而华北地区主要是白鸡为主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单位极利用广东的地方品种资源,如惠阳胡须鸡、清远麻鸡、封开杏花鸡等,通过杂交改良,培育成20多个新品种和配套系,通过了广东省畜禽新品种鉴定。康达尔黄鸡于1997年就通过了国家新品种审定的第一个品系杂交配系,揭开我国黄羽肉鸡发展新篇章。迄今,江村黄鸡(江丰公司选育)、岭南黄鸡(省农科院畜牧所选育)、新兴黄鸡(温氏集团选育)、南海黄麻鸡1号(佛山市南海种禽有限公司选育)、新广铁脚麻鸡和新广黄鸡K996(佛山市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选育)、天露黑鸡和天露黄鸡(温氏集团选育)等多个配套系通过了农业部的新品种鉴定,占全国审定家禽新品种的一半以上。
关于畜禽遗传资源的调查,我们国家曾经进行了三次。第一次调查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规模相对较小。第二次比较大规模的调查是在上世纪70年代,我读大学、研究生时,还看到那些他们内部印的那些书,参与了老师们广泛的调查,进行了多年的整理,在上世纪80年代,出了第一版《品种志》。国家于1996年建立了“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管理委员会”,并成立了各品种专业委员会,2004年我国资源管理委员会开始启动第三次全国畜禽资源大规模调查,这次我带队带研究生去调查,并根据调研材料组织编写了《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于2012年正式出版。这次调研以后,很多地方都比较重视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来进行培育品种。
《广东饲料》:近年来保种工作取得哪些进展?
张:广东省的几大地方品种如惠阳胡须鸡、清远麻鸡、杏花鸡、怀乡鸡、阳山鸡、中山沙栏鸡等六个品种进入《广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其中清远麻鸡、怀乡鸡和惠阳胡须鸡都进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农业部公告2061号)。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保存和利用。惠阳胡须鸡是由省农科院畜牧所、金种饲料厂联合做保种,并以此为基础选育出岭南黄3号,每年有几千万只的上市出栏量;天农公司对清远麻鸡进行保种,并选育出他们自己的天农麻鸡;杏花鸡最初由穗深家禽公司做保种,2008年智诚公司接手做保种工作,目前已经选育了9个世代,年出栏量达五六百万只。
《广东饲料》:杏花鸡作为典型地方优良品种鸡的代表,当前杏花鸡的选育、保种及改良工作怎样?
张:2006年全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调查时我们发现,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广东三大名鸡之一的杏花鸡,保种、产业化工作最薄弱,几乎面临绝种。我的学生曾华在2008年博士毕业后,去封开县杏花镇成立了封开县智诚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利用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的技术,收集整理了散养在农户的杏花鸡品种资源,进行了科学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工作,花费了近8年时间,制定了《封开杏花鸡品种标准》、《封开杏花鸡饲养标准》、《杏花鸡标准化肉鸡饲养管理办法》、《杏花鸡生鲜上市质量标准》等标准性文件,为做好杏花鸡育种、无公害饲养和生鲜销售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封开杏花鸡的保种及提纯复壮工作已经历了9个世代,保种的群体规模逐年增加,由最初从农户收集的2000只鸡,到现在已经有核心群种鸡3000多只,扩繁群达到5万只。经过9个世代表型和家系选育,目前群体外观一致性较好,繁殖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杏花鸡在产业化道路上愈走愈远。2013年由于禽流感的发生,政府取消生鲜上市,于是杏花鸡的“冰鲜鸡”应运而生,逐渐打开市场,并取得良好成效。杏花鸡的保种工作也获得很大成功。
《广东饲料》:今年6月份,封开县杏花鸡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这给杏花鸡的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哪些机会?
张:今年6月份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2019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每个产业园将给予5000万的资金。封开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列入其中,这给杏花鸡产业化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封开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以杏花鸡为主导特色产业,其核心区设在江口、长岗、杏花和南丰四个镇,总面积约1万亩,辐射带动长安、金装、莲都、渔涝、河儿口、罗董、白垢等镇及周边区域开展杏花鸡养殖,辐射面积超过10万亩。产业园在空间上构建“一心双核三基地一走廊”(现代加工研发与流通中心,标准化养殖核心生产区、规范化屠宰核心示范区,智能化鸡苗孵化基地、产业化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信息化养殖技术培训基地,广信文化生态旅游走廊)的总体布局。产业园建设期限为三年即2019-2021年分为前、中、后期,前期主要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养殖核心生产区、规范化屠宰核心示范区和智能化鸡苗孵化基地;中期在继续完善前期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现代加工研发与流通中心、产业化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信息化养殖技术培训基地和广信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后期全面完善各功能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园区运营管理机制,整个园区建设完成并初步产生较强的示范辐射效应,组织竣工验收工作。
另外,肇庆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绿洲,作为“绿色菜篮子”的供给基地,肇庆市人民政府也加强了对农业的支持,大力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切实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7月31日,肇庆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示范市启动仪式在肇庆举行,肇庆市将借助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领先的科技水平、雄厚的专家队伍,在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人才队伍培育等领域密切开展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示范市。相信这些政策的扶持,倾斜,必将会促进杏花鸡产业的再一次大发展。
《广东饲料》:除了杏花鸡的选育保种,您还参与多种黄羽肉鸡的培育,获得诸多奖励。今年3月份,您主持的《高档优质肉鸡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广东省科学进步一等奖,您可否简单介绍一下?
张:这个项目是由我作为第一主持人,由华南农业大学动科院、温氏集团共同申报的,2018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对我们团队多年的研究工作的肯定。该项目围绕高档优质肉鸡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发掘华南地区地方鸡种遗传资源优良种质特性,针对地方鸡种普遍存在饲料转化效率差、繁殖力低等关键问题,研究饲料转化效率、繁殖力等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创新其遗传改良方法,结合基因组选择,通过育种培育,让优良性状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用于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与种鸡产蛋量等生产性能,培育出了肉质优异的高档优质肉鸡新品种、新产品。其中天露黑鸡、天露黄鸡两个配套系通过国家新品种鉴定,目前已在15个省市区推广。每只肉鸡平均减少用料0.3~0.5kg,降低成本1~1.7元/只,提高了饲料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环境污染。2015至2017年间,这两个配套系在温氏内部累计新增销售额85.84亿元,新增利润6.64亿元。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东饲料》: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当今遗传选育水平也达到分子、基因水平。我们团队近年来的科研手段进行了哪些创新?
张:当今研究很多进行了创新,很多已经应用到实践,有些具有前瞻性,为将来分子选育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团队结合剔除抱巢性,采用二阶段家系留种法的遗传改良方法提高地方品种的产蛋量,并在国际上首先鉴定出一批决定产蛋量的候选基因与基因网络,使母鸡减少抱巢,使每只种母鸡66周龄产蛋量提高了16~21个。
第二:近年来我们团队最近发现,首次阐明胚胎发育核心转录因子c-Myc调控家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揭示了家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和调控网络,为肉鸡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结合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明了c-Myc在家鸡骨骼肌发育中具有加快肌细胞增殖、促进肌纤维肥大的作用。利用ChIP-seq和 RNA-seq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挖掘c-M yc调控的靶基因,最终发现众多基因、microRNAs和lincRNAs都受c-Myc的直接调控。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详细的体内体外实验验证,本研究构建出由c-Myc介导的影响家鸡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控网络,证明c-Myc通过直接影响基因、microRNAs和lincRNAs的转录,调控家鸡骨骼肌的生长发育。
《广东饲料》:杏花鸡的产业化之路走得十分稳健,这也是产学研结合的重大成果。您认为做好产学研结合,有哪些关键点?
张:杏花鸡产业目前曾华负责,他很多年专心致志做这个事情。因为产业园项目省级给予5000万的资金支持,企业自己去配比1.5个亿三倍的资金。我们农业有这么大的投入很容易上规模。如果这些都按预期走,它大致达到肉鸡年上市2000万只,但因这些项目都是两三年,所以一下子市场可能不一定完全打开;希望政府给予长期的支持;第二个方面: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创业者要具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不要满足现状和当前要求。育种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事业,一定要坚持下来。
《广东饲料》:国家猪肉暂时性短缺,对黄羽肉鸡来说是否也是一种机遇?
张:我国猪肉暂时性缺口大,白鸡这块发展得很快,短时间基本肉的功能还得靠白羽鸡去大力解决,优质黄羽肉鸡主要是提供优质肉,这一两年会因为猪的问题,黄羽肉鸡快速型比例会加大。
相信随着育种手段的创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黄羽肉鸡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